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潜进南巡诗章并所和诗至再叠旧韵赐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塞山七月似三春,朅咏赓章意倍亲。

恰好清秋此毡室,又逢南国彼诗人。

功称德颂曾何益,吏习民艰要并陈。

节相老来还喜事,为卿特地答筒筠。

诗词问答

问:《沈德潜进南巡诗章并所和诗至再叠旧韵赐之·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三十

2. 德潜居乡每命督抚代进奏摺诗章是篇适高斌代为奏至木兰行营故云

参考注释

七月

《诗·豳风》中的一首。反映 西周 农奴终年辛劳而不得温饱的苦况。全诗八章八十八句,为《国风》中第一长篇。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无衣无褐,必盈《七月》之叹。” 宋 梅尧臣 《依韵吴冲卿秋虫》:“今者《秋虫》篇,不异《七月》章。”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诗序》:“盖,《诗》有咏古而意在伤时者,《七月》、《信南山》、《采菽》之类是也。”

三春

(1).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汉 班固 《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唐 李白 《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壶 《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 刘大白 《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

(2).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唐 岑参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诗:“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别同馆诸君》诗:“三春红药熏衣上,两度槐黄落砚前。”

(3).三个春天,即三年。 晋 陆机 《答贾谧》诗:“游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诗:“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原注:“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

恰好

(1) 正好;刚好

这块布恰好够做一件衬衣

(2) 适值其时

援兵恰好这时赶到

(3) 形式精确或比例一致地

它的裂缝恰好与底面相平行

清秋

明净爽朗的秋天。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 杜甫 《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 吴谦牧 《谷水歌》:“借问清秋月,先悬第几峰。” 艾芜 《回忆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国梧桐,披了一身金黄的叶子,送来清秋的景色。”

南国

祖国的南部

诗人

作诗的名人

生来就是一个诗人,不是造就出来的

称德

(1).推行德教。《书·君奭》:“惟兹四人昭 武王 ,惟冒丕单称德。” 孔 传:“惟此四人明 武王 之德,使布冒天下,大尽举行其德。”

(2).衡量德行。《管子·君臣下》:“称德度功,劝其所能。” 尹知章 注:“既称其德,又度其功。”

吏习

(1).谓官吏感到习惯。《史记·商君列传》:“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2).官场习俗。《宋史·度宗纪》:“比年吏习媮薄,人怀一切,计日待迁,事未克究,又望而之他。”

民艰

民众的艰难困苦。 明 唐顺之 《凤阳等处灾伤疏》:“伏乞勅下户部,俯念民艰。”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皇帝軫念民艰,正供之额,概从俭薄。”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先秦 学者,生当乱世,目击民艰,其立论大率以救世厉俗为主。”

老来

年老之后。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诗:“童孺交游尽,喧卑俗事牵。老来多涕泪,情在强诗篇。” 宋 陆游 《孤坐无聊每思江湖之适》诗:“老来閲尽荣枯事,万变惟应一笑酬。” 明 刘昺 《忆秦娥》词:“少年离别,老来依旧。”《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若不早为筹画,到了那展转不开的时候,还是请公公重作出山之计,再去奔走来养活你我呢?还是请婆婆摒挡薪水,受老来的艰窘呢?”

喜事

(1) 值得庆贺、令人高兴的事

(2) 婚事,结婚的事

(3) 好事,喜欢多事

特地

特意;特为

他昨晚特地来看你,你不在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