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永叔

作者:石介 朝代:宋代

寄永叔原文

九龙行雨岁在子,皇天之命实勤止。
泓湫水暖嗜欲饱,七龙嬉戏两龙睡。
卷藏密云空自膏,畜聚甘雨不肯施。
旱魃妖狂作民虐,风伯暴怒兴日炽。
诉号仰天天不闻,九州之禾皆乾瘁。
嗟呼龙职职行雨,失职不雨民胡恃。
驱虞义兽心实仁,不忍斯民不食死。
向龙慢骂数龙罪,龙不能答满面耻。
偷向上帝谗驺虞,驺虞得罪龙穷喜。
欲知龙与驺虞分,仁与不仁而已矣。

诗词问答

问:寄永叔的作者是谁?答:石介
问:寄永叔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石介的名句有哪些?答:石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九龙

(1).称以九龙为饰之物。古有“龙生九子”之说,因以为饰而示祥瑞。《文选·张衡<东京赋>》:“ 九龙 之内,寔曰嘉德。” 薛综 注:“ 九龙 ,本 周 时殿名也。门上有三铜柱,柱有三龙相糺绕,故曰九龙。” 北齐 颜之推 《古意》诗之一:“ 吴 师破九龙, 秦 兵割千里。” 余冠英 注:“九龙,《淮南子·泰族训》:‘ 闔閭 伐 楚 ……破九龙之鐘。’” 唐太宗 《咏烛》诗之二:“九龙蟠燄动,四照逐花生。即此流高殿,堪持待月明。”此指九龙烛。如:九龙帐;九龙冠;九龙舆。

(2).传说中神仙驾御的神兽。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元君 者,大神仙之人也。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驂驾九龙十二 * 。”《云笈七籤》卷九八:“宝盖连舆,命驾御九龙。”

(3).传说中治水的九条龙。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今年是九龙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灾。” 明 何景明 《九川行》:“帝遣九龙下,治此 江 汉 安。”

(4).对一门九子的美称。《北齐书·王昕传》:“ 昕 母 清河 崔氏 ,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藴藉,世号 王氏 九龙。”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氏族类·九龙》:“ 后魏 崔子瑜 、 子枢 等九人号九龙。” 唐 杨炯 《宴人杨八宅序》:“一门九龙之紱冕,四代五公之绪秩。”

(5).称 汉文帝 的九匹良马。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马》:“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号为九良,一曰九逸,又曰九龙。”参见“ 九逸 ”。

(6).鞭炮的一种。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水火》:“《宛署记》又有名九龙入云。即炮仗之九条龙也。”

行雨

(1).降雨。 晋 左思 《魏都赋》:“蓄为屯云,泄为行雨。”《西游记》第七回:“老龙道:‘啟上 大圣 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这位菩萨,专司行雨。”

(2).《文选·宋玉〈高唐赋序〉》:“ 玉 曰: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 李善 注:“朝云行雨,神女之美也。”因以“行雨”比喻美女。 唐 张祜 《爱妾换马》诗:“綺阁香销华厩空,忍将行雨换追风。” 郁达夫 《赠姑苏女子》诗:“莫使 楚 天行雨去,王孙潦倒在 沧洲 。”

(3).神雨名。《尸子》卷下:“ 神农氏 治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穀雨,旬五日为时雨。”

(4).阵雨。 沉从文 《边城》五:“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

皇天

对天及天神的尊称。《书·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楚辞·离骚》:“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汉 许慎 《五经异义·天号》引《古尚书说》:“天有五号,各用所宜称之:尊而君之,则曰皇天。” 唐 白居易 《哭微之》诗之一:“妻孥朋友来相弔,唯道皇天无所知。” 郭沫若 《女神·湘累》:“皇天在上,后土在下,这样的冤狱,要你们才知道呀!”

湫水

潭水。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四:“其下澄湫水,有蛟寒可罾。”

嗜欲

指肉体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

性不饮酒,少嗜欲

嬉戏

游戏;玩乐

嬉戏莫相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龙

喻指两个豪杰。《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陈胜 项梁 之起,少年或谓 越 曰:‘诸豪杰相立畔 秦 , 仲 可以来,亦效之。’ 彭越 曰:‘两龙方鬭,且待之。’” 唐 王无竞 《北使长城》诗:“胡尘未北灭, 楚 兵遽东起。六国復嚣嚣,两龙鬭觺觺。”

卷藏

收藏。 唐 孟郊 《猛将吟》:“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

密云

(1).“哭而无泪”的歇后隐语。意思是故作悲凄之态,而实则并不悲伤。语本《易·小畜》:“密云不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有王子侯, 梁武帝 弟,出为东郡,与 武帝 别,帝曰:‘我年已老,与汝分张,甚以惻愴。’数行泪下。侯遂密云,赧然而出。”《太平御览》卷四八九引 晋 裴启 《语林》:“有人诣 谢公 别, 谢公 流涕,人了不悲。既去,左右曰:‘向客殊自密云。’ 谢公 曰:‘非徒密云,乃自旱雷。’”

(2).密布的浓云。《后汉书·桓帝纪》:“顷雨泽不沾,密云復散,儻或在兹。” 晋 曹摅 《思友人诗》:“密云翳阳景,霖潦淹庭除。” 许地山 《你为什么不来》:“在密云不飞,急雨如注的时候,谁不愿在深闺中等她心爱的人前来细谈呢?”

空自

徒然;白白地。 南朝 梁 何逊 《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不瞒长兄説,我自幼空自学了一身武艺,遭天伦之惨,奔波辛苦,数十餘年。” 清 李渔 《风筝误·诧美》:“令爱不堪偕伉儷,老堂空自费调停。”

畜聚

(1).积储;积累。《周礼·地官·委人》:“委人掌敛野薪芻,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 孙诒让 正义:“畜即蓄之叚字。《説文·艸部》云:‘蓄,积也。’”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是以王者不畜聚,下藏於民。”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歷朝坟籍,畜聚之多,亡如 隋 朝;篇目之盛,仅见 唐 时。”

(2).积储的财物。《史记·苏秦列传》:“﹝ 齐 ﹞南攻 楚 五年,畜聚竭。”《南史·宋长沙景王道怜传》:“ 道怜 素无才能,言音甚楚,举止多诸鄙拙,畜聚常若不足。去镇日,府库为空。”

(3).谓节用爱人,容民畜众。《礼记·乐记》:“君子听竽笙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陈澔 集说:“畜聚之臣,谓节用爱人、容民畜众者,非谓聚敛之臣也。”

(4).指容民畜众之臣。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羽调曲二》:“听鐘磬,念封疆;听笙竽,思畜聚。” 倪璠 注:“《史记·乐书》曰:‘君子听鐘声则思武臣,听磬声则思封疆之臣,听笙竽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5).犹纠集。《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以奏请过当,为权臣所否,心常愤愤,遂畜聚亡命,收市战马,有飞扬跋扈之志。”

甘雨

对农事特别适时的雨;甘霖

久旱逢甘雨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尔雅·释天》

不肯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旱魃

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比喻旱象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诗·大雅·云汉》

作民

役使民众。《周礼·地官·鄙师》:“鄙师各掌其鄙之政令祭祀。凡作民,则掌其戒令。” 郑玄 注:“作民,谓起役也。”

风伯

神话传说中称主司刮风的天神

暴怒

(1) 大怒。狂暴的和不受控制的愤怒,常伴有狂骂

始皇暴怒

(2) ;亦形容水势凶猛激荡

海水忽然暴怒起来

天天

(1) 平常或老一套

(2) 每天

他天天去上学

有的报纸天天出版

他天天如此,除了工作以外就不干别的

九州

(1) 中国的别称

(2) 日本四主岛中最南的岛

嗟呼

见“ 嗟乎 ”。

职职

繁多貌。《庄子·至乐》:“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 成玄英 疏:“职职,繁多貌也。”《宋史·乐志十二》:“丰年穰穰,美芳职职。”

失职

(1) 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

严重失职

(2) 失业

兽心

(1).野兽之心。谓人居心极坏。《列子·黄帝》:“戴髮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汉书·燕剌王刘旦传》:“ 薰鬻氏 虐老兽心,以姦巧边甿。” 颜师古 注:“兽心,言贪暴而无仁义也。” 唐 孟郊 《择友》诗:“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

(2).指有兽心者。《晋书·王导传》:“使帝典闕而復补,皇纲弛而更张,兽心革面,饕餮检情。”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觉得过不去。《穀梁传·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记·项羽本纪》:“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

(2).不忍耐;不忍受。《论语·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阮士瑀 伤於虺,不忍其痛,数嗅其疮。” 宋 苏轼 《休兵久矣而国用日困策》:“不忍药石之苦、针砭之伤,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则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药石,而伤之不止於针砭也。”

(3).不收敛。《楚辞·离骚》:“ 浇 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 尧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为世笑,死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愿意。《孟子·离娄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三国志平话》卷上:“﹝妻子﹞到於庵门,见学究疾病,不忍见之,用手掩口鼻,斜身与学究饭吃。”

(5).舍不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予初閲时,不忍释卷。”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香山 诗﹞古体则令人心赏意愜,得一篇輒爱一篇,几於不忍释手。” 郭小川 《木瓜树的风波》诗:“此刻呀,他还不忍和同志们告别。”

斯民

指老百姓。《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斯民之良也。”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寇旱之餘,曾未朞岁,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巩 与斯民与蒙其幸!” 鲁迅 《悼杨铨》诗:“何期泪洒 江 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不食

(1).不吃。《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怒,不食。”

(2).指不食之地。 唐 柳宗元 《连州司马凌君权厝志》:“是州之南,有大冈不食,吾甚乐焉,子其以是葬吾。”详“ 不食之地 ”。

慢骂

辱骂;谩骂。《旧唐书·裴延龄传》:“尤好慢駡,毁詆朝臣,班行为之侧目。”《新五代史·梁末帝次妃郭氏传》:“ 贺王 友雍 妃 石氏 有色, 庄宗 召之, 石氏 慢駡, 庄宗 杀之。”《三国志平话》卷上:“﹝ 袁襄 ﹞慢駡 玄德 织席编履村夫!”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满面

整个面部

满面笑容

上帝

(1)

(2) 天帝。古时指天上主宰一切的神

上帝以寡人有薄德于古今,遂宽其同气之罪。——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基督教所崇奉的神,认为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拥有至上权力,英明,仁慈,使人们崇拜并向他祈祷

上帝保佑

驺虞

(1).传说中的义兽名。《诗·召南·驺虞》:“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騶虞。” 毛 传:“騶虞,义兽也。 * ,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囿騶虞之珍羣,激麋鹿之怪兽。” 唐 皮日休 《相解》:“夫以凤为禽耶?凤则仁义之禽也。以騶虞为兽邪?则騶虞仁义之兽也。” 清 钱谦益 《太保曹公神道碑》:“騶虞之不杀,凤凰之不搏,仁也。”

(2).天子囿中掌鸟兽的官。《周礼·春官·锺师》:“凡射,王奏騶虞,诸侯奏貍首。” 贾公彦 疏:“今《诗》 韩 鲁 説:騶虞,天子掌鸟兽官。”一说,为“騶人”与“虞人”的并称。参阅 宋 戴埴 《鼠璞·驺虞》。

(3).古乐曲名。《仪礼·乡射礼》:“乐正东面命大师曰:‘奏《騶虞》间若一。’大师不兴。许诺,乐正退,反位,乃奏《騶虞》以射。”《墨子·三辩》:“ 周成王 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騶虞》。” 汉 张衡 《东京赋》:“礼事展,乐物具,《王夏》闋,《騶虞》奏。” 五代 谭用之 《寄孟进士》诗:“书回科斗江帆暮,曲罢《騶虞》海树苍。” 宋 郑樵 《<通志>总序》:“至 后汉 之末,《诗》三百仅能传《鹿鸣》、《騶虞》、《伐檀》、《文王》四篇之声而已。”

得罪

使人不快或怀恨;冒犯;获罪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适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明史·海瑞传》

又得罪舅姑。——唐· 李朝威《柳毅传》

不仁

(1)

不讲仁德

不仁不义

(2)

活动不灵,感觉丧失

肢体不仁

老的不行了,脑子都不仁了

而已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常跟“只”、“不过”、“仅仅”等连用,对句意起冲淡作用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己。——《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