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

作者:石延年 朝代:宋代

首阳原文

逊国同来访圣谟,适观争国誓师徒。
耻生汤武干戈日,宁死唐虞揖让区。
大义充身安是饿,清魂有所未应无。
始终天地亡前后,名骨虽双此行孤。

诗词问答

问:首阳的作者是谁?答:石延年
问:首阳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石延年的名句有哪些?答:石延年名句大全

石延年首阳书法欣赏

石延年首阳书法作品欣赏
首阳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逊国

谓把国家的统治地位让给别人。 唐 虚中 《善卷坛》诗:“ 大舜 欲逊国,先生空敛眉。” 宋 邵雍 《洛阳怀古赋》:“明逊国则杜为人之不臣,定礼乐而一天下之政教。”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明史稿》:“ 惠宗 逊国事,本在疑似之间,今 王 本力断为无,凡涉逊国之事皆为删削。”

来访

来此访问;造访

欢迎来访

圣谟

(1).语出《书·伊训》:“圣謨洋洋,嘉言孔彰。”本谓圣人治天下的宏图大略。后亦为称颂帝王谋略之词。 唐 李白 《明堂赋》:“虽暂劳而永固兮,始圣謨于我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自序》:“圣謨国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纪。”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楔子:“武略文韜体圣謨,深通兵法运神术。” 明 蔡汝楠 《创建大复何先生祠记》:“嗟呼!是孰知文章之关於世也固至鉅哉!上之经纬两仪,弥纶三极;其次恢展圣謨,润色洪业。”

(2).犹圣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大舜 云:‘诗言志,歌永言。’圣謨所析,义已明矣。”参见“ 圣训 ”。

(3).犹圣旨。 清 曾国藩 《覆僧格林沁书》:“ 蒋凝学 等不甚知 李中丞 前后张弛之道,悉秉圣謨,犹或拘泥春间办法,不免阳抚阴防之意。”参见“ 圣旨 ”。

适观

谓适于观听。《史记·李斯列传》:“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争国

争夺君位。《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诸侯唯 宋 事其君,今又争国,释君而臣是助,无乃不可乎?”《荀子·仲尼》:“ 齐桓 ,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 章诗同 注:“指与其兄 公子纠 争立为国君,而使 鲁 人杀 公子纠 事。”

誓师

(1) 出征前统帅向战士宣布作战意义,表示决心

(武王)躬擐甲胄,以伐无道而讨不义,誓师 牧野,以践天子之位。——《淮南子·要略》

(2) 泛指群众集会庄严地表示决心

誓师大会

武干

亦作“ 武榦 ”。指军事才干。《魏书·吕罗汉传》:“ 罗汉 仁篤慎密,弱冠以武干知名。”《宋书·殷琰传》:“ 休祐 与 琰 书曰:‘君本文弱,素无武榦,是远近所悉。’”《梁书·张惠绍传》:“ 张惠绍 字 德继 , 义阳 人也,少有武干。”《新唐书·马璘传》:“ 璘 少学术,而武干絶伦。”《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初,帝问 赵普 曰:‘儒臣有武干者何人?’ 普 以知 彭州 、左补闕 辛仲甫 对。”

唐虞

唐尧 与 虞舜 的并称。亦指 尧 与 舜 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 唐 虞 之际,於斯为盛。”《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 唐 虞 之治乎!” 宋 刘过 《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 伊 吕 ,世似 唐 虞 。”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好像置身在 唐 虞 时代以前。”

揖让

(1).宾主相见的礼仪。《周礼·秋官·司仪》:“司仪掌九仪之賔客摈相之礼,以詔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大叔 见 赵简子 , 简子 问揖让、周旋之礼焉,对曰:‘是仪也,非礼也。’” 汉 刘向 《说苑·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让盘旋,吾未见焚之自息也。”

(2).指礼乐文德。《汉书·礼乐志》:“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参见“ 三揖三让 ”。

(3).禅让。让位于贤。《韩非子·八说》:“古者人寡而相亲,物多而轻利易让,故有揖让而传天下者……当大争之世而循揖让之轨,非圣人之治也。”《南齐书·刘祥传》:“故揖让之礼,行乎 尧 舜 之朝,干戈之功,盛於 殷 周 之世。” 徐特立 《关于研究历史的几个重要问题》:“由 尧 舜 揖让进到 禹 传子,是历史发展一个必然阶段。”

大义

(1) 代表正义的道理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深明大义

(2) 夫妇之义,谓婚姻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文章、论著或理论的精要之处

清魂

(1).使意念纯净。 汉 扬雄 《甘泉赋》:“澄心清魂,储精垂恩。”

(2).纯洁的魂魄。 唐 唐扶 《使南海道长沙题道林岳麓寺》诗:“稍揖 皇 英 頮浓泪,试与 屈 贾 招清魂。” 宋 梅尧臣 《椹涧昼梦》诗:“人间转面非,清魂殁犹共。”

有所

有所,无所类同。有:存在。无:没有,不存在。所:此为代词。 

例句: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未应

(1).犹不须。 宋 王安石 《评定试卷》诗:“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宋 陆游 《遣兴》诗:“老去可怜风味在,未应山海混渔樵。”

(2).犹不算;不是。 唐 李白 《梁园吟》:“ 东山 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宋 张纲 《临江仙》词:“年方强仕未应迟。高风轻借便,一鶚看横飞。”

(3).犹不曾。 唐 李白 《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嘆息未应闲。” 唐 王维 《听宫莺》诗:“游子未应返,为此始思乡。” 宋 蔡伸 《念奴娇》词:“云浪鳞鳞,兰舟泛泛,共载一轮月。五湖当日,未应此段奇絶。”

(4).不应当。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四:“晨兴步庭除,足弱几不持;论年未应尔,胡为遽如斯?”

终天

(1).终身。一般用于死丧永别等不幸的时候。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如何一往,终天不返!” 唐 白居易 《病中哭金銮子》诗:“莫言三里地,此别是终天!” 清 方文 《述哀》诗:“此恨抱终天,哀吟何时毕。”

(2).久远。谓如天之久远无穷。 晋 潘岳 《哀永逝文》:“今奈何兮一举,邈终天兮不反。”

(3).整天。 茅盾 《陀螺》二:“中年的暮气已经钻进了她的血液,所以皇皇然追求着补药,终天不释手地咬着奶油蘸饼干了。”

亡前

无敌。《汉书·王莽传上》:“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颜师古 注:“无前,谓无有敢当之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