送闻人夷庚太博

作者:吕陶 朝代:宋代

送闻人夷庚太博原文

邑有循良政,人持介洁心。

庖刀发虚刃,庙瑟鼓遗音。

閒草丰春野,修篁茂晚林。

恤民中诏远,及物上恩深。

岁月吴江梦,山川蜀道吟。

归欤清议在,直笔待君簪。

诗词问答

问:送闻人夷庚太博的作者是谁?答:吕陶
问:送闻人夷庚太博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送闻人夷庚太博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吕陶的名句有哪些?答:吕陶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侵韵

参考注释

循良

(1).谓官吏奉公守法。《北史·孙搴等传论》:“ 房謨 忠勤之操,始终若一。 恭懿 循良之风,可谓世有人矣。” 唐 李邕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出膺贤守,则郡国循良。”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吾每见循良之吏,有活民之心,而民终不能活者,不刚也。” 孙中山 《孙文学说·不知亦能行》:“官吏不过为人民之僕,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当任用之;其酷劣者,当淘汰之。”

(2).指循良的官吏。 唐 柳宗元 《柳州谢上表》:“常以万邦共理,必藉於循良。” 清 朱彝尊 《送张夫子巡抚山东》诗之一:“循良久数 张京兆 ,副相依然 汉 上公。”

(3).善良。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富家中亦有循良懦弱者,乌可执一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舟子颇循良,令其糴米煮饭。”

介洁

耿介高洁。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介洁而无政事者,非拨乱之器。” 宋 苏舜钦 《王公行状》:“公刚峭介洁,而性仁厚,果於义断,论者谓有烈祖之风操。”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夫 屈原 之《离骚》,忧世愤戚,呼天目鬼神自列之辞,其语长短舒纵,抑扬闔闢,辩説诡异杂错而成章,皆出乎至性,忠厚介洁得风人之义。” 清 王晫 《今世说·方正》:“﹝ 翁逊 ﹞介洁方正,虽贵游至其门,弗见也。”

发虚

(1).感到胆怯,不自在。《红楼梦》第九五回:“那人还等着呢,半日不见人来,正在那里心里发虚,只见 贾璉 气忿忿走出来了。” 老舍 《二马》第三段十五:“向来没进过她的屋里去,这次进去,心里还是有点发虚,提手蹑脚的走。”

(2).感到身体虚弱发软,不好受。《白雪遗音·起字呀呀哟·睡眠迟二》:“佳人睡眠迟,忽听的窗櫺儿外,脚步儿轻移。莫不是我那带酒的寃家,回来要发虚,呕的奴家心眼里好不着急。”《负曝闲谈》第十回:“刚纔被他们把我架弄着起来,一点儿没有吃呢,一点儿没有喝呢,闹得我有些发虚。” 午星 《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疼痛似乎好了些,但心里发虚,直是想呕吐。”

遗音

(1).谓留下声音。 宋 苏轼 《雷州》诗之三:“终日数椽间,但闻鸟遗音。”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并涉颖》之二:“路暗鸟遗音,江清鱼弄姿。”

(2).指留下的声音。 宋 秦观 《韩枢密夫人挽词》之一:“旧像瞻揄闕,遗音想佩环。” 清 涂大酉 《杂诗》:“飞鸿迟迟来,掉入青烟路。遗音落风中,适与歌声过。”

(3).不绝之馀音。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十:“簫管有遗音, 梁王 安在哉。” 宋 苏轼 《送俞节推》诗:“ 吴兴 有君子,淡如朱丝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明 唐龙 《<大复集>序》:“凡得若干首,洋洋纚纚,一唱一嘆而有遗音焉。”

(4).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情舒放而远览,接 轩辕 之遗音。” 戴明扬 注引 梁章鉅 曰:“ 黄帝 使 伶伦 截竹,乐律起於 黄帝 ,故云‘接 轩辕 之遗音’。” 唐 陈季 《湘灵鼓瑟》诗:“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郭沫若 《今昔集· * 访古》:“ 翰笙 ( 阳翰笙 )言: 花苗 人甚忧抑,其音乐亦甚凄凉……我听了这话,联想到《楚辞》,《楚辞》的悲抑或不无 苗 民的遗音吧?”

(5).哀声。《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唐 孔颖达 疏:“遗,失也。鸟之失声,必是穷迫未得安处。《论语》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故知遗音即哀声也。”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遗音和 蜀 魄,易簀对 巴 猿。”

(6).死者生前所说的话。《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二》:“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李善 注:“《左氏传》: 晋 穆嬴 曰:今君虽终,言犹在耳。”《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诗》:“畴曩伊何,逝者弥踈,温温恭人,慎终如初。览彼遗音,恤此穷孤。” 李善 注:“遗音,谓 諶 父之言也。” 明 李东阳 《明故资政大夫谥文僖董公墓志铭》:“比有哭子之戚,公屡致吊慰,讣至之后,盖犹有遗音焉。”

(7).留下音信。 唐 刘禹锡 《伤往赋》:“ 龙门 风霜苦,别鹤哀鸣夜衔羽; 吴江 波浪深,雌剑一去无遗音。”

春野

春天的原野。 唐 张说 《奉和圣制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春野开离讌,云天起别词。” 唐 赵嘏 《寒食离白沙》诗:“试上方垣望春野,万条杨柳拂青天。” 宋 陆游 《春晴自云门归三山》诗:“乍行春野眼增明,渐减春衣体倍轻。”

修篁

修竹,长竹。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冲淡》:“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閲音修篁,美曰载归。” 明 归子慕 《壬寅正月西村筑室成》诗:“北牑移修篁,南圃艺药草。”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 莫干 好,遍地是修篁。”

恤民

谓忧虑人民的疾苦。《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后汉书·陈蕃传》:“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圣贤恤民之意也。” 宋 司马光 《言赈赡流民札子》:“如此处置,欲以为恤民之名,掩人耳目则可矣。” 清 朱仕琇 《太学生陈君墓志铭》:“彼皆柄国政,戴於民上,其恤民宜也。”

中诏

宫中直接发出的帝王亲笔诏令。《后汉书·陈蕃传》:“宦官由此疾 蕃 弥甚,选举奏议,輒以中詔谴却。”《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中詔所施,或存好问。”《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先赐中詔敕之。” 胡三省 注:“詔自中出,不经门下者,谓之中詔,今之手詔是也。”

及物

(1)

(2) 表示由动作者或主语带给宾语动作的

(3) 包含有及物动词的形式的

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吴江

(1). 吴淞江 的别称。《国语·越语上》“三江环之” 三国 吴 韦昭 注:“三江: 吴江 、 钱唐江 、 浦阳江 。” 宋 毛滂 《过吴淞江》诗:“参军身外祇图书,独与 吴江 分不疎。” 清 黄燮清 《吴江妪》诗:“征帆自北来,晚泊 吴江 湄。”

(2).县名。属 江苏省 。 柳亚子 《迭韵寄呈毛主席》:“倘遣名园长属我,躬耕原不恋 吴江 。”

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蜀道

蜀 中的道路。亦泛指 蜀 地。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 道之难难於上青天!” 唐 温庭筠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早梅悲 蜀 道,高树隔 昭 丘。”《隶续·汉建平郫县碑》 宋 洪适 释:“右《建平郫县碑》二十九字。 建平 者, 哀帝 之纪年,其五年已改为 元寿 矣……殆 蜀 道未知改元尔。”《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修 谓 松 曰:‘ 蜀 道崎嶇,远来劳苦。’” 陈毅 《咏三峡》:“ 蜀 道真如天, 江 行万山间。”

清议

公正的议论

其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南史·宋武帝纪》

直笔

照直客观记录书写

史书应该是直笔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