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苏子瞻

作者:秦观 朝代:宋代

赠苏子瞻原文

叹息苏子瞻,声名绝后先。
衣冠传盛事,兄弟固多贤。
感慨诗三百,流离路八千。
直心羞媚灶,忠力欲回天。
缧绁终非罪,江湖秪自怜。
饥寒常并日,疾病更连年。
明主无终弃,西州稍内迁。
奏言深意苦,感涕内人传。
前席须宣室,非熊起渭川。
君臣悦相遇,愿上角招篇。

诗词问答

问:赠苏子瞻的作者是谁?答:秦观
问:赠苏子瞻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秦观的名句有哪些?答:秦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叹息

(1) 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 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 魏源《圣武纪》

(2) 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苏子

紫苏和白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

声名

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绝后

(1) 指一家族或家庭再也没有后代或继承人

(2) 指极其罕见,今后不会再有

空前绝后

衣冠

(1) 衣服和礼帽

(2) 服饰

衣冠不整

(3) 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衣冠之弟

盛事

大事

亚特兰大市的第26届奥运会是国际体育界盛事

兄弟

(1)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感慨

心灵受到某种感触而慨叹(感慨不已)

她不免感慨地想道:“……真是事变知人心啦!”——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三百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刑昺 疏:“按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后以“三百”指代《诗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 杜子美 。”参见“ 三百篇 ”。

流离

(1) 因饥荒战祸而居无定所,到处逃难

黎民流离,困于道路。——《后汉书·和殇帝纪》

流离失散

(2) 另有“淋漓”之义

直心

正直的心胸;亦形容心地直爽。《后汉书·郅恽传》:“直心无讳,诚三代之道。” 北周 庾信 《周柱国长孙俭神道碑》:“直心于物,水火恬然;无负于天,雷霆不惧。” 唐 寒山 《诗》之二三六:“心真出语直,直心无背面。” 李準 《不能走那条路》:“他这人是直心人。”

媚灶

比喻阿附权贵。 汉 崔寔 《政论》:“长吏或实清廉,心平行洁,内省不疚,不肯媚灶。”《隶释·汉太尉陈球碑》 洪适 释:“ 东汉 閽寺之盛,人主拱手,君子丧气,然刚毅之士寧接踵以赴死,不詘身以媚灶。”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念吾儕势焰倾朝,那个不脂韦媚灶?”参见“ 媚奥 ”。

忠力

(1).忠诚与力量。《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

(2).尽忠效力。《新唐书·李光颜传》:“ 弘 素蹇踪,阴挟贼自重,且恶 光颜 忠力,思有以橈衊之。”

回天

(1).谓权大势重。《后汉书·宦者传·单超》:“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语曰:‘ 左 回天, 具 独坐, 徐 卧虎, 唐 两堕。’”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2).旧以皇帝为天,凡能谏止皇帝改变意志者称回天。 唐 贞观 四年给事中 张玄素 谏止 太宗 修 洛阳 乾元殿 , 魏徵 叹曰:“ 张公 遂有回天之力。”事见 唐 吴兢 《贞观政要·纳谏》、《新唐书·张玄素传》。 宋 岳珂 《桯史·爱莫助之图》:“﹝ 洵武 ﹞自度清议必弗贷,且有駟不及舌之虑,惧 文定 知之,未知所以回天者,忧形於色。”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论失律丧师关鉅典,我虽总朝纲敢擅专?况刑书已定难更变,恐无力可回天。”

(3).喻力量之大,能左右或扭转难以挽回的局势。《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 安图 諫曰:‘臣力不能回天,但乞不用 僧格 ,别选贤者,犹或不至虐民误国。’” 清 谭嗣同 《临终语》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读毛主席柳亚子咏雪唱和词有作》词:“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絶代风骚。”

(1).扭转乾坤。形容权势或力量强大。《北齐书·帝纪总论》:“佞阉处当轴之权,婢妾擅迴天之力,卖官鬻爵,乱政淫刑。”《旧唐书·忠义传下·苏安恒》:“专国倍於 穰侯 ,迴天过於 左悺 ,则社稷危矣。” 清 洪楝园 《悬嶴猿·展墓》:“空空一隻迴天手,似 文山 被执空坑,比 厓山 追随帝后。”

(2).旧以皇帝为天,故喻谏止皇帝改变意志。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 太宗 曰:‘善。’赐采三百疋。 魏徵 叹曰:‘ 张公 论事,遂有迴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缧绁

捆绑犯人的黑绳索。借指监狱;囚禁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论语·公冶长》

冤狱平反解缧绁,已死得生诬得雪。——陈基《乌夜啼引》

非罪

强加之罪;无罪。《管子·明法》:“是以忠臣死於非罪,而邪臣起於非功。”《后汉书·袁绍传》:“ 操 因睚眦,被以非罪,篣楚并兼,五毒俱至。” 唐 李华 《寄赵七侍御》诗:“ 纬卿 陷非罪,折我昆吾锋。”《太平广记》卷一六八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发冢盗》:“虽自知非罪,而受箠楚不禁,遂令骨肉伪造此赃,希其一死。”

自怜

亦作“ 自怜 ”。自伤;自我怜惜。 汉 王褒 《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悵兮自怜。” 晋 束晳 《贫家赋》:“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镜中不相识,捫心徒自怜。”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惊扰詎云妄?奔逃只自怜。”

见“ 自怜 ”。

饥寒

饥饿和寒冷,多用于缺吃少穿的困难情况

他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并日

(1) 同一天

(2) 连日

并日趱程

疾病

(1) 病的总称

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礼记·乐记》

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周礼·天官》

(2) 病重,病危

齐侯疾,崔抒微逆光,疾病而立之。——《左传·襄公十九年》

连年

连续许多年同一种情况

连年兵荒马乱

明主

贤明的君主。《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史记·刺客列传》:“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他原是 妲己 的舅公的干女婿,做着祭酒,因为知道天命有归,便带着五十车行李和八百个奴婢,来投明主了。”

无终

(1).没有终止;没有穷极。《庄子·则阳》:“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南朝 齐 明僧绍 《正二教论》:“道常出乎无始,入乎无终,靡应非身,尘劫非遐,此其所以为教也。”

(2). 三国 魏 田畴 志行卓越,隐居 无终山 。后人因以为隐逸之典。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二:“辞家夙严驾,当往志 无终 。” 清 阎尔梅 《汧置草堂读史》诗:“ 郭泰 辞徵虚有道, 田畴 抗节隐 无终 。”

(3).古代 山戎 国名。 春秋 时分布在今 山西省 太原市 东,后迁至 河北省 玉田县 西北 无终山 ,因山而得名。《左传·襄公四年》:“ 无终子 嘉父 使 孟乐 如 晋 ,因 魏庄子 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 戎 。” 杜预 注:“ 无终 , 山戎 国名。”

西州

(1).古城名。 东晋 置,为 扬州 刺史治所。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 晋 谢安 死后, 羊昙 醉至 西州 门,恸哭而去,即此处。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为典实。 唐 温庭筠 《经故翰林袁学士居》诗:“ 西州 城外花千树,尽是 羊曇 醉后春。” 宋 苏轼 《日日出东门》诗:“何事 羊公子 ,不肯过 西州 。” 宋 张炎 《甘州·辛卯岁沉尧道同余北归》词:“短梦依然 江 表,老泪洒 西州 。”参见“ 西州路 ”。

(2).指 陕西 地区。《战国策·韩策三》:“昔者 秦穆公 一胜於 韩原 而霸西州, 晋文公 一胜於 城濮 而定天下。”《晋书·张轨传》:“ 张凉州 一时名士,威著西州。”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西州士女 章臺 柳,南国江山玉树花。”

(3).指 巴 蜀 地区。《后汉书·廉范传》:“ 范 父遭丧乱,客死於 蜀汉 , 范 遂流寓西州。”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求贤索友,歷于西州。” 晋 常璩 《华阳国志·汉中志》:“其珪璋瑚璉之器,则 陈伯臺 、 李季子 、 申伯 之徒,文秀暐曄,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於西州为盛,盖济济焉。” 明 孙蕡 《下瞿塘》诗:“我从前月来西州, 锦官城 外十日留。”

(4). 唐 贞观 十四年(公元640年)灭 麴氏 高昌 ,以其地置 西州 ,辖境相当今 吐鲁番盆地 一带,为东西交通要冲。

内迁

(1).谓自外官调任京职。《南齐书·张敬儿传》:“ 敬儿 武将,不习朝仪,闻当内迁,乃于密室中屏人学揖让答对。”

(2).迁入内地。《魏书·高昌传》:“卿地隔关山,境接荒漠,频请朝援,徙国内迁。”《新唐书·突厥传下》:“ 斛瑟罗 不敢归,与其部人六七万,内迁死 长安 。”

(3).特指为调整工业布局,把沿海的一些工厂迁往内地。如:他们厂要内迁了。

奏言

向皇帝陈述。《汉书·魏相传》:“御史大夫 朝错 时为太子家令,奏言其状。”《东观汉记·明帝纪》:“ 长水 校尉 樊鯈 奏言:‘先帝大业当以时施行。’”

深意

非常深刻的含意

感涕

(1).感伤的眼泪。 唐 陈子昂 《登蓟州楼送贾兵曹入都》诗:“孤负平生愿,感涕下沾襟。”

(2).感动得落泪。《宋史·苏轼传》:“ 宣仁后 与 哲宗 亦泣,左右皆感涕。” 清 查慎行 《送高江村先生南归即次纪恩六章原韵》之五:“此意旁观犹感涕,那教身受不生悲。”

内人

(1).指本家族的人。《荀子·法行》:“ 曾子 曰: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

(2).古代泛指妻妾。《礼记·檀弓下》:“今及其死也,朋友诸臣未有出涕者,而内人皆行哭失声。” 郑玄 注:“内人,妻妾。”《孔丛子·记义》:“今死而内人从死者二人焉,若此於长者薄,於妇人厚也。” 清 孙枝蔚 《燕子楼》诗:“不见 鲁文伯 ,内人行哭时。”

(3).用以称自己的妻子。 清 赵翼 《观家人腌菜戏成四十韵》:“茹蔬贫宦惯,蓄旨内人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七章:“这是内人。她身体不太好。”

(4).宫中女官。亦指宫女。《周礼·天官·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 郑玄 注:“内人,女御也。”《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康 以太后久临朝政,心怀畏惧,託病不朝。太后使内人问之。”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勑使惟追 阳羡 茶,内人数减 昭阳 膳。”

(5).宫中的女伎。《隋书·房陵王勇传》:“太子左庶子 唐令则 ……諂曲取容,音技自进,躬执乐器,亲教内人,赞成骄侈,导引非法。” 唐 张祜 《青莺啭》诗:“内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软舞来。” 唐 崔令钦 《教坊记》:“伎女入 宜春院 ,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前头也。”

(6).指官僚贵族家的女伎。《南史·袁昂传》:“ 勉 ( 徐勉 )求 昂 出内人传盃, 昂 良久不出, 勉 苦求之, 昂 不获已,命出五六人。” 清 钱谦益 《丙戌南还赠别故侯家妓人冬哥》诗之一:“綉岭灰飞 金谷 残,内人红袖泪阑干。”

前席

《史记·商君列传》:“ 卫鞅 復见 孝公 。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於席也。”后以“前席”谓欲更接近而移坐向前。《汉书·贾谊传》:“ 文帝 思 贾谊 ,徵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 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谊 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 文帝 前席。” 唐 李商隐 《贾生》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清 唐才常 《侠客篇》:“前席以置词,恨血斑云罍。”

宣室

(1).古代宫殿名。 殷 代宫名。《淮南子·本经训》:“ 武王 甲卒三千,破 紂 牧野 ,杀之 宣室 。” 高诱 注:“ 宣室 , 殷 宫名;一曰 宣室 ,狱也。”

(2).古代宫殿名。指 汉 代 未央宫 中之 宣室殿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 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 未央 前正室。”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云:“ 宣室 在 未央殿 北。” 南朝 宋 刘孝标 《重答刘秣稜沼书》:“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 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 明 杨慎 《春兴》诗:“ 宣室 鬼神思 贾谊 ,中原将帅用 廉颇 。” 清 查嗣瑮 《贾太傅祠》诗:“已遣 长沙 忧不返,如何 宣室 召空回。”

(3).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汉 焦赣 《易林·师之恒》:“乘龙从蜺,徵诣北闕,乃见宣室,拜守东城。”《陈书·宗元饶传》:“ 元饶 劾奏曰:‘爰降曲恩,祖行宣室,亲承规诲,事等言提。虽廉洁之怀,诚无素蓄,而禀兹严训,可以厉精。’”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公等或居 汉 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於话言,或受顾命於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新年对宣室,白首代 尧 言。” 清 龚自珍 《咏史》诗:“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

非熊

《六韬·文师》载: 文王 将往 渭水 边打猎,行前占卜,卜辞曰:“田於 渭 阳,将大得焉,非龙非彲,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 昌 。”后果见 太公 坐 渭水 边垂钓,与之语而大悦,遂同车而归,拜为师。古熊罴连称,后遂以“非熊”为 姜太公 代称。 唐 李白 《大猎赋》:“载 非熊 于 渭 滨。” 宋 陆游 《雨中卧病有感》诗:“ 非熊 老子不復见,谁吊遗魂清 渭 滨。” 明 汤显祖 《紫钗记·高宴飞书》:“ 非熊 奇貌, 卧龙 风调,緑鬢朱颜荣耀。”

渭川

(1).即 渭水 。亦泛指 渭水 流域。《史记·货殖列传》:“ 陈 夏 千亩漆; 齐 鲁 千亩桑麻; 渭川 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唐 孟浩然 《登总持寺浮图》诗:“竹遶 渭川 遍,山连 上苑 斜。”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 渭川 致乎斯景, 黄岗 寓乎此身。”

(2).乐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四:“ 彭年 善舞, 鹤年 、 龟年 善歌,尤妙製《渭川》。”

君臣

(1).君主与臣下。《易·序卦》:“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 唐 韩愈 《送浮屠文畅师序》:“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义;礼无违者,遂诣宾主之情。”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黄陶庵集外诗》:“当日君臣荒乐,文武酣嬉之状,如遇目前。”

(2).中医方剂中的主药与辅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方制君臣何谓也? 岐伯 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云笈七籤》卷六六:“君臣相得,浮沉得度,药物和合,即神仙之要妙也。”《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 吴金 害了个寒症, 陈小四 假意殷勤,赎药调理。那药不按君臣,一服见效, 吴金 死了。”

(3).指主食和副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调饮啜》:“可见性好之物,多食不为祟也,但亦有调剂君臣之法,不可不知……肉与食较,则食为君而肉为臣。”详“ 君臣佐使 ”。

相遇

遇见,遇到

这些候选人在许多讲坛上相遇进行辩论

角招

古乐章名。招,通“ 韶 ”。《孟子·梁惠王下》:“﹝ 齐景公 ﹞召太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説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 赵岐 注:“《徵招》、《角招》,其所作乐章名也。” 孙奭 疏:“必作其《徵招》、《角招》之者,盖徵以为事,角以为民,皆以招名之。” 朱熹 集注:“招与韶同……乐有五声,三曰角为民,四曰徵为事。招,舜乐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