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永遇乐原文

功名闲事,利禄休问,莫系心上。
幸有衣食,随缘过得,著甚乾劳攘。
风前月下,三杯两盏,撞著即莫与放。
且与个、山庄道友,退闲故人来往。
新来做得,一个宽袖布衫,著来也畅。
出户迎宾,入城干事,恰似王保长。
我咱忺后,神歌鬼舞,任尔万般毁谤。
死来后,一家一个,那底怎向。

诗词问答

问:永遇乐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永遇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永遇乐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闲事

(1) 跟己无关的事

别管闲事

(2) 无关紧要的事

利禄

(1).财利荣禄。《礼记·坊记》:“利禄先死者而后生者, * 不偝。” 孔颖达 疏:“谓财利荣禄之事。” 宋 柳永 《凤归云》词:“蝇头利禄,蜗角功名。”《红楼梦》第五六回:“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穷 尧 舜 之词,背 孔 孟 之道。”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诗:“一生营营者,个人利禄累。”

(2).贪图爵禄。《礼记·表记》:“事君三违而不出竟,则利禄也。” 郑玄 注:“违,犹去也。利禄,言为贪禄留也。臣以道去君,至於三而不遂去,是贪禄。”

休问

(1).佳讯。《三国志·蜀志·许靖传》:“既济 南海 ,与领守 儿孝德 相见,知足下忠义奋发,整飭元戎,西迎大驾,巡省中岳。承此休问,且悲且憙。”

(2).好的声誉。 唐 柳宗元 《送宁国范明府诗序》:“有 范氏传真 者,始来京师,近臣多言其美,宰相闻之,用以为是职,在门下,甚获休问。”

系心

心向,心有所寄托

系心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幸有

本有;正有。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三:“ 杜曲 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宋 贺铸 《望湘人》词:“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衣食

衣服和食物,泛指各种基本生活资料

随缘

(1).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然羣生之神,其极虽齐,而随缘迁流,成麤妙之识,而与本不灭矣。”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2).顺应机缘;任其自然。《北齐书·陆法和传》:“ 法和 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 唐 张籍 《赠道士宜师》诗:“自到王城得几年, 巴 童 蜀 马共随缘。”《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随缘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郭沫若 《圣者》:“到处随缘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过得

犹言过得去。指生活不很困难。《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那 江 老儿名 溶 ,是个老实忠厚的人,生意儘好,家道将就过得。”《红楼梦》第一一三回:“这两年,姑奶奶还时常给些衣服布匹,在我们村里算过得的了。”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三:“你 余大爷 知道的,好哩,一天有三几串钱,也还过得!”

劳攘

(1).纷扰,纷乱。《朱子语类》卷六七:“某近看《易》,见得圣人本无许多劳攘,自是后世一向乱説,妄意增减,硬要作一説以强通其义。” 明 李贽 《初潭集·兄弟下》:“初何尝有册文金縢,做出许多劳攘来耶!”

(2).形容心情烦躁不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张生 闻语,转转心劳攘。” 明 杨柔胜 《玉环记·韦皋思忆》:“日月有盈亏,人事有番掌,青天问不应,搔首空劳攘。”

(3).劳碌。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三折:“一地里受煎熬,遍寰宇空劳攘,兀的不慌杀了海内龙王。”《儒林外史》第八回:“所以在风尘劳攘的时候,每怀长林丰草之思。” 清 洪昇 《长生殿·献饭》:“尔等今日,便可各自还家。省得跋涉程途,飢寒劳攘。”

风前月下

唐 刘禹锡 《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孤相公》诗:“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牀。”后以“风前月下”指良辰美景。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又作谜云:‘常随措大官人,满腹文章儒雅,有时一面红妆,爱向风前月下。’” 金 马钰 《踏云行》词:“风前月下抚心琴,龙吟虎啸来参侍。”

山庄

山中的村庄;别墅

道友

(1).一起修道的朋友。 宋 洪迈 《夷坚支丁志·赵三翁》:“ 密县 堕门山 道友 席洞云 ,因往 独紇岭 瀑水潭 侧登翫,慕其清峭高爽,即筑室以居。”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三:“你愿意修行呢,我可以写个捐册,去找几位道友募化。”

(2).志同道合者。 唐 陈子昂 《赠别冀侍御崔司议》诗序:“一世之逸人,寄千里之道友。” 宋 苏轼 《三月二十日开园》诗之三:“鬱鬱苍髯真道友,丝丝红蕚是乡人。何时翠竹江村路,送我柴门月色新。”自注:“苍髯,松也;红蕚,海棠。”

(3).对走江湖的人的客气称呼。《说岳全传》第十回:“那穿白的,去身边取出银包打开来,将两锭银子递与説书的道:‘道友,我们是路过的,送轻莫怪。’”

退闲

退职享清闲

故人

(1) 旧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

(2) 古称前妻或前夫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谦称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后汉书·杨震传》

来往

(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新来

(1).新近前来;初到。《左传·襄公四年》:“ 魏絳 曰:‘诸侯新服, 陈 新来和,将观於我。’”《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是新来的那位 顾师爷 一个人儿在屋里弹琵琶呢。” 茅盾 《子夜》十五:“ 蔡真 说着就跳了起来,坐在那新来的男子 克佐甫 的旁边。”

(2).近来。 宋 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 * 》词:“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你道是新来加你做 寿亭侯 。” 清 吴伟业 《仿唐人<本事诗>》之四:“新来夫婿奏兼官,下直更衣礼数宽。”

一个

(1).表数量。单个。用于人和各种事物。如:一个人;一个书柜;一个学校;一个理想;一个星期;一个地方。

(2).整个。如:他今天一个上午都没歇过。如:今年一个冬天没下过雪。

(3).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表示程度。如:吃了一个饱;看了一个够;淋了一个透。

(4).跟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张天翼 《儿女们》:“黑云越堆越重,拚命往下沉,一个不留神就得塌下来。” 沙汀 《丁跛公》:“昨天在一家买卖田地的酒席上,一个不提防,给两三个熟人,灌醉来躺下了。”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我扭头就走,真怕她一个箭步追上来。”

布衫

布制的单衣。 唐 白居易 《王夫子》诗:“紫綬朱紱青布衫,颜色不同而已矣。”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布衫》:“布衫:三皇及 周 末,庶人服短褐襦服深衣。 秦始皇 以布开胯,名曰衫。用布者,尊女工之尚,不忘本也。” 宋 杨万里 《侧溪解缆》诗:“ 蓬莱 云气君休望,且向 严滩 濯布衫。”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也记得布衫留在 赵 家,但倘若去取,又深怕秀才的竹杠。”

迎宾

(1).迎接宾客。《仪礼·士冠礼》:“冠之日,主人紒而迎宾。”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乡饮酒义》:“命宾不宿宾,亦不迎宾,公尊故也。”

(2).特指妓女接客。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一折:“我想俺这门户人家,则管里迎宾接客,几时是了也呵!”

城干

筑城时埋置土中的坚木支柱。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黄芦城干》:“ 长城 之旁,居人以积雨后或有得坚木於城土中。识者谓名黄芦木,乃当时用以为城干者。性极坚劲,不畏水湿而耐久,至今一二千年犹有如楹大者。以之为鎗干最佳,盖筑城无以为干不可。”

恰似

正如;恰如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一朵。——徐志摩《沙扬那拉》

保长

凤凰昼鸣之称。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凤﹞昼鸣曰保长。”一说为凤凰夜鸣之称。《宋书·符瑞志中》:“﹝凤凰﹞夜鸣曰保长。”

(1). 宋 代乡兵制度,十家为一保,设保长一人。《宋史·兵志六》:“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

(2).旧时保甲制中每保的头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选保甲长》:“所谓保长者,邑分四乡,乡立一长,谓之保长。不曰乡而曰保者,以乡别有长,所以管摄钱穀诸事,而保长乃专司盗逃奸宄,不与乎其他者也。”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 钱文贵 ﹞同保长们都有来往,称兄道弟。”参见参见“保甲”。

我咱

我,我自己。 宋 赵长卿 《蓦山溪·早春》词:“草木自敷荣,似人生、功名富贵。我咱諳分,随有亦随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兀的般言语,怎敢著我咱左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思量都为我咱呵,肌肤消瘦,瘦得浑似削,百般医疗终难可。”

神歌

颂神之歌。 隋 卢思道 《驾出圜丘》诗:“神歌已相续,神光復相烛。”

万般

(1) 各种各样;多种多样

(2) 极其;非常

我感到万般快慰

毁谤

以言语相攻击或嘲讽丑化

这纯系毁谤

一家

(1).一个家族;一户人家。常用以谓无分彼此,如家人之相亲。《管子·霸言》:“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理也。”《淮南子·说林训》:“一家失熛,百家皆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一家和睦,吉事有祥。” 陈毅 《乘车过雪峰》诗:“明日 拉萨 会亲友, 汉 藏 一家叙别情。”

(2).指一人。《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郑玄 注:“一家、一人,谓人君也。” 汉 班固 《 * 通·正论》:“明天下非一家之有,谨敬谦让之至也。”《宋史·道学传·程颢》:“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有五个防土库的,在那里喫酒 * ,一家当一更。”

(3).一家学说;一个流派。《荀子·解蔽》:“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於成积也。”《晋书·荀崧传》:“ 向 歆 ,汉之硕儒,犹父子各执一家,莫肯相从。”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何尝不徵求异説,採摭羣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宋 苏轼 《庄子祠堂记》:“其论天下道术,自 墨翟 、 禽滑釐 、 彭蒙 、 慎到 、 田駢 、 关尹 、 老聃 之徒,以至於其身,皆以为一家。”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 苏 张 纵横之辨、 髠奭 稷下 之谈,其论无当於宏旨,其义不主於一家。”参见“ 一家言 ”、“ 一家书 ”。

(4).古时生产活动的一个单位。三夫为一家。《管子·乘马》:“邑成而制事: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

(5).表数量。常用于工商企业等。如:一家百货商店;一家纺织厂。

怎向

犹怎奈,奈何。 宋 柳永 《过涧歇近》词:“怎向心绪,近日厌厌长似病。” 宋 黄庭坚 《转调丑奴儿》词:“而今目下,恓惶怎向,日永春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