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过湖上登城楼泛小舟归

作者:韩维 朝代:宋代

晚过湖上登城楼泛小舟归原文

巩响渐依阶砌下,萤光乱出草莱间。
炎蒸散尽人轻健,从此篮舆数往还。

诗词问答

问:晚过湖上登城楼泛小舟归的作者是谁?答:韩维
问:晚过湖上登城楼泛小舟归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韩维的名句有哪些?答:韩维名句大全

韩维晚过湖上登城楼泛小舟归书法欣赏

韩维晚过湖上登城楼泛小舟归书法作品欣赏
晚过湖上登城楼泛小舟归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阶砌

台阶。 三国 魏 卞兰 《许昌宫赋》:“修栏荫于阶砌,崇栋拂乎旻苍。” 唐 白居易 《泛春池》诗:“泓澄动阶砌,澹泞映户牖。”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二:“於是予之左右,乃有二人相并而行矣……遂相与竚立於道旁阶砌。”

萤光

(1).萤火虫发出的光。 唐 韦承庆 《直中书省》诗:“萤光向日尽,蚊力负山疲。” 宋 徐照 《宿翁灵舒幽居期赵紫芝不至》诗:“蛩响移砧石,萤光出瓦松。”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但见隔岸萤光明灭万点,梳织於柳堤蓼渚间。”

(2).借指磷光。 李瑛 《钻石》诗:“钻石的河,钻石的山,月光下,到处闪着萤光的幽蓝。”

草莱

(1).犹草莽。杂生的草。《南史·孔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翦。” 宋 叶适 《代人上书》:“夺农人牛具,犁伐之地,草莱随长。” 清 周亮工 《介寿以胡彦远见慰札子相示却寄》诗:“一亩田中尽草莱,旅堂经岁不曾开。”

(2).指荒芜之地。《管子·七臣七主》:“主好本, * 好垦草莱。”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凡草莱,初闢而为露田园池者,多连阡陌,虽不躬耕,得特专利五十年,期尽而鬻之,程以十年。”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四章:“只要两三年内 宛 洛 稍得安定,人民来归,草莱渐开,人怀保家之心,士无饥馁之忧,则中原大局可定, 宛 洛 一带也就固若金汤了。”

(3).犹草野。乡野;民间。《汉书·蔡义传》:“臣 山 东草莱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众。” 宋 范仲淹 《举张问孙复状》:“右臣伏覩赦书节文,应天下怀材抱器,或淹下位,或滞草莱,委逐处具事闻奏。” 清 李渔 《风筝误·议婚》:“苍天不负奇才,拔英雄自草莱。”

(4).布衣。平民。《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草莱乐业,守屏称事。” 张铣 注:“草莱谓山野採樵之人也,守屏谓州牧也。”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四:“不妨常日饶轻薄,且喜临戎用草莱。” 清 孙枝蔚 《览古》诗之六:“用人限资格,何以服草莱?”

炎蒸

亦作“ 炎烝 ”。1.暑热熏蒸。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五月炎烝气,三时刻漏长。” 唐 杜甫 《热》诗之三:“歘翕炎蒸景,飘颻征戍人。” 宋 柳永 《玉山枕》词:“当是时, 河朔 飞觴,避炎蒸,想风流堪继。” 清 吴伟业 《雁门尚书行》:“六月炎蒸驱万马,二 崤 风雨断千山。”

(2).指炎热地区。 明 吴承恩 《赠冯南淮比部谪茂名》诗:“昨日尚书郎,今日投炎蒸。”

尽人

人人;所有的人。 宋 王禹偁 《五福先后论》:“夫贫富夭寿,人之定数,天之常道,尽人不能易之。”《花月痕》第四六回:“民生颠沛,国帑空虚,尽人能言其实,尽人不敢言其所以然之故。” 管桦 《井台上》:“﹝担水的人﹞唧唧喳喳咬着耳朵,谈些尽人皆知的秘密。”

轻健

亦作“ 轻徤 ”。轻捷强健。 唐 王建 《赠阎少保》诗:“髭鬚虽白体轻健,九十三来却少年。”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动》:“ 郸县 侯生 者,於沤麻池侧得鱓鱼,大可尺围,烹而食之,髮白復黑,齿落更生,自此轻健。” 唐 白居易 《苦热喜凉》诗:“枕簟遂清凉,筋骸稍轻健。”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比日想益轻徤,但数日暑气异常,不知宜如何耳。”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篮舆

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晋书·孝友传·孙晷》:“ 富春 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於风波,每行乘篮舆, 晷 躬自扶持。”《宋书·隐逸传·陶潜》:“ 潜 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轝篮舆。” 清 方文 《赠孙子穀》诗:“蹇予脚疾愁归路,直遣篮舆送到家。”

往还

去和来;往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