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诗

作者:郑清之 朝代:宋代

送行诗原文

半生霜鬓飘萍迹,几度风餐系柳船。
舞咏未忘雩里在,去来翻似贾胡然。
先生自是今和靖,林下端能友士贤。
二亩孤山应更好,瘦梅疏影小春前。

诗词问答

问:送行诗的作者是谁?答:郑清之
问:送行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郑清之的名句有哪些?答:郑清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半生

人生的一半,半世

霜鬓

亦作“ 霜髩 ”。白色鬓发。《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冬歌十二》:“感时为欢叹,霜鬢不可视。” 宋 苏轼 《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词:“霜鬢不须催我老,杏花依旧驻君颜。” 清 姚潜 《雪夜移榻余九迪斋中》诗:“漫放凭空眼,萧萧霜鬢新。”

飘萍

飘流的浮萍。多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或行踪。 唐 杜甫 《东屯月夜》诗:“抱疾飘萍老,防边旧穀屯。” 明 李景福 《暮春遗意》诗:“三春看又尽,身世一飘萍。” 宁调元 《清明忆亡友姚宏业》诗:“百二山河同败絮,两三亲友各飘萍。”

风餐

在风中进食。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南朝 宋 鲍照 《代升天行》:“风餐委松宿,云卧恣天行。” 唐 杜甫 《舟中》诗:“风餐江柳下,雨卧驛楼边。” 清 方以智 《戊子元旦》诗:“旅食诚何地,风餐胜五辛。”参见“ 风餐露宿 ”。

舞咏

舞蹈歌咏。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夫方策既载,皇王之迹已殊;鐘石毕陈,舞咏之情不一。” 南朝 陈 徐陵 《孝义寺碑》:“谨勑丰碑,陈其舞咏。”

去来

(1).往来,往返。《商君书·垦令》:“商劳则去来賫送之礼,无通於百县,则农民不飢,行不饰。”《魏书·礼志四》:“各令骑将六人去来挑战,步兵更进退以相拒击。”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所以皷舞群伦,曰官曰差遣曰职而已,又迁徙去来,常无虚日。”

(2).谓离去而又归来。《史记·孝文本纪》:“与王 兴居 去来,亦赦之。”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虽始与 兴居 反,今降,赦之。” 清 汪懋麟 《送高会东少司寇》诗:“乡里却看鬚鬢旧,行藏转觉去来新。”

(3).离去。来,语气助词。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诗:“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 唐 孟郊 《古意》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4).犹言左右,表示概数。

(5).佛教语。指过去、未来。 宋 范成大 《二偈呈似寿老》诗:“法法刹那无住,云何见在去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引上》:“﹝释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顿悟,而足以亡乱於去来。”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但有去来无现在,无穷生灭看香烟。”

胡然

(1).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诗·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地?胡然而帝也?” 郑玄 笺:“胡,何也。帝,五帝也。何由然女见尊如天帝乎?” 唐 张九龄 《高斋闲望言怀》诗:“坐惜芳时宴,胡然久滞留?”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草鞋大王事》:“士乃留宿而扣神曰:‘神之号,盖某戏书,胡然而至此盛邪?’” 明 李贽 《童心说》:“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2).谓不知何故。表示不明原因。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问:国家台衮之材,臺省之器,胡然近日稍乏其人,将欲救之,其故安在?” 宋 欧阳修 《自叙》诗:“余本漫浪者,兹亦漫为官。胡然类鴟夷,託载随车辕。” 元 耶律楚材 《继崔子文韵》:“ 崔子 龙鐘亦可怜,临风相送我胡然。”

(3).突然。 明 张煌言 《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诗:“尺牘胡然至,寒温不自通。” 明 彭士望 《玉帘泉》诗:“平波水最文,胡然此直下。”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九:“鸿鵠初高举,千里苍旻开;长林翕春气,逆此浩荡怀;胡然值飘风,中道羽翼乖。”

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是今

如今;而今。 明 张居正 《再乞归葬疏》:“是今虽暂旷於数月,而后乃毕力於终身。”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孤山

山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中,孤峰独耸,秀丽清幽。 宋 林逋 曾隐居于此,喜种梅养鹤,世称 孤山处士 。 孤山 北麓有 放鹤亭 和梅林。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人事二》:“ 林逋 隐居 杭州 孤山 ,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復入笼中。” 宋 林逋 《宿姑苏净惠大师院》诗:“ 孤山 猿鸟 西湖 上,懒对寒灯咏《式微》。” 清 赵翼 《寓西湖十日杂记以诗》:“ 孤山 好林馆,丹碧隐青涟。” 清 秋瑾 《梅十章》之九:“ 孤山 林下三千树,耐得寒霜是此枝。” 郭沫若 《瓶》诗之四:“我是凭倚在 孤山 的水亭,我是伫立在亭外的水滨。”

疏影

(1).疏朗的影子。 唐 杜牧 《长安夜月》诗:“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深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明 陆采 《明珠记·酬节》:“碧梧苍竹,疎影离离。” 郑振铎 《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铁栅的疏影,被夕阳的馀光倒射在地上,好像画在地上的金红色的格子。”

(2).词牌名。 南宋 姜夔 自度曲。又名《绿意》、《解佩环》。双调一百十字,仄韵。

小春

指农历十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