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竿歌

作者:顾况 朝代:唐代

险竿歌原文

宛陵女儿擘飞手,长竿横空上下走。
已能轻险若平地,岂肯身为一家妇。
宛陵将士天下雄,一下定却长稍弓。
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绾头髻盘旋风。
盘旋风,撇飞鸟;惊猿绕,树枝褭。
头上打鼓不闻时,手蹉脚跌蜘蛛丝。
忽雷掣断流星尾,矐睒划破蚩尤旗。
若不随仙作仙女,即应嫁贼生贼儿。
中丞方略通变化,外户不扃从女嫁。

诗词问答

问:险竿歌的作者是谁?答:顾况
问:险竿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险竿歌是什么体裁?答:七古
问:顾况的名句有哪些?答:顾况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265_36

参考注释

女儿

(1)

(2) 某人直系血统或过继的下一代女性

(3) 一个家族的女性后代

张家女儿,李家女儿

(4) 自起源或出身衍生而来的似属于女性的事物

美国是大不列颠的女儿

(5) 女孩

昔作女儿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横空

(1) 横越天空

横空霹雳

(2) 弥漫空中

横空杀气

上下

(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轻险

(1).轻躁奸险。《晋书·石季龙载记下》:“ 季龙 心昧德义,幼而轻险,假豹姿於羊质,骋梟心於狼性,始怀怨懟,终行篡夺。”《旧唐书·文苑传中·齐澣》:“ 麻察 轻险无行,常游 太平 之门,此日之事,卿岂不知耶?”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诵佛经论下》:“操行无闻,轻险有素,毒螫满怀,妄敦戒业,躁竞盈胸,谬称清净。”

(2).轻靡奇险。《北齐书·文苑传序》:“ 江 左 梁 末,弥尚轻险,始自储宫,刑乎流俗。杂惉懘以成音,故虽悲而不雅。”《周书·王褒庾信传论》:“其体以淫放为本,其词以轻险为宗。”

(3).藐视危险。 唐 顾况 《险竿歌》:“ 宛陵 女儿擘飞手,长竿横空上下走。已能轻险若平地,岂肯身为一家妇。”

平地

平整土地

岂肯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肯”

既然是你先动了手,我岂肯与你善罢甘休?

家妇

指妻子。《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休 ﹞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讎其货乎?’”《史记·循吏列传》:“ 太史公 曰:‘ 公仪子 见好布而家妇逐。’”

将士

将领和士兵的统称

天下

(1) 四海之内,全中国

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孙子·谋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天下三分。——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美。——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 人世间,社会上

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缟素。——《战国策·魏策》

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以天下之所顺。

先天下之忧而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

(4) 国家或国家的统治权

传天下不足多。——《韩非子·五蠹》

为天下理财。——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共争天下。——《资治通鉴》

天下事谁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间

知天下之寒。——《吕氏春秋·察今》

一下

(1) 表示短暂的时间

灯一下又亮了

(2) 突然间

天一下阴了下来

翻身

(1) 翻转身体

(2) 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

翻身户

(3) 比喻改变落后面貌或不利处境

打了个翻身仗

腾蹋

见“ 腾踏 ”。

髻盘

形容发髻绕旋如盘。 元 曾瑞 《蝶恋花·闺怨》套曲:“云堆髻盘,釵横凤冠,这憔悴除他来缓。”

旋风

螺旋状的疾风;亦形容迅疾的动作

这股邀请的旋风真把我弄得头昏目眩

盘旋

(1) 沿着螺旋轨道运动;旋绕飞行

飞机在头顶上盘旋

(2) 指大致呈圆形地运动,也可指迂回绕圈儿

一群黑鹭在头上高高盘旋,凭着上升的气流不停地兜着圈儿

(3) 逗留,徘徊

他在湖天盘旋了很久,舍不得离开

飞鸟

(1).会飞的鸟类。亦泛指鸟类。《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吕氏春秋·功名》:“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惕飞鸟之跱衡。”

(2).指古代藏钩游戏中不固定属于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以校胜负。若人耦则敌对,若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

树枝

从树的主干或大枝上生长的枝条;特指从主干上生长的枝条

头上

(1).头的上方;头顶。 五代 齐己 《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二:“春残相忆 荆江 岸,一隻杜鹃头上啼。” 许杰 《惨雾》下:“村上的妇人们……恐怕恶魔在他们的头上回旋着,正如强悍的老鹰一般,转瞬间把他们的生命如打小鸡一般的啄去。”

(2).指时候,时间的某一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巫娘子 取一块来喫,又輭又甜,况是飢饿头上,不觉一连喫了几块。”《红楼梦》第八十回:“ 香菱 説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 高延昌 《我的朋友》一:“到第五天头上,老师就叫 靳秀兰 去看车。”

(3).先,前头。《 * 词话》第六九回:“説在头上,就是爹赏的这银子,小媳妇也不敢领去,寧可领了爹言语,对太太説就是了。”

(4).方位词。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我向这筵席头上整扮,做一箇缝了口的撮合山。”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现在,同样神圣的义务轮到自己头上来了。” 汪曾祺 《七里茶坊》:“为什么找到我头上呢?说是以前去了两拨人,都闹了意见回来了。”

打鼓

(1) 击鼓

(2) 感到没有把握

(3) 感到心神不定,忐忑不安

还不知结果,她心里直打鼓

蛛丝

蜘蛛分泌物结成的丝。亦指蛛网。 唐 杜甫 《牵牛织女》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宋 王安石 《寄慎伯筠》诗:“世网掛士如蛛丝,大不及取小缀之。”

忽雷

(1).响雷。 阮章竞 《赤叶河》:“今晚来个大诉苦,明天给 吕 家个大忽雷。”

(2).不怕雷。喻勇暴过人者。《太平广记》卷三九三引 唐 戴孚 《广异记·欧阳忽雷》:“ 绍 ( 欧阳绍 )率其徒二十餘人,持弓矢排鏘,与雷师战。衣并焦卷,形体伤腐,亦不之止。自辰至酉,雷电飞散……南人因呼 绍 为‘忽雷’。”

(3).琵琶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文宗 朝有内人 郑中丞 善胡琴。内库有二琵琶,号‘大小忽雷’。 郑 尝弹小忽雷。” 清 赵翼 《屏迹》诗:“茶瀹大团月,琴弹小忽雷。”

(4).鳄鱼的别名。《太平广记》卷四 * 引 唐 郑常 《洽闻记》:“鰐鱼别号忽雷……一名骨雷。”

流星

太阳系中无数小微粒之一,只有当它碰巧落到地球大气层内时才能直接观测到,在大气中由于受到运动的阻力会引起暂时的灼热,此时若在夜间,天空中就出现一道亮光

矐睒

闪电。 唐 顾况 《险竿歌》:“忽雷掣断流星尾,矐睒划破 蚩尤 旗。”

蚩尤旗

(1).彗星名。古代以为星出,主有征伐之事。《吕氏春秋·明理》:“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旗。”《晋书·天文志中》:“﹝妖星﹞六曰蚩尤旗,类彗而后曲,象旗。” 宋 洪迈 《容斋五笔·丙午丁未》:“ 武帝 元光 元年为丁未,长星见,蚩尤旗亘天。” 清 魏源 《次韵前出塞》之二:“但明大理星,何畏蚩尤旗。”

(2).相传 蚩尤 冢所出的赤气。《史记·五帝本纪》“遂禽杀 蚩尤 ” 南朝 宋 裴駰 集解:“《皇览》曰:‘ 蚩尤 冢在 东平郡 寿张县 闞乡 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絳帛,民名为 蚩尤 旗。’”

(3).画有 蚩尤 形象的旗。《云笈七籤》卷一百:“帝令画 蚩尤 之形於旗上,以厌邪魅,名 蚩尤 旗。”

若不

要不是

若不是少发生一次冲突,这一天是过不去的

仙女

年轻的女仙人。亦称“仙子”

中丞

官名。即“大中丞”,见该条

中丞匿于溷藩。——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方略

方针和策略;方法与谋略

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资治通鉴》

方略既定,重在实施

建国方略

通变

(1).通晓变化之理。《易·繫辞上》:“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 孔颖达 疏:“物之穷极,欲使开通,须知其变化,乃得通也。” 宋 苏轼 《与李端伯宝文》之二:“智识通变,而性极厚。”

(2).犹变通。不拘常规,适时变动。《文选·班固<典引>》:“通变神化,函光而未曜。” 李周翰 注:“变通神化,其光不见则难可知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櫽括乎雅俗之际,可与言通变矣。”《西游记》第一回:“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纔这般与你説了,你还不省?”

外户

(1).从外面关闭的门。《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孔颖达 疏:“扉从外闔也。”《吕氏春秋·慎大》:“故 周 明堂外户不闭,示天下不藏也。”

(2).泛指大门。《宋书·索虏传》:“边城之下,外户不闭。” 宋 范成大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笑倩艾人看外户,北窗深处咏归来。”

(3).喻屏障或出入要地。 子虚子 《湘事记》:“其城与 岳州 犄角,又为 湘 之外户。”

从女

侄女。《晋书·束晳传》:“﹝ 晳 兄﹞ 璆 娶 石鉴 从女。” 唐 韩愈 《祭张给事文》:“我之从女,为君之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