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喜雨楼落成呈史固叔侍郎

作者:戴复古 朝代:宋代

原文

京口画楼三百所,第一新楼名喜雨。
大鹏展翼到中天,化作檐楹不飞去。
一日登临天下奇,华灯照夜万琉璃。
上与星辰共罗列,下映十里莲花池。
泰山为曲海为酿,手挈五湖为甕盎。
银糟香沸碧瑶春,歌舞当垆多丽人。
使君歌了人皆饮,更赏谷中花似锦。
五兵不用用酒兵,折冲樽俎边尘寝。
兹楼屹作东南美,孰识黄堂命名意。
特将此酒噀为霖,四海九州同一醉。

诗词问答

问:《京口喜雨楼落成呈史固叔侍郎》的作者是谁?答:戴复古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戴复古的名句有哪些?答:戴复古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京口

古城名。在今 江苏 镇江市 。公元209年, 孙权 把首府自 吴 ( 苏州 )迁此,称为 京城 。公元211年迁治 建业 后,改称 京口镇 。 东晋 、 南朝 时称 京口城 。为古代 长江 下游的军事重镇。《宋书·武帝纪上》:“公大喜,逕至 京口 ,众乃大安。”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诗:“ 京口 正用兵,仓皇过 瓜步 。”

画楼

雕饰华丽的楼房。 唐 李峤 《晚秋喜雨》诗:“聚靄笼仙阁,连霏绕画楼。” 宋 李清照 《浪淘沙·闺情》词:“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红楼梦》第二八回:“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三百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喜雨

庄稼非常需要雨水时下的雨

喜雨过后,菜农一片欢欣

大鹏

鹏。传说中的大鸟。 汉 王符 《潜夫论·释难》:“是故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唐 成玄英 疏:“大鹏既得适南溟,不可决然而起,所以举击两翅,动荡三千,踉蹌而行,方能离水。” 清 黄遵宪 《苏彝士河》诗:“他日南溟疏闢后,大鹏击水足扶摇。”

展翼

具有展翅若飞的双翼

中天

天空;天顶

一轮明月高悬中天

虹亘中天。——《广东军务记》

化作

(1).化育生成。《庄子·天道》:“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2).变成。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庐陵 有木客鸟,大如鹊,千百为羣,不与众鸟相厠。俗云是古之木客花化作。”《西游记》第十五回:“却才是 金头揭諦 请了菩萨来,把那涧里龙化作我们的白马。” 鲁迅 《野草·雪》:“寒夜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檐楹

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羣鸟巢庭树,乳雀飞簷楹。”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华灯

(1) 灯光

华灯初上

(2) 雕饰华美而光辉灿烂的灯

照夜

谓光耀黑夜中。 汉 张衡 《思玄赋》:“ 丰隆 軯其震霆兮,列缺燁其照夜。” 汉 王粲 《神女赋》:“戴金羽之首饰,珥照夜之珠璫。” 宋 苏轼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我观 文忠公 ,四子皆超越,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

琉璃

巴利语 veluriya或梵文俗语verulia的译音。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亦指琉璃灯座

一盏琉璃

星辰

星的总称

日月星辰

罗列

(1) 排列;陈列

乐工等罗列上前。——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厂房罗列在山坡上

(2) 列举

光罗列事实还不够,必须加以分析

(3) 归类登记形成列表

花池

庭园中种植花草的地方。一般有矮栏围绕。 老舍 《二马》第三段五:“公园里的树叶真是连半个黄的也没有,花池里的晚郁金香开得像一片金红的晚霞。”

泰山

(1) 东岳,中国五岳之首,中国名山,海拔1524米,位于山东泰安境内。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祭告天地,多古迹和文人墨迹,为旅游胜地

(2) 古人把泰山作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宝贵的事物

有眼不识泰山

(3) 妻父的代称

呼妻父为泰山,一说云,泰山有丈人峰。—— 晁说之《晁氏客语》

五湖

(1).古代 吴 越 地区湖泊。其说不一:(1) 吴县 南部的湖泽。《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南曰 扬州 ……其泽藪曰 具区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郑玄 注:“ 具区 、五湖在 吴 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 具区 ,即 太湖 。(2)即 太湖 。《国语·越语下》:“果兴师而伐 吴 ,战於 五湖 。” 韦昭 注:“ 五湖 ,今 太湖 。”《文选·郭璞〈江赋〉》:“注 五湖 以漫漭,灌三江而漰沛。” 李善 注引 张勃 《吴录》:“ 五湖 者, 太湖 之别名也。”(3) 太湖 及附近四湖。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入五湖之中。” 徐天祐 注引 韦昭 曰:“ 胥湖 、 蠡湖 、 洮湖 、 滆湖 ,就 太湖 而五。”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南江东注於 具区 ,谓之五湖口。五湖谓 长荡湖 、 太湖 、 射湖 、 贵湖 、 滆湖 也。”(4) 太湖 附近的五个湖。《史记·夏本纪》“ 震泽 致定” 唐 张守节 正义:“五湖者, 菱湖 、 游湖 、 莫湖 、 贡湖 、 胥湖 ,皆 太湖 东岸五湾为五湖,盖古时应别,今并相连。”

(2). 江 南五大湖的总称。《史记·三王世家》:“ 大江 之南,五湖之间,其人轻心。” 司马贞 索隐:“五湖者, 具区 、 洮滆 、 彭蠡 、 青草 、 洞庭 是也。”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地理》:“ 王勃 文‘襟三江而带五湖’,则总言南方之湖。 洞庭 一也, 青草 二也, 鄱阳 三也, 彭蠡 四也, 太湖 五也。” 洮滆 ,今 江苏 长荡湖 、 西滆湖 。 彭蠡 ,今 鄱阳湖 。 青草 ,今 洞庭湖 东南部。

(3).指 洞庭湖 。 唐 杜甫 《归雁》诗:“年年霜露隔,不过 五湖 秋。” 朱鹤龄 注:“雁至 衡阳 则回。此五湖当指 洞庭湖 言。”

(4).近代称 华中 、 华东 五大著名湖泊。即 洞庭湖 、 鄱阳湖 、 巢湖 、 洪泽湖 和 太湖 。

(5). 春秋 末 越国 大夫 范蠡 ,辅佐 越王 勾践 ,灭亡 吴国 ,功成身退,乘轻舟以隐於五湖。见《国语·越语下》。后因以“五湖”指隐遁之所。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法当仰隮 商 洛 ,俯泛五湖,追 巢父 於峻岭,寻渔父於沧浪。”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我纵五湖棹,烟涛恣崩奔。” 清 李渔 《巧团圆·闻诏》:“从今后呵,纔知道隐 三湘 泛五湖,这仙缘没福难图。”

歌舞

合称歌唱与舞蹈

歌舞晚会

当垆

亦作“ 当罏 ”。 1.指卖酒。垆,放酒坛的土墩。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壚。” 唐 李白 《江夏行》:“正见当壚女,红妆二八年。”《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忽一日, 卓王孙 家僮有事到 成都府 ……正来到 司马长卿 肆中。见当罏之妇,乃是主翁小姐,喫了一惊。”

(2).指煮酒;饮酒。 南朝 陈 徐陵 《春情》诗:“薄夜迎新节,当壚却晚寒。”

(3).对着酒垆;在酒垆前。 南朝 梁简文帝 《当垆曲》:“当壚设夜酒,宿客解金鞍。” 明 何景明 《艳曲》之三:“妆成临劝酒,曲罢坐当罏。” 明 夏完淳 《雪后怀张子韶》诗:“当壚对酌睨 文君 ,露顶沉杯呼 阮籍 。”

丽人

美貌的女子;美人

绝色丽人

使君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乐府诗集·陌上桑》

五兵

(1).五种兵器。所指不一。《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此指车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则无夷矛而有弓矢。见《司兵》 郑玄 注。《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范宁 注:“五兵:矛、戟、鉞、楯、弓矢。”《汉书·吾丘寿王传》:“古者作五兵。” 颜师古 注:“五兵,谓矛、戟、弓、剑,戈。”

(2).泛指各种兵器。《隋书·达奚长儒传》:“且战且行,转鬭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 唐 独孤及 《庆鸿名颂》:“ 唐 兴百三十有八载,皇帝在贿天下,铸五兵为农器,栖万姓於寿域。”

(3).泛指军队。《战国策·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旧唐书·太宗纪上》:“若 轩辕 善用五兵,即能北逐 獯鬻 。”

(4).指战争。 南朝 梁 刘孝标 《金华山栖志序》:“ 左元放 称此山云:‘可免洪水五兵,可合神丹九转。’” 前蜀 杜光庭 《晋公太白狼星醮词》:“弓弢戢偃,雨顺风调,百穀有年,五兵永息。”

(5).“五兵尚书”的省称。详“ 五兵尚书 ”。

不用

用不着,不必

不用你管这事

你留步吧,不用下去了

酒兵

《南史·陈暄传》:“故 江諮议 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后因谓酒为“酒兵”。 唐 唐彦谦 《无题》诗:“忆别悠悠岁月长,酒兵无计敌愁肠。” 金 元好问 《追录洛中旧作》诗:“酒兵易压愁城破,花影长随日脚流。” 遯庐 《童子军》第十二出:“久拚恨海填精卫,忍把愁城付酒兵。”

折冲樽俎

谓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衝席上者也。” 晋 张协 《杂诗》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衝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隋 王通 《中说·王道》:“ 通 闻邇者悦,远者来,折衝樽俎可矣,何必临边。”《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元年》:“ 庆历 初, 刘六符 来,执政不能折衝樽俎,只烦一介之使,坐致二十万物。匱膏血以奉外敌。”亦作“ 折衝尊俎 ”。 元 钱应庚 《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折衝尊俎谈兵畧,还记五湖船,烟波约。”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幸而 茅先生 还能够和他们折冲尊俎,所以至今还没有闹开。”

边尘

(1).边地的尘土。 唐 岑参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诗:“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明 冯梦龙 《精忠旗·逆桧南归》:“双袖染边尘,回首关津,受恩深,处假为真。” 清 方文 《偕蒋穆之登金山怀龙友先生》诗:“边尘一起飞黄叶,岸柳重攀变緑枝。”

(2).代称边境战事。《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新城 太守 孟达 反,詔驃骑将军 司马宣王 讨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今者海内清定,万里一统,三垂无边尘之警,中夏无狗吠之虞。” 唐 戴叔伦 《送耿十三湋复往辽海》诗:“野迥边尘息,烽消戍垒空。”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从容歼小丑,谈笑静边尘。”

东南美

《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 会稽 之竹箭焉。” 郭璞 注:“竹箭,篠也。”篠,小竹。后因以“东南美”指竹。 唐 刘禹锡 《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遂於鼙鼓间,移植东南美。封以 梁园 土,浇之 浚泉 水。”

黄堂

(1).古代太守衙中的正堂。《后汉书·郭丹传》:“勑以 丹 事编署黄堂,以为后法。” 李贤 注:“黄堂,太守之厅事。”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官宇》:“黄堂,《郡国志》:在鸡陂之侧, 春申君 子 假君 之殿也。后太守居之,以数失火,涂以雌黄,遂名黄堂,即今太守正厅是也。今天下郡治,皆名黄堂,昉此。”《儒林外史》第七回:“ 大江 烟浪杳无踪,两日黄堂坐拥。”

(2).借指太守。 宋 黄朝英 《靖康缃素杂记》卷上:“太守曰黄堂。” 明 徐复祚 《红梨记·初会》:“妾是 王 家子姓,父做黄堂。”《文明小史》第四十回:“男八字更不用説,一身衣食有餘,功名虽是异途,却有四品黄堂之分。”

(3).墓地。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太祖达生知命》:“即更衣服,弧矢登闕臺,望西北鸣弦发矢,指矢委处,谓左右曰:‘即此乃朕之黄堂也。’”

命名

(1) 以某个名字或头衔称呼…

化合物命名规律

(2) 用表示洗礼的仪式为某物(如船只)定名,或举行定名仪式

(3) 给…(如一门科学)取名

要恰当地命名

(4) 给…取名字

卫星命名为“亚洲一号”

特将

(1).独自统率、指挥军队。《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 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 汉王 。”

(2).独当一面的将领。《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阳夏侯 陈豨 ,以特将将卒五百人前元年从起 宛胊 ,至 霸上 ,为游击将军,别定 代 ,破 臧荼 。”《汉书·霍去病传》:“﹝ 卫青 ﹞凡七出击 匈奴 ……其裨将及校尉侯者九人,为特将者十五人。” 颜师古 注:“特将,谓独别为将而出征也。”

四海九州

指全中国。《礼记·礼器》:“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四海九州,必有壮士,宜设武举,以收其遗。”《天地会诗歌选·五房插草歌》:“四海九州皆兄弟,去杀 清 朝一扫空。”参见“ 四海 ”、“ 九州 ”。

同一

(1) 相同;同样

同一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2) 一致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