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和节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清和节原文

首夏清和节,实见岁时记。

贞元移仲春,谓之中和备。

德潜中讹清,独断以己意。

清开夏之首,和近春之季。

是诚四月候,安有二月义。

归愚信愚哉,五言辟其议。

诗词问答

问:清和节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清和节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寘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一

2. 唐德宗诏二月应谓之中和节盖二月春之中时之和此实可耳乃沈德潜讹中为清不知以何书为据且云谢灵运诗犹清和乃谓四月似二月夫犹固训似亦训尚谢之犹乃尚之义谓四月尚清和耳夫四月近三月则以晦朔相连气候近似犹可若曰似二月则时日隔久节候迥殊安得越三月而似二月乎此理推之馀月无不皆然又按谢朓诗麦候始清和凉雨销炎燠杨万里三月廿七日送春诗只馀三日便清和是古人皆以四月为清和信而有据惟张衡归田赋有仲春令月时和气清之语此即如兰亭叙言暮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例岂可摘取一二字割裂傅会遂指二月为清和乎因为清和之作以辟德潜之谬

参考注释

首夏

始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吴沛霖 《春尽日寄林三金陵》诗:“倘许一缄重报我,但言首夏莫言春。”

和节

(1).协调;合适。《荀子·修身》:“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 王先谦 集解:“和节,犹和适也。” 汉 焦赣 《易林·涣之乾》:“弃古退思,失其和节。”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维匡调娱,不失其正,中於和节,不为声章。”

(2).犹调节。《淮南子·本经训》:“夫人相乐,无所发貺,故圣人为之作乐,以和节之。”

(3).温和的节令。 汉 陈琳 《神女赋》:“感仲春之和节,叹鸣雁之嗈嗈。” 汉 应瑒 《杨柳赋》:“赴阳春之和节,植纤柳以承凉。”

实见

(1).犹言真知灼见。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 东坡 晚年在海上不观他人诗,惟以 陶 柳 集自随,岂非世虑尽而实见定歟?”

(2).实地见闻;实际见闻。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第二篇《原始民族的艺术》先据人类学者,旅行家等实见之谈,从 薄墟曼 , 韦陀 , 印地安 以及别的民族引了他们的生活,狩猎,农耕,分配财货这些事为例子,以证原始狩猎民族实为 * 主义的结合。”

岁时

一年;四季;季节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优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贞元

(1).纯正。语本《易·乾》:“元亨利贞。” 高亨 注:“乾,卦名,天也。元,善也。亨,美也。利,利物也。贞,正也。天有善、美、利物、贞正之德……《文言》谓君子亦有此德。” 南朝 梁 江淹 《五侍中为南蛮校尉诏》:“侍中领祕书监驍骑将军 奂 ,秉心贞元,志局开亮,绩誉之美,在公屡彰。”

(2).古以元亨利贞喻春夏秋冬,故借指时令的周而复始和天道人事的转换。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纪贞元而应度,按时令以承禧。” 清 叶廷琯 《梅孙以甲乙元旦诗见示依韵和之》:“世事偶然成剥復,天心於此见贞元。”参见“ 贞下起元 ”。

仲春

春季中期,指阴历二月

中和

(1) 使中和

用酸中和碱

(2) 相对的事物互相抵消,失去各自的性质

酸碱中和

独断

不商量,独自做决定

四月

一年有十二个月,四月就是一年中的第四月份。

二月

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帮助文嫂,他决定牺牲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击。文嫂终于不堪舆论压力上吊自尽。萧涧秋受此打击,毅然离开芙蓉镇,陶岚决意随他而去。

五言

(1).五德之言。《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孔 传:“以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施于民以成化。”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纳五言。”

(2).五个字的句子。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3).见“ 五言诗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