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鄙句之明日,舟次梅口,南枝已有春意,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原文

晏温解船去,暮夜檥船歇。
横斜隘梅村,玉蓓粲将发。
城中三辅豪,指日承明谒。
高怀妙康济,未试君前笏。
周南又小春,微温入花骨。
我瞻浮丘亭,山高璇柄没。
飞鸟正飘荡,空绕南枝月。

诗词问答

问:《寄上鄙句之明日,舟次梅口,南枝已有春意,》的作者是谁?答:范成大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范成大的名句有哪些?答:范成大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晏温

天气晴暖。《史记·孝武本纪》:“至 中山 ,晏温,有黄云盖焉。”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 三辅 谓日出清济为晏。晏而温也。”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於时日景晏温,皆以为恭孝所感。” 清 赵翼 《多雨》诗:“忽晴忽雨乱晨昏,纔苦阴寒又晏温。”一说“晏温”与“氤氲”音近义同,形容云霭垂覆之状。

解船

开船。《晋书·纪瞻传》:“会刺史 裴盾 得 东海王 越 书,若 荣 等顾望,以军礼发遣,乃与 荣 及 陆玩 等各解船弃车牛,一日一夜行三百里,得还 扬州 。” 唐 皇甫松 《大隐赋》:“ 陆通 避 楚 而负甑, 张翰 辞 吴 而解船。”

暮夜

(1).夜。《晏子春秋·谏下二二》:“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 汉 刘向 《新序·杂事》:“於是 梁 亭乃每暮夜窃灌 楚 亭之瓜。”《宋史·王全斌传》:“ 蜀 人依江列阵以待, 彦进 遣 张万友 等夺其桥。会暮夜, 蜀 人退保 大漫天砦 。”

(2).比喻暗中。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交际》:“以一纱二扇謁之, 严 欣然款接,受扇而却纱……盖 严 虽黷货,自是暮夜所入,其寻常交际,想当时皆然,不以为异也。”

檥船

停泊船只。《汉书·项籍传》:“於是 羽 遂引东,欲渡 乌江 。 乌江 亭长檥船待。” 裴駰 集解:“ 孟康 曰:‘檥音蚁,附也,附船著岸也。’ 如淳 曰:‘南方人谓整船向岸曰檥。’” 宋 范成大 《送汪仲嘉侍郎使虏》诗:“清游不可迟,日日檥船待。”

横斜

(1).或横或斜。多以状梅竹之类花木枝条及其影子。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疎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元 马谦斋 《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夏》曲:“竹影横斜,荷香飘荡。一襟满意凉。”《广陵潮》第三四回:“墙砖剥落,窗柱横斜,燕子粪地上都堆白了。”

(2).代指横斜之物。 宋 范成大 《伏闻知府秘书欲取小杜桐庐诗语以见花名堂计梅开堂成归舟已下南浦》诗:“説与横斜应早计,不须更待雪花催。”此指梅花。

三辅

(1). 西汉 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 汉 初京畿官称内史,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 长安 城中。《汉书·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 颜师古 注:“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太平御览》卷一 * 引《三辅黄图》:“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属右扶风, 长安 以东属京兆尹, 长陵 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

(2).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辅。 明 何景明 《送张元德侍御巡畿内》诗:“三辅自来多寇盗,五陵今日更豪雄。” 清 黄遵宪 《天津纪乱》诗之一:“何堪三辅地,棼乱遂如丝。”

(3). 前燕 慕容儁 以 慕容恪 为辅国将军, 慕容评 为辅弼将军,左长史 阳骛 为辅义将军,谓之三辅。见《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

指日

犹不日。谓为期不远。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弭节长騖,指日遄征。”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餐。” 明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急出,则客去远。闻其故,惊颜如土,大哭曰:‘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 陈毅 《潜艇上留题》诗:“大哉新 中国 ,指日富且强。”

承明

(1).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 汉 刘向 《说苑·修文》:“守文之君之寝曰左右之路寝,谓之承明何?曰:承乎明堂之后者也。”

(2).即 承明庐 。《汉书·翼奉传》:“ 未央宫 又无 高门 、 武臺 、 麒麟 、 凤皇 、 * 、 玉堂 、 金华 之殿,独有 前殿 、 曲臺 、 渐臺 、 宣室 、 承明 耳。” 南朝 梁元帝 《去丹阳尹荆州》诗:“驂驾乘駟马,謁帝朝 承明 。”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词:“想夜半 承明 ,留教视草,却遣筹边。”参见“ 承明庐 ”。

高怀

大志;高尚的胸怀。 南朝 梁 荀济 《赠阴梁州》诗:“徒然怀伏剑,终无报国士。高怀不可忘,剑意何能已。” 唐 杜甫 《赠郑十八贲》诗:“高怀见物理,识者安肯哂。”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咄咄晨昏,叹高怀莫副。”

康济

(1).安抚救助。《书·蔡仲之命》:“康济小民,率自中。” 清 赵翼 《奉命出守镇安》诗:“多少苍生待康济,始怜试手乏牛刀。”

(2).指安民济世。《北齐书·武帝纪》:“君有康济才,终不徒然。”

(3).保养。 宋 苏轼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诗:“康济此身殊有道,医治外物本无方。” 宋 李光 《与赵元镇书》:“有病固当攻以药石,然不若调饮食,使日中二餐如意,乃康济上策也。”

周南

(1).《诗·国风》之一。后人认为《周南》所收大抵为今 陕西 、 河南 、 湖北 之交的民歌,颂扬 周 德化及南方。 汉 以后被作为诗教的典范。《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 公子 札 来聘……请观於 周 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 杜预 注:“《周南》《召南》,王化之基。”《后汉书·郎顗传》:“《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 宋 黄庭坚 《有怀半山老人再次韵》之一:“草《玄》不妨準《易》,论《诗》终近《周南》。” 明 徐霖 《绣襦记·汧国流馨》:“扫胡尘干戈收敛,《周南》化风行草偃。”亦用为最有教化的地区。 唐 张继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诗:“不改 周南 化,仍分 赵 北忧。” 元 王逢 《钱塘春感》诗之三:“ 周南 风俗 汉 衣冠,五色云中忆驻鑾。”

(2).代称 周公 。因 成周 以南之地为 周公旦 的采邑,故称。《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元宰比肩於 尚父 ,中鉉继踵乎 周南 。” 李善 注:“ 毛 《诗序》曰:‘《周南》言化自此而南。’故繫之 周公 。” 刘良 注:“ 周南 , 周公 也。”

(3).地名。指 成周 (今 河南 洛阳 )以南。《韩非子·说林下》:“ 周南 之战, 公孙喜 死焉。”一说即 洛阳 。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注。

(4).《史记·太史公自序》:“是嵗天子始建 汉 家之封,而 太史公 留滞 周南 不得与从事。”后因以“周南”为滞留某地而毫无建树之典。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无阶封禪,空嘆息於 周南 ;絶望 夏臺 ,竟栖迟於 汉 北。” 唐 杜甫 《晴》诗之二:“回首 周南 客,驱驰魏闕心。” 宋 曾巩 《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永怀故事,难求 汶上 之图;独远清尘,方嘆 周南 之滞。” 宋 刘克庄 《再和实之<读邸报>》诗之二:“留落 周南 众,萧条 冀 北空。”

小春

指农历十月

浮丘

(1).即 浮丘公 。《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李善 注引《列仙传》:“ 浮丘公 接 王子乔 以上 嵩高山 。” 唐 李白 《凤笙篇》:“莫学吹笙 王子晋 ,一遇 浮丘 断不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见寄》诗:“何时得把 浮丘 袖?白日将昇第九天。” 宋 司马光 《游仙曲》之二:“何时得接 浮丘 袂,沧海横飞万餘里。”参见“ 浮丘公 ”。

(2).复姓。 汉 有 浮丘伯 。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璇柄

亦作“璿柄”。北斗七星的斗柄。 宋 范成大 《夜行上沙见梅记东坡作诗招魂之句》诗:“ 苏仙 上宾天,妙意终难陈。璿柄忽倾堕,晓嵐愁翠昏。”

飞鸟

(1).会飞的鸟类。亦泛指鸟类。《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吕氏春秋·功名》:“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惕飞鸟之跱衡。”

(2).指古代藏钩游戏中不固定属于哪一方的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风土记》曰:藏钩之戏,分二曹以校胜负。若人耦则敌对,若奇则使一人为游附,或属上曹,或属下曹,名为飞鸟。”

飘荡

(1) 在水上浮动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渔船在湖中飘荡

(2) 在空中飘浮,飘摆或飞升

漂亮的头发在她的肩上飘荡

(3) 漂泊

南枝

(1).朝南的树枝。 南朝 梁简文帝 《双燕》诗:“衔花落北户,逐蝶上南枝。” 唐 李白 《山鹧鸪词》:“ 苦竹岭 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鷓鴣飞。” 明 吴国伦 《寄远曲》:“ 章臺 杨柳緑如云,忆折南枝早赠君。”

(2).比喻温暖舒适的地方。 唐 清江 《春游司直城西鸕鶿谿别业》诗:“ 越 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栖。”

(3).借指梅花。 宋 苏轼 《次韵苏伯固游蜀冈送李孝博奉使岭表》:“愿及南枝谢,早随北雁翩。”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南枝,梅也。” 清 宋琬 《送别李素臣归荒隐草堂》诗:“相思试折南枝寄,东阁官梅尚有无。” 田汉 《赠刘雨岑先生》诗:“南枝如雪馥雄关,又在先生笔底看。”

(4).《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胡 马依北风, 越 鸟巢南枝。”因以指故土,故国。《周书·杜杲传》:“ 王褒 、 庾信 之徒既覊旅 关中 ,亦当有南枝之思耳。” 唐 储嗣宗 《早春》诗:“踟蹰 歷阳 道,乡思满南枝。” 郁达夫 《自汉皋至辰阳流亡途中口占》:“岂为行吟来 楚 泽,终期结綬到南枝。”

诗文赏析


【原题】:
寄上鄙句之明日,舟次梅口,南枝已有春意,复次知府秘书赠行高韵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