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新浴

作者:舒岳祥 朝代:宋代

春日新浴原文

白发美青阳,新年试新浴。
小窗洁而明,板阁密以燠。
帘垂风绝蹊,汤暖云升屋。
探手酌温凉,微微浇背腹。
上盆頮吾面,下盆濯吾足。
初如马释鞿,渐觉蝉蜕壳。
周浃更融怡,味如书熟读。
澡身当去尘,洗心当脱俗。
湛然清净源,不遣生恶浊。
振衣聊出门,篝烟度修竹。

诗词问答

问:春日新浴的作者是谁?答:舒岳祥
问:春日新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舒岳祥的名句有哪些?答:舒岳祥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青阳

(1).指春天。《尸子·仁意》:“春为青阳,夏为朱明。”《汉书·礼乐志》:“青阳开动,根荄以遂。” 唐 潘孟阳 《元日和布泽》诗:“青阳初应律,苍玉正临轩。” 明 何景明 《发京邑》诗之三:“青阳蔼废墟,春气感鸣禽。” 郭沫若 《叹逝》诗:“可是恨冬日要别离?可是恨青阳久不至?”

(2).明堂名。明堂有五室,位于左面东方的叫青阳,为帝王祭祀、布政之所。《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年》:“己未, 魏 主宗祀 显祖 於明堂以配上帝,遂登灵臺以观云物,降居青阳左个,布政事。” 胡三省 注引 郑氏 曰:“青阳左个,大寝东堂北偏。”

(3).犹清扬,谓眉目清秀。《韩诗外传》卷一:“ 孔子 曰:‘夫《诗》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青阳宛兮。’” 汉 应瑒 《神女赋》:“腾玄眸而睋青阳,离朱脣而耀双辅。”

(4).指青春年少的面容。 唐 李贺 《赠陈商》诗:“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姚文燮 注:“苦节自矢,虽春姿亦为之枯槁也。”

(5).古代春天郊祀歌名。《史记·乐书》:“常有流星经於词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春歌《青阳》,夏歌《朱明》”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自 西陵 《青阳》之乐,皆取之於竹。”《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十》:“《青阳》奏,发《朱明》。”

(6).传说中 黄帝 二十五子之一,与 夷鼓 同为 己 姓。《国语·晋语四》:“ 黄帝 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 青阳 与 夷鼓 ,皆为 己 姓。” 韦昭 注:“ 青阳 , 金天氏 帝 少皞 。”

(7).地名。在今 安徽省 青阳县 。 汉 为 泾县 地。 唐 置 青阳县 ,以其地在 青山 之阳而得名。 明 清 属 安徽 池州府 。 唐 韩翃 《赠别韦兵曹归池州》诗:“ 楚 竹 青阳 路, 吴 江 赤马 船。” 宋 张孝祥 《水龙吟·望九华山作》词:“竹舆晓入 青阳 ,细风凉月天如洗。”

新年

一年之始,指元旦及其后的几天。旧按农历,今亦按公历

试新

(1).犹尝试。 唐 孟浩然 《九日》诗:“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西游记》第四六回:“砍头那里好试新?头乃六阳之首,砍下即便死矣。”

(2).吃应时的新鲜食品。《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每熟时就先望空祭了花神,然后敢尝。又遍送左近隣家试新,餘下的方鬻。”

(3).茶名。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茶有十纲,第一第二纲太嫩,第三纲最妙,自六纲至十纲,小团至大团而止,第一名曰试新。” 明 许次纾 《茶疏·今古制法》:“若漕司所进第一纲,名 北苑 试新者,乃雀舌冰芽所造,一夸之直,至四十万钱,仅供数盂之啜,何其贵也。”

小窗

苔藓虫群体交叉分枝之间的一种有花边的网格

板阁

(1).木板楼阁。 宋 苏轼 《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诗:“板阁独眠惊旅枕,木鱼晓动随僧粥。”

(2).用木板隔成的夹室。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阁,夹室也,以板为之……《内则》:‘天子之阁,左达五,右达五。’盖古人制此,以庋食物之所,即今房中之板阁。”

暖云

指春天的云气。 唐 罗隐 《寄渭北徐从事》诗:“暖云慵堕柳垂枝,驄马 徐郎 过 渭桥 。” 明 虞谦 《春晓曲》:“暖云含雨浮碧空,香雾如烟湿瑶草。”

升屋

登上屋顶。《礼记·礼运》:“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復。” 汉 王充 《论衡·明雩》:“升屋之危,以衣招復。”《南史·江泌传》:“ 泌 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清 钱谦益 《桂殤》诗之九:“阁笔栖牀留入冢,把书升屋与招魂。”

探手

伸手。 元 李寿卿 《伍员 * 》第三折:“我则待探手儿把你活擒拏。”

温凉

(1).冷和暖。多指气候。 晋 陶潜 《闲情赋》:“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诗·郑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唐 孔颖达 疏:“仲春仲秋俱是昼夜等、温凉中。”《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便见他一双手高高儿的举了一碗熬得透,滚得到不冷不热、温凉适中,可口儿的普洱茶来。”

(2).寒暖。借指生活情况。《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拊膺携客泣,掩泪叙温凉。” 吕向 注:“叙别离之岁月。”《魏书·胡叟传》:“ 祖思 习常,待 叟 不足, 叟 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冥迹》:“ 什 遂前,入就牀坐。其女在户东立,与 什 叙温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兰》:“其友 张 姓者,闻而省之,相见,话温凉。”

微微

(1)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

微微风簇浪。——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2) 微贱

微微小子

蝉蜕

(1) 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可入药

(2) 比喻从…摆脱或脱离出来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周浃

(1).普遍深入。《荀子·君道》:“古者先王审礼以方皇周浹於天下,动无不当也。” 梁启雄 简释:“《周易》释文:‘周,遍,备也。’《説文》新附:‘浹,洽也,彻也。’”《史记·礼书》:“房皇周浹,曲直得其次序,圣人也。”

(2).普遍湿透。 宋 曾巩 《谢雨文》:“赖神之仁,畀以膏泽,自未至酉,远近周浹。”

(3).犹周到。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七章:“ 静子 闻命欣然,即转身为余上冠杖,余曰:‘谨谢阿姊,待我周浹。’”

融怡

(1).融洽;和乐。 唐 杜牧 《杜秋娘诗》:“低鬟认新宠,窈裊復融怡。”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六日》:“巧製新粧,竞夸华丽,春情荡颺,酒兴融怡,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2).暖和。 宋 欧阳修 《春帖子词·皇后阁之三》:“风色结寒犹料峭,天光煦物已融怡。”

澡身

洗身使洁净。引申为修持操行。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澡身沧浪,岂云能补。”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诗:“澡身事珠戒,非是学金丹。”参见“ 澡身浴德 ”。

洗心

(1).洗涤心胸。比喻除去恶念或杂念。《易·繫辞上》:“圣人以此洗心。”《艺文类聚》卷三十引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退洗心而内讼,固亦未知其所从。” 唐 徐浩 《宝林寺作》诗:“洗心听经论,礼足蠲凶灾。” 明 李东阳 《洗句亭》诗:“洗句復洗句,洗句先洗心。” 梁启超 《澳亚归舟杂兴》诗之二:“盪胸海风和霞吸,洗心天乐带涛听。”

(2).比喻改过自新。《后汉书·隗嚣传》:“今臣之事,在於本朝,赐死则死,加刑则刑。如遂蒙恩,更得洗心,死骨不朽。”《旧唐书·僖宗纪》:“如 王仙芝 及诸贼头领能洗心悔过,散卒休兵,所在州府投降,便令具名闻奏,朝廷当议奬升。”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夜里又做一篇,原想嬉皮笑脸,而仍剑拔弩张,倘不洗心,殊难革面,真是呜呼噫嘻,如何是好。”

脱俗

脱离凡俗

湛然

(1).清澈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寺左右杂树疎颁,有一石泉,方丈餘,清水湛然。”《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颜貌红泽,双瞳湛然。” 明 谢谠 《四喜记·久旱祈神》:“白檀焚献,怪举首青天湛然。”

(2).安然貌。《大戴礼记·四代》:“僉然湛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 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云笈七籤》卷六二:“譬如婴儿居胎中,湛然不动。”

(3).淡泊。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序:“容仪端庄,相好具足,莫知始终,常自湛然。” 唐 韩偓 《地炉》诗:“禪客钓翁徒自好,那知此际湛然心。”亦指清静。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其上湛然,其下恬然。” 阮逸 注:“湛、恬皆静。” 宋 苏轼 《观妙堂记》:“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无有喧争。”

(4).清醒貌。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饮量》:“ 临溪 一一指挥僮僕扶掖登榻,然后从容登舆去。神志湛然,如未饮者。”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然昏厥睯眩中,此心湛然,尚觉可用。”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但现在的自己却是湛然清醒,明白了自己所处的地位。”

清净

(1) 心境洁净,不受外扰

清净守节

(2) 安定,不纷扰

图清净

(3) 清洁纯净

清净的山,清净的水

(4) 简明不繁

清净简易

(5) 佛教语。指远离恶行与烦恼

出家清净

不遣

(1).不能消除;不能排遣。 晋 陆机 《豪士赋序》:“而 成王 不遣嫌吝於怀, 宣帝 若负芒刺於背,非其然者歟?”

(2).不让,不使。《太平广记》卷二二二引《命定录·梁十二》:“ 无言 恨云:忘却他,不遣家内知。”

恶浊

污秽混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吾厌见恶浊,请还待君於此,如过晡不来,予自去。” 孙中山 《军人精神教育》:“吾人生在恶浊世界中,欲打破此旧世界,剷除一切烦恼,以求新世界之出现,则必有高尚思想。” 茅盾 《子夜》七:“空气恶浊到叫人脑昏目赤。”

振衣

抖衣去尘,整衣。《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王逸 注:“去尘秽也。” 晋 陆机 《招隐诗》:“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唐 白居易 《偶作》诗之二:“日出起盥櫛,振衣入道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急起篝灯,振衣冥索。”

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修竹

细长的竹子

茂林修竹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