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长安端明王左丞

作者:宋庠 朝代:宋代

寄长安端明王左丞原文

纲辖尊华省,旌麾镇旧秦。
州荣朱毂守,公待黑头人。
从橐荷中密,仁风扉外春。
才包扬马思,政续赵张神。
鼎飪终调鹄,天文尚翦鹑。
山光函谷晓,柳色渭桥新。
勒队良家子,邀欢代舍宾。
声华今绝拟,事丛古难伦。
顾我非贤宰,惟朝念老臣。
官衔温室殿,城垒富平津。
有秩皆踰分,无功可活民。
餐霞聊却疾,面壁更求真。
野屐茨峰路,渔竿颍水滨。
拳拳知止诫,行及谢交亲。

诗词问答

问:寄长安端明王左丞的作者是谁?答:宋庠
问:寄长安端明王左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宋庠的名句有哪些?答:宋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纲辖

朝廷中枢总要之职。 唐 宋 多指尚书省执政官。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卿达识周材,义方敬直,故輟纲辖之重,以处方面之权。” 宋 苏辙 《苏颂免尚书左丞不许不允批答》:“擢寘纲辖之地,以为先后之寄。”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父执之礼》:“ 崇寧 间, 陆佃 农师 在政府日,有大卿 岑象先 嵓起 ,於 农师 为父执。一日来访,延之堂奥,具冠裳拜之。既而 岑 作手简来谢云:‘……然大将军有揖客,古人以为美谈,今文昌纲辖(指 陆佃 )有受拜客,顾不美於前人乎?’”文昌,尚书省的别称。 陆佃 任尚书右丞, 宋 代为执政官之一,故称。

尊华

指京城。尊,敬词;华,京华。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至三山望石头城》诗:“关扃绕天邑,襟带抱尊华。”

旌麾

(1) 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

大破遂军,得其旌麾。——《三国志·夏侯渊传》

(2) 借指军队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朱毂

即朱轮。 唐 于鹄 《长安游》诗:“绣帘朱轂逢花住,锦幨银珂触雨游。” 宋 梅尧臣 《寄汶上》诗:“瘦马青袍三十载,故人朱轂几多违。” 清 唐孙华 《寿周砾圃七十》诗:“朱轂文茵竞十轮,飞甍华屋连千栋。”参见“ 朱轮 ”。

黑头

最早由包公的饰演者以黑脸出现而得名,后来泛指大花脸这种戏曲角色

从橐

亦作“ 从槖 ”。谓负橐簪笔,以备顾问。亦指文学侍从之臣。语出《汉书·赵充国传》:“ 安世 ( 张安世 )本持橐簪笔事 孝武帝 数十年。”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橐,契囊也。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纪也。” 宋 刘克庄 《凤凰阁》词:“浮荣菌蕣,选甚庶官从橐。”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公登从槖,夫人尚无恙。” 元 马祖常 《杂咏》诗之二:“归帆夜宿山前寺,从橐秋辤仗外车。”

仁风

(1).形容恩泽如风之流布。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或地方长官的德政。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大 晋 统天,仁风遐扬。”《后汉书·章帝纪》:“功烈光於四海,仁风行於千载。” 清 方文 《李明府祈雨有应镌诗于壁属予和之》:“况有诗题石,仁风扇薜萝。”

(2).《世说新语·言语》“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太傅 谢安 赏 宏 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 东阳郡 ,乃祖之於 冶亭 ,时贤皆集。 安 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 宏 应声答曰:‘輒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后因以“仁风”为扇子的代称。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器物》:“扇曰仁风。”参阅《晋书·文苑传·袁宏》。

扬马

汉 代文学家 扬雄 和 司马相如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 陈思 称 扬 马 之作,趣幽旨深。” 唐 李端 《赠何兆》诗:“文章似 扬 马 ,风骨又清羸。” 明 张居正 《范比部鲁工部洪山人夜过得龙字》诗:“海南文章几 扬 马 ,天涯笑语自人龙。”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三:“职方郎中 孙樵 ,有 扬 马 之文;前进士 司空图 ,有 巢 许 之风。”

赵张

(1). 汉 赵广汉 与 张敞 的并称。二人都曾任京兆尹,治绩卓异。《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赞》:“自 孝武 置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而吏民为之语曰:‘前有 赵 张 ,后有三 王 。’” 唐 岑参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却笑 赵 张 辈,徒称今古稀。” 宋 陈傅良 《送谢希孟归黄岩》诗之二:“簿书积丘山, 赵 张 眼愈明。”

(2). 后汉 张让 与 赵忠 的并称。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下:“ 东汉 宦者 张让 、 赵忠 持国权,引用屠沽人登清贵。 灵帝 语左右曰:‘ 张常侍 是我父, 赵常侍 是我母。’故卒以灭 汉 者, 赵 张 是也。”

(3). 宋 相 赵鼎 和 张浚 的并称。 宋 杨万里 《初入淮河四绝句》之二:“ 刘 岳 张 韩 宣国威, 赵 张 二相策皇基。” 明 杨慎 《磨衲集》:“《磨衲集》, 王庭秀 作于 绍兴 壬子,考其论议……詆 赵 张 二相尤力。”

调鹄

《楚辞·天问》“缘鵠饰玉” 汉 王逸 注:“言 伊尹 始仕,因缘烹鵠鸟之羹,修玉鼎,以事於 汤 。 汤 贤之,遂以为相也。”后因以“调鵠”指出任宰相。 宋 宋庠 《寄长安端明王左丞》诗:“才包 扬马 思,政续 赵 张 神,鼎餁终调鵠,天文尚翦鶉。”参见“ 鵠鼎 ”。

天文

(1)

(2) 天体在宇宙间的分布、运行等现象

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3) 天文学

山光

山的景色。 南朝 梁 沉约 《泛永康江》诗:“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唐 岑参 《郡斋平望江山》诗:“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

函谷

亦作“ 凾谷 ”。 函谷关 。 三国 魏 曹植 《又赠丁仪王粲》诗:“从军度 凾谷 ,驱马过 西京 。” 唐 李白 《古风》诗之三:“收兵铸金人, 函谷 正东关。”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 老子 的西出 函谷 ,为了 孔子 的几句话,并非我的发见或创造。”

柳色

(1).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南朝 梁 何逊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餘。”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 伍员 庙,柳色春藏 苏小 家。” 前蜀 韦庄 《河传》词:“何处。烟雨。 隋 堤春暮,柳色葱蘢。” 宋 黄庭坚 《呻吟斋睡起》诗:“兰牙依客土,柳色过邻墙。”

(2).指绿色。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

渭桥

(1). 汉 唐 时代 长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 中渭桥 。 秦 时始置,本名 横桥 。 秦 都 咸阳 , 渭 南有 兴乐宫 , 渭 北有 咸阳宫 ,建此桥以通二宫。 汉 更名 渭桥 。《史记·孝文帝本纪》:“ 昌 至 渭桥 ,丞相以下皆迎。”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 咸阳宫 在 渭 北, 兴乐宫 在 渭 南, 秦昭王 通两宫之间,作 渭桥 ,长三百八十步。”《水经注·渭水》引《三辅黄图》作“横桥”。

(2). 汉 唐 时代 长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 东渭桥 。 汉景帝 五年建置,故址在今 西安市 东北 灞水 、 泾水 合 渭水 处东侧。 唐 刘希夷 《采桑》诗:“盈盈 灞水 曲,步步春水緑……回道 渭桥 东,遥怜树色同。”

(3). 汉 唐 时代 长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桥梁。东、中、西共有三座。 西渭桥 。 汉 建元 三年建置,因与 长安城 便门 相对,也叫 便桥 或 便门桥 。 唐 名 咸阳桥 ,其时 长安 人送客西行多到此相别。

良家子

旧指出身良家的子女。《史记·李将军列传》:“ 孝文帝 十四年, 匈奴 大入 萧关 ,而 广 以良家子从军击 胡 。” 司马贞 索隐:“ 如淳 云‘非医、巫、商贾、百工也’。”《汉书·外戚传上·孝文窦皇后》:“ 孝文竇皇后 , 景帝 母也, 吕太后 时以良家子选入宫。”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武帝宴诗》之一:“常从良家子,命中 幽 并 儿。”《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昶》:“ 昶 好打毬走马,又为方士房中之术,多採良家子以充后宫。”参见“ 良家 ”。

邀欢

寻求欢乐。 唐 高适 《陪窦侍御泛灵云池》诗:“乘兴宜投辖,邀欢莫避驄。” 明 陈所闻 《月云高·花下迟王美人不至》曲:“花明春尽,邀欢载尊酒。”

代舍

(1). 战国 齐 孟尝君 接待门客分上中下三等,上客所居称代舍。《史记·孟尝君列传》:“初, 冯驩 闻 孟尝君 好客,躡蹻而见之…… 孟尝君 置传舍十日, 孟尝君 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答曰:‘ 冯先生 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緱。弹其剑而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 孟尝君 迁之幸舍,食有鱼矣。五日,又问传舍长。答曰:‘客復弹剑而歌曰长鋏归来乎,出无舆。’ 孟尝君 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 司马贞 索隐:“传舍、幸舍及代舍,并当上、中、下三等之客所舍之名耳。”

(2).泛指接待宾客的馆舍。 明 袁宏道 《傅良乡入计序》:“于时长 良邑 者, 傅 侯也。余以昏黑至,侯犹俟于代舍,因问所以调停之策。”

声华

美好的名声;声誉

昔为京洛声华客,今作江湖潦倒翁。—— 唐· 白居易《晏坐闲吟》

贤宰

(1).贤明的宰相。《后汉书·左雄周举等传论》:“ 陈蕃 、 杨秉 处称贤宰, 皇甫 、 张 、 段 出号名将。”《说郛》卷二四引 宋 孔平仲 《孔氏杂说》:“贤相亦可谓之贤宰。《左雄传论》曰: 陈蕃 、 杨秉 世称贤宰。”

(2).贤明的地方长官。 唐 张说 《至尉氏》诗:“吾兄昔兹邑,遗爱称贤宰。” 明 无心子 《金雀记·寄书》:“因接恩官辞梓里,为因贤宰出都门。” 清 查慎行 《送同年张耦韩宰灵宝》诗:“神明世合推贤宰,悃愊君能復古风。”

老臣

(1) 老年人对君主或他人的谦称

老臣病足。——《战国策·赵策》

(2) 又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官衔

(1) 官方的头衔

(2) 陆军或海军的官阶

一位具有少校官衔的海军军官

温室

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间

城垒

城池营垒。 汉 桓宽 《盐铁论·繇役》:“自古明王不能无征伐而服不义,不能无城垒而御 * 也。” 前蜀 韦庄 《过内黄县》诗:“云中粉堞新城垒,店后荒郊旧战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煞风景》:“目击煞风景者四事……一 金山 筑城垒。”

富平津

孟津 的别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孟津 ﹞又曰 富平津 。《晋阳秋》曰:‘ 杜预 造河桥于 富平津 ,所谓“造舟为梁”也。’”《晋书·杜预传》:“ 预 又以 孟津 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 富平津 。”

有秩

(1).博大,无穷。《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高亨 注引 王引之 《经传释词》:“秩,大也。” 汉 张衡 《东京赋》:“登圣皇於天阶,章 汉 祚之有秩。”

(2).古代乡官名。 汉 承 秦 制,乡五千户则置有秩,秩百石,掌管一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后汉书·百官志五》:“乡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

无功

没有功劳

餐霞

餐食日霞。指修仙学道。语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列仙传》 陵阳子 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夏食沆瀣,沆瀣,北方夜半气也。并天地玄黄之气为六气。” 三国 魏 曹植 《驱车篇》:“封者七十帝, 轩皇 元独灵。餐霞漱沆瀣,毛羽被身形。” 黄节 注:“《楚辞》曰:‘飡六气而饮沆瀣兮,潄正阳而含朝霞。’” 唐 马戴 《送道友入天台山作》诗:“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 明 张居正 《七贤咏·嵇中散》:“少无适俗韵,早有餐霞愿。”

面壁

佛教用语。面对墙壁默坐静修

面壁而坐。——《五灯会元》

野屐

古人出游所穿的木底鞋。 唐 郑谷 《为户部李郎中与令季端公寓止渠州江寺偶作寄献》诗:“轻舟共泛花边水,野屐同登竹外山。”

渔竿

钓鱼的竹竿。多作垂钓隐居的象征。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祗缘五斗米,孤负一渔竿。” 清 吴烺 《寄德甫》诗:“何当与尔乘船去,手把渔竿变姓名。”

水滨

靠近水的场所;岸边

拳拳

诚恳、深切的样子;弯曲的样子

拳拳报国心

知止

(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朱熹 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 唐 柳宗元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诗:“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宋 程颐 《四箴·听箴》:“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

(2).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韩诗外传》卷五:“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新唐书·李靖传》:“﹝ 靖 ﹞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 岑文本 諭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清 唐孙华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适志在无营。”参见“ 知止不殆 ”。

交亲

(1).谓相互亲近,友好交往。《荀子·不苟》:“交亲而不比。” 唐 罗隐 《东归》诗:“双闕往来慙请謁, 五湖 归后耻交亲。”

(2).亲戚朋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吴 不信前日之盟,弃贡赐之国而灭其交亲。” 明 刘基 《门有车马客行》:“居家倚骨肉,出家倚交亲。” 清 顾炎武 《赠路光禄太平》诗:“节侠多 燕 赵 ,交亲即弟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