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无渡河

作者:白玉蟾 朝代:宋代

公无渡河原文

君不见猿啼苍梧烟,风捲潇湘水。
双蛾无处挽重瞳,粉篁点点凝春泪。
又不见鹤饮瑶池月,露泣龟台花。
百官极目望八骏,青鸟寥寥空暮霞。
呜呼,不自爱惜甘蹈死,亦不闻乎千金子。
公无渡河要渡河,公要渡河争奈何。

诗词问答

问:公无渡河的作者是谁?答:白玉蟾
问:公无渡河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公无渡河是什么体裁?答:乐府
问:白玉蟾的名句有哪些?答:白玉蟾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潇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双蛾

(1).指美女的两眉。蛾,蛾眉。 南朝 梁 沉约 《昭君辞》:“朝发 披香殿 ,夕济 汾阴 河,於兹怀九逝,自此敛双蛾。” 宋 杨无咎 《生查子》词:“愁来愁更深,黛拂双蛾浅。”《花月痕》第二四回:“半晌, 秋痕 双蛾频蹙,皓齿微呈。”

(2).借指美女。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二:“瑶臺倾巧笑,玉盃殞双蛾。” 唐 白居易 《酬刘和州戏赠》:“双蛾解珮啼相送,五马鸣珂笑却迴。”

无处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 ,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

(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 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1).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 吕氏 今无处矣。” 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茅盾 《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

(2).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 唐 方干 《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重瞳

(1).重瞳子。《史记·项羽本纪论》“吾闻之 周生 曰‘ 舜 目盖重瞳子’,又闻 项羽 亦重瞳子” 裴駰 集解引《尸子》:“ 舜 两眸子,是谓重瞳。”《五灯会元·六祖大鉴禅师法嗣·道场如讷禅师》:“师目有重瞳,手垂过膝。”

(2).泛指帝王的眼睛。 唐 李远 《赠写御真李长史》诗:“初分隆準山河秀,再点重瞳日月明。”《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应制诗是进御的,圣天子重瞳观览,还该要有些气象。”参见“ 重瞳子 ”。

(3).代称 虞舜 或 项羽 。(1)代称 舜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或言 尧 幽囚, 舜 野死, 九疑 连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清 厉鹗 《一半儿·上虞百官江口舜庙》曲:“重瞳此地有遗苗,野庙空江玉座销。”(2)代称 项羽 。 清 钱谦益 《徐州杂题》诗之二:“重瞳遗跡已冥冥, 戯马臺 前鬼火青。十丈黄楼临 泗水 ,行人犹説 霸王厅 。” 清 周龙藻 《大墙上蒿行》:“ 亚父 好竒策,终被重瞳误。”(3)比喻像 舜 一样的圣明天子。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杨大年 ﹞以诗貽馆中诸公曰:‘闻戴宫花满鬢红, 上林 丝管侍重瞳。’”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三策献重瞳,独占鰲头圣恩重。”

点点

(1) 表面上的小记号;一个一个的微小的斑点

穿孔纸上透过点点的光斑

(2) 细微的迹象或轻微的痕迹

灰色中带点点蓝色

鹤饮

古人戏饮方式之一。 宋 张舜民 《画墁录》卷一:“ 苏舜钦 、 石延年 辈有名曰鬼饮、了饮、囚饮、鳖饮、鹤饮。鬼饮者,夜不以烧烛;了饮者,饮次挽歌哭泣而饮;囚饮者,露头围坐;鳖饮者,以毛席自裹其身,伸头出饮,毕,復缩之;鹤饮者,一盃復登树,下再饮耳。”

瑶池

神话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住的地方;美池,多指宫苑中的池

龟台

传说中的仙人居处。 唐 罗隐 《雪中怀友人》诗:“ 兔苑 旧游尽,龟臺仙路长。” 宋 赵崇绚 《鸡肋·玉楼》:“《集仙传》: 王母 所居龟臺有玉楼十二。” 元 袁桷 《次韵周南翁退朝》之一:“龟臺新按《霓裳曲》,兽鼎重然甲煎香。”

百官

各种官吏

极目

远望,尽目力所及

平原远而极目兮。——王粲《登楼赋》

极目四望。——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义律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八骏

(1).相传为 周穆王 的八匹名马。八骏之名,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 赤驥 、 盗驪 、 白义 、 踰轮 、 山子 、 渠黄 、 华騮 、 緑耳 。” 郭璞 注:“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耳。”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 絶地 ,足不践土;二名 翻羽 ,行越飞禽;三名 奔霄 ,夜行万里;四名 越影 ,逐日而行;五名 踰辉 ,毛色炳耀;六名 超光 ,一形十影;七名 腾雾 ,乘云而奔;八名 挟翼 ,身有肉翅。” 明 胡应麟 则认为 王嘉 所载,皆一时私意诡撰,不足为征,见《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四。后亦用以泛指骏马。 唐 杜甫 《骢马行》:“岂有四蹄疾於鸟,不与八骏俱先鸣。” 明 徐渭 《赠陈君》诗:“ 王良 御八骏,技絶物有神。”

(2). 明成祖 的八匹名马。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大明名马》:“ 龙驹 、 赤兔 、 乌兔 、 飞兔 、 飞黄 、 银褐 、 枣騮 、 黄马 , 成祖 八骏名。”

(3).指皇帝的车驾。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其后虽八骏忘返,然鸞舆竟还矣。”

青鸟

(1).青色的禽鸟。 汉 张衡 《西京赋》:“翔鶤仰而不逮,况青鸟与黄雀。”《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阮籍“咏怀”>》:“青鸟海上游,鸒斯蒿下飞。” 刘良 注:“青鸟,海鸟也。”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征诗纪之》诗之二:“垣外白榆随宿列,树头青鸟候风翻。” 冰心 《山中杂记·鸟兽不可与同群》:“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

(2).神话传说中为 西王母 取食传信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 三危之山 ,三青鸟居之。” 郭璞 注:“三青鸟主为 西 王母 取食者,别自栖息於此山也。”《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 汉 班固 《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 汉武帝 )於 承华殿 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 东方朔 , 朔 曰:‘此 西 王母 欲来也。’有顷, 王母 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 王母 旁。”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南朝 陈 伏知道 《为王宽与妇义安主书》:“玉山青鸟,仙使难通。” 唐 李商隐 《无题》诗:“ 蓬山 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之四:“但烦青鸟常通讯,贪住 蓬莱 忘忆家。” 欧阳予倩 《人面桃花》第二场:“听他言来心烦闷,想不回家万不能,哪有青鸟传芳信?”

(3).指青鴍。《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玄丹之山 。有五色之鸟,人面有髮。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 袁珂 校注:“此经之下文‘青鸟、‘黄鸟’亦即上文‘青鴍、黄鷔’矣。’”参见“ 青鴍 ”。

(4).即青鸟氏。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于时青鸟司开,条风发岁。” 宋 李长民 《广汴赋》:“当青鸟之司扉,开条风之研暖。”

(5).借指春季。 唐 陈子昂 《春台引》:“嘉青鸟之辰,迎火龙之始。”参见“ 青鸟氏 ”。

(6).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 青乌子 。传说中的古代堪舆家。 晋 葛洪 《抱朴子·极言》:“﹝ 黄帝 ﹞相地理则书 青鸟 之説。” 孙星衍 校:“《艺文类聚》《御览》引‘鸟’作‘乌’。” 孙人和 校补:“作‘乌’是也。”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白马旒旐,青鸟墓田。”参见“ 青乌 ”。

(7).即青乌。鸟,系“乌”字之讹。指堪舆之术。 明 张居正 《葬地论》:“且青鸟之书,始于 郭璞 。”《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 安老爷 道:世兄,你是晓得我向来不解‘青鸟之术’。”参见“ 青乌 ”。

(8).羊的别称。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古人説:羊一名胡髯郎,又名青鸟。”

寥寥

(1).空虚貌。《吕氏春秋· * 》:“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耳不可赡,目不可厌,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沉滞,血脉壅塞,九窍寥寥,曲失其宜。” 高诱 注:“极三关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窍皆寥寥然虚。”《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谢混《游览》>》:“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 李善 注:“《庄子》曰:‘寥已吾志。’ 郭象 曰:‘寥然空虚也。’” 宋 曾巩 《将之江淛遂书怀别》诗:“功名竟安在,富贵空寥寥。”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自从辞君亲,久不为是役。落落无为乡,寥寥不齐邑。伊谁与为礼,见此孤立石。”

(2).寂寞;孤单。 唐 宋之问 《温泉庄卧疾寄杨七炯》诗:“移疾卧兹岭,寥寥倦幽独。” 明 梁辰鱼 《瓦盆儿·立秋夜悼亡》套曲:“听落叶,小窗敲,怎禁他云房独掩夜寥寥。空赢得泪痕浓,黯淡了鮫綃。” 清 唐孙华 《题张汉昭小像》诗:“寥寥 蒋生 径,赖有 羊 与 求 。闻君妙方术,久疾应手瘳。”

(3).形容数量少。 唐 权德舆 《舟行见月》诗:“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古今当其任者,盖寥寥可数。” 清 赵翼 《舟行》诗:“知有烟村缘水湾,寥寥一犬吠柴关。” 巴金 《利娜》:“无垠的荒野,稀落的城市,寥寥的人口,稀少的村庄。”

(4).广阔;空旷。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三:“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魏书·术艺传·张渊》:“恢恢太虚,寥寥帝庭,五座并设,爰集神灵。”注:“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 金 王若虚 《哀雁词》:“鸟之远害,宜莫如鸿,浩浩长风,寥寥远空,邈乎冥濛,去万里而无穷。” 清 周亮工 《与黄济叔论印章书》:“寥寥寰宇,罕有合作,三十年来,其 朱修能 乎?”

(5).雄劲;清越。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雄浑》:“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唐 姚合 《过无可上人院》诗:“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 力士 再拜贺曰:‘非常之事也,愿陛下为臣一奏之。’其声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暮霞

晚霞。 南朝 梁 江淹 《秋夕纳凉奉和刑狱舅》:“虚堂起青蔼,崦嵫生暮霞。”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晚泛汉江书怀》:“雨过远山出,江澄暮霞生。” 清 杜濬 《茶喜》诗:“露气澂秋水,江天卷暮霞。”

呜呼

(1) 对不幸的事表示叹息、悲痛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2) 指人丧命

呜呼哀战

爱惜

重视而不糟蹋

蹈死

就死;赴死。 宋 王令 《唐介》诗:“寄语琐琐媒孽子, 介 纵蹈死吾何悲!”《明史·忠义传序》:“迨 庄烈 之朝,运丁阳九,时则内外诸臣,或陨首封疆,或致命闕下,蹈死如归者尤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明非亡于党人》:“诸臣日谋恢復,蹈死如飴。”

千金子

富贵人家的子弟;家累千金的人。 唐 陈子昂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诗:“忆作千金子,寧知九逝魂。” 唐 皎然 《杂寓兴》诗:“昨日千金子,联绵成古丘。”

公无渡河

乐府歌辞名。《乐府诗集》附于相和歌辞《箜篌引》下。四言四句,以歌辞首句“公无渡河”而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箜篌引》, 朝鲜 津卒 霍里子高 妻 丽玉 所作也。 子高 晨起刺船而櫂,有一白首狂夫,披髮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於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歌。声甚悽愴,曲终自投河而死。 霍里子高 还,以其声语妻 丽玉 。 玉 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 丽玉 以其声传邻女 丽容 ,名曰《箜篌引》焉。”

渡河

通过江河

奈何

(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