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爽原文

时晴时复雨,晴雨恰均宜。

晴偶蒸溽暑,雨过爽亦随。

寥天散徂云,轻籁当襟披。

逐景问农务,蓑笠来庞眉。

其语颇堪听,听馀喜可知。

高田黍垄沾,卑田稻秧齐。

时炎郁以壮,盛长畅生机。

时爽气益和,根茎发华滋。

愿此两月间,休徵恒若斯。

西成庶有望,可免寒与饥。

言言合吾意,农劳轸遐思。

此际纵时若,未敢即憙怡。

诗词问答

问:爽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爽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二

参考注释

时复

犹时常。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不才时復託怀玄胜,远咏 老 庄 。” 唐 杜甫 《溪上》诗:“ 西江 使船至,时復问京华。”

蒸溽

(1).闷热而潮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今 成都 乃未尝有梅雨,惟秋半积阴气令蒸溽,与 吴 中梅雨时相类耳。” 明 宋濂 《题<栖云轩记>后》:“今年夏六月,客有授予 苏太史 《栖云轩记》,记为本庵上士作,其状 灵岩 之景,亦分明如画,蒸溽为之顿消。”

(2).湿热。中医学上所指的一种病理现象。《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

寥天

(1).《庄子·大宗师》:“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郭象 注:“安於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与天为一也。”后遂用“寥天”指道教所谓虚无之境,即太虚。 唐 宋之问 《使至嵩山题壁赠杜侯杜四诗》:“忆昔同携手,山栖接二贤。笙歌入玄地,诗酒生寥天。” 唐 李白 《大庭库》诗:“莫辨 陈 郑 火,空霾 邹 鲁 烟。我来寻 梓慎 ,观化入寥天。” 清 顾炎武 《前诗意有未尽再赋四章》:“性定自能潜福地,机忘真已入寥天。”

(2).辽阔的天空。 唐 姚月华 《怨诗》:“登臺北望烟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 清 赵翼 《绵州刺史刘荫萱远寄藏佛一尊赋谢》:“安得金粟影接寥天长,玉毫光共素月皎。” *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

逐景

谓追寻胜景。 清 曹寅 《梦春曲》:“楼船万石临中河,饮酒逐景欢笑多。”

农务

指农事。

例句: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农务各自归,閒暇輒相思。”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一:“农务村村急,春流岸岸深。” 

清 林则徐 《札苏藩司继续劝捐疏浚白茆河道工费》:“乘此春融天霽,农务未兴之时,妥速早为兴工。”

蓑笠

蓑衣与笠帽。《仪礼·既夕礼》:“道车载朝服,稾车载蓑笠。” 郑玄 注:“蓑笠,备雨服。”《后汉书·蔡邕传下》:“故当其有事也,则蓑笠并载。” 清 唐甄 《潜书·明鉴》:“茅舍无恙,然后寳位可居;蓑笠无失,然后衮冕可服。”

庞眉

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庞,用同“ 庬 ”。 唐 钱起 《赠柏岩老人》诗:“庞眉忽相见,避世一何久。”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三折:“见一箇庞眉老叟行在前面。”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六:“庞眉既潜颜,皓首仍悲 冯 。”

可知

见“ 可知道 ”。

高田

(1).上等田。《管子·山权数》:“ 桓公 曰:‘何谓国无制、地有量?’ 管子 对曰:‘高田十石,閒田五石,庸田三石,其餘皆属诸荒田。’”

(2).地势高的田。《汉书·沟洫志》:“故种禾麦,更为秔稻,高田五倍,下田十倍。” 宋 范成大 《垫江县》诗:“旧雨云招新雨至,高田水入下田鸣。”

稻秧

稻的秧苗。 宋 韩维 《寄题苏子美沧浪亭》诗:“闻君买宅 洞庭 傍,白水千畦插稻秧。”

炎郁

闷热。 唐 骆宾王 《与亲情书》:“晚夏炎鬱,并想履宜。”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 * 书》:“四五月后,炎鬱烝湿,一夫有疾,染习多死。” 宋 欧阳修 《普明院避暑》诗:“选胜避炎鬱,林泉清可佳。”

生机

(1) 生存的机会

一线生机

(2) 生命的活力

春天来了,田野里充满了生机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井冈翠竹》

根茎

植物地下茎的一种,一般呈长形,横着生长在地下,外形像根,有节,没有根冠而有顶芽。如莲、芦苇等的地下茎

华滋

(1).形容枝叶繁茂。《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緑叶发华滋。” 宋 王安石 《今日非昨日》诗:“仰看青青叶,亦復少华滋。” 清 方文 《送三兄仁植先生 * 北上》诗之四:“受气本不殊,华滋有先后。”

(2).润泽。 唐 李白 《大猎赋》:“诞金德之淳精兮,漱玉露之华滋。” 明 刘基 《述志赋》:“漱飞泉之华滋兮,浥灝露之醇英。”

(3).形容容色丰美滋润。 唐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之二:“坐叹华滋歇,思君谁为言?” 郑泽 《赠钝根游海上》诗:“归期準如燕,颜色当华滋。”

(4).比喻优美的文辞。 清 吴定 《祭家蕙川文》:“子之文章,具体吾师,灌 欧 沃 苏 ,献其华滋。”

月间

指每个月里。《红楼梦》第二三回:“依我的主意,不如将他们都送到家庙 铁槛寺 去,月间不过派一个人拿几两银子去买柴米就是了。”

休徵

吉祥的征兆。《书·洪范》:“曰休徵。” 孔 传:“叙美行之验。”《汉书·终军传》:“故 周 至 成王 ,然后制定,而休徵之应见。” 颜师古 注:“休,美也。徵,证也。” 唐 元稹 《遭风》诗:“那知否极休徵至,渐觉宵分曙气催。” 明 唐顺之 《廷试策》:“陛下敬一以昭事,中和以立极,宜乎休徵至而六沴消矣。”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故河清海宴,神人无杂扰之灾,物阜民蕃,太史奏休徵之应。”

若斯

如此。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苟可贵其若斯,孰亦有云而不珍。”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飘颻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斯之流,又亦繁博。”

西成

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书·尧典》:“平秩西成。” 孔颖达 疏:“秋位在西,於时万物成熟。” 唐 高适 《东平路中遇大水》诗:“稼穡随波澜,西成不可求。”

庶有

犹庶类,万物。《逸周书·寤儆》:“赦有罪,怀庶有,兹封福。” 朱右曾 校释:“庶有,犹庶类也。”

言言

(1).指欢言。《诗·大雅·公刘》:“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唐 孟郊 《自惜》诗:“徒有言言旧,惭无默默新。” 清 龚自珍 《怀我生之先箴》:“吾末从而游,吾恍惚与言言,与语语。”

(2).高大貌;茂盛貌。《诗·大雅·皇矣》:“临衝闲闲,崇墉言言。” 毛 传:“言言,高大也。” 孔颖达 疏:“言言是城之状,故为高大。” 宋 王令 《桃源行送张颉仲举归武陵》:“桑麻言言兮,田野孔治。” 明 宋濂 《篷轩铭》:“斯堂暨轩,闲闲言言。”

(3).用言语表达。《列子·说符》:“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 张湛 注:“言言则无微隐。” 卢重玄 解:“夫情生而事彰,味殊而可尝,唯神之无方。知言之谓者,神会也。” 唐 王维 《谒璿上人》诗序:“色空无得,不物物也;嘿语无际,不言言也。”

(4).句句。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白乐天 如 山 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 金 元好问 《丰山怀古》诗:“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如《中秋赏月》一折,同一月也,出于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于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

(1).和敬貎。言,通“ 誾 ”。《礼记·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郑玄 注:“言言,和敬貌。” 陆德明 释文:“言言,鱼巾反。” 孔颖达 疏:“ 皇氏 云:‘读言为誾,义亦通也。’” 明 何大复 《赠向先生序》:“君子之受爵也,一爵而洒然,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2).威严貌。言,通“ 誾 ”。 唐 刘禹锡 《吏部侍郎奚公神道碑》:“惟 唐德宗 ,道类 汉宣 ,责实绳下,风稜言言。”《新唐书·段秀实颜真卿传赞》:“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明 宋濂 《元故朝列大夫知婺州路总管府事致仕赵侯神道碑铭》:“言言 赵侯 ,万人之英,歷仕州邑,以治剧称。”

遐思

长远的思念或指超时空的遐想,奇思幻想

遐思冥想

此际

此时,这时候。 宋 秦观 《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生平絶少皱眉时,此际偏教愁絶。” 清 陈天华 《猛回头》:“我们到了那个时节,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还有什么好处呢!咱家想到此际,把做官的念头丢了,只想把我们的同种救出苦海。”

时若

四时和顺。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雨表》:“臣闻圣明在上,刑政叶中,则天地气和,风雨时若。” 宋 苏轼 《春祈诸庙祝文》:“愿疾沴之不兴,庶风雨之时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