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泛舟至近村偶得双鳜而归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原文

秋风一夜老汀苹,剡曲稽山发兴新。
青嶂会为身后冢,扁舟聊作画中人。
园林摇落知寒早,父老逢迎觉意真。
归舍不妨成小醉,眼明细柳贯霜鳞。

诗词问答

问:《新晴泛舟至近村偶得双鳜而归》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陆游新晴泛舟至近村偶得双鳜而归书法作品欣赏
新晴泛舟至近村偶得双鳜而归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秋风

秋天的风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 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 吴王 苑内花。”

稽山

会稽山 的省称。《晋书·隐逸传·夏统》:“先公惟寓 稽山 ,朝会万国。” 唐 李白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诗:“闻道 稽山 去,偏宜 谢客 才。” 宋 陆游 《沉园》诗之二:“此身行作 稽山 土,犹弔遗踪一泫然。”参见“ 会2稽 ”。

发兴

(1).发兵兴师。《汉书·严助传》:“ 闽越 復兴兵击 南越 。 南越 守天子约,不敢擅发兵,而上书以闻。上多其义,大为发兴,遣两将军将兵诛 闽越 。”

(2).发生;兴起。《三国志·魏志·刘廙传》“ 廙 上疏谢曰” 裴松之 注引《刘廙别传》:“以为长史皆宜使小久,足使自展。岁课之能……课之皆当以事,不得依名。事者,皆以户口率其垦田之多少,及盗贼发兴,民之亡叛者,为得负之计。”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我国今日学界最缺乏者为教科书,教育会发兴之始,即欲以此自任。”

(1).激发意兴。 南朝 宋 鲍照 《园中秋散》诗:“临歌不知调,发兴谁与欢。”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二:“客身逢故旧,发兴自林泉。” 金 元好问 《孟州夹滩饮承之御史家》诗:“美酒禁愁得,芳梅发兴饶。”

(2).指助兴。 明 王九思 《曲江春》第四折:“妖嬈,向前些,高歌一曲,与先生发兴。”

青嶂

如屏障的青山。《文选·沉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鬱律构丹巘,崚嶒起青嶂。” 吕向 注:“山横曰嶂。” 唐 杜甫 《月》诗之一:“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宋 贺铸 《凌歊·铜人捧露盘引》词:“控沧江,排青嶂, 燕臺 凉。”

身后

过世之后

垂名于身后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画中人

(1).图画中的人物。 宋 陆游 《新晴泛舟至近村偶得双鳜而归》诗:“青嶂会为身后塚,扁舟聊作画中人。” 明 张煌言 《和中峰韵题友人画像》:“冰雪聪明林下客,烟霞色相画中人。”

(2).用以形容女子貌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小娘子端好是画中人,遮莫老身是男子,也被摄魂去。”《花月痕》第四四回:“话説 秋痕 自卧病后,敝衣蓬首,垢面癯颜,竟不是个画中人了。”

园林

专供人游玩休息的种植了花草树木的地方

园林艺术

摇落

凋残,零落。《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如何对摇落,况乃久风尘。” 明 何景明 《答望之》诗:“江湖更摇落,何处可安栖?” 清 曹寅 《和程令彰十八夜饮南楼》之一:“客心摇落傍孤笳,步屧随时向酒家。”

父老

古时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担任;亦尊称老年人

逢迎

(1) 违心趋奉迎合

逢迎拍马

(2) 迎接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不妨

(1)

最好还是

你不妨现在就告诉他

(2)

无任何害处

你不妨去碰碰运气

(3)

表示怀疑或不确定

我不妨说,传导声音的机械装置是完善的

眼明

(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诗:“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坼紫泥书。” 宋 陆游 《新辟小园》诗之二:“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

(2).犹眼红。激怒的样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

(3).方言。羡慕。 韩起祥 《刘巧团圆》:“她不满意咱,咱也不眼明她。”

细柳

(1).初生的嫩柳条。《西京杂记》卷四:“ 枚乘 为《柳赋》,其辞曰:‘……阶草漠漠,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 汉 刘桢 《赠徐干》诗:“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 唐 杜甫 《哀江头》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緑?”

(2).指日落之处。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儒者论日,旦出 扶桑 ,暮入 细柳 。 扶桑 东方地, 细柳 西方野也。”

(3).地名。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岸。有 细柳仓 ,即 汉 周亚夫 屯军处。

(4).见“ 细柳营 ”。

(5).观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南。《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登 龙臺 ,掩 细柳 。”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观名也,在 昆明池 南也。”

霜鳞

指鱼。鱼鳞色白,故称。 唐 皮日休 《钓侣》诗之一:“趁眠无事避风涛,一斗霜鳞换浊醪。”自注:“ 吴中 卖鱼论斗。” 宋 陆游 《新晴泛舟至近村偶得双鳜而归》诗:“归舍不妨成小醉,眼明细柳贯霜鳞。” 清 厉鹗 《摸鱼儿·首夏归杭过吴淞景物清旷有会而作》词:“梅风里,换得霜鳞盈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