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景州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晓过景州原文

春烟敛处见城郭,露冕行中觐臣民。

羽林警跸尔莫亟,蔀屋暑寒吾最亲。

政协刚柔要因俗,风树彰瘅归以仁。

每度户口较先益,足食艰致陈相因。

诗词问答

问:晓过景州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晓过景州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晓过景州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一

参考注释

春烟

泛指春天的云烟岚气等。《魏书·常景传》:“ 长卿 有艷才,直致不羣性,鬱若春烟举,皎如秋月映。” 唐 张说 《和张监游终南》:“春烟生古石,时鸟戏幽松。” 元 赵孟頫 《桃源春晓图》诗:“ 桃花源 里得春多,洞口春烟摇緑萝。”

城郭

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泛指“城邑”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唐· 杜牧《阿房宫赋》

露冕

(1).隐者所戴的一种便帽。《晋书·温峤郗鉴传论》:“ 方回 踵武,奕世登台。露冕为饰,援高人以同志,抑惟大隐者歟!” 唐 包佶 《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诗:“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

(2).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 郭贺 拜 荆州 刺史。 明帝 ( 汉明帝 )巡狩到 南阳 ,特见嗟嘆,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露冕寧夸 汉 车服,下帷常讨 鲁 《春秋》。” 清 唐孙华 《送王冰庵出守绍兴》诗之二:“仕路从来尊露冕,人情近日薄金鑾。”参阅《后汉书·郭贺传》。

臣民

泛指国君统属的臣下和百姓。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普天率土,莫非臣民。”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然臣民奔走,爱戴无异平日。” 清 李渔 《玉搔头·媲美》:“从此励精图治,以慰臣民顒望之心。” 巴金 《秋》十二:“他们像疯狂的专制君主,凭着个人一时的好恶,任意屠戮没有抵抗力的臣民。”

羽林

禁军

警跸

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谓之“警蹕”。《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厉王 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 汉 法,出入称警蹕,称制,自为法令,拟於天子。”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警蹕,所以戒行徒也。 周 礼蹕而不警。 秦 制出警入蹕,谓出军者皆警戒,入国者皆蹕止也,故云出警入蹕也。至 汉 朝 梁孝王 ,王出称警,入称蹕,降天子一等焉。一曰,蹕,路也,谓行者皆警於涂路也。”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前呼后拥萧萧马,犹记将军警蹕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九章:“他同戎政大臣商定,从京营中挑选三千精兵,从后天黎明时起沿途‘警跸’。”

蔀屋

草席盖顶之屋。泛指贫家幽暗简陋之屋。 宋 王安石 《寄道光大师》诗:“秋雨漫漫夜復朝,可嗟蔀屋望重霄。” 清 黄景仁 《古歌》:“曒曒日光,不入大厦而入蔀屋。”

暑寒

天气炎热与寒冷。《新民晚报》1987.4.28:“ 孟小冬 喜出望外,就在当月二十一日,拜 余 为师。自后,不论暑寒,不顾风雨,每日必到 范秀轩 。”

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

刚柔

(1).阴阳。《易·繫辞下》:“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孔颖达 疏:“刚柔即阴阳也。”《淮南子·精神训》:“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高诱 注:“刚柔,阴阳也。”

(2).昼夜。《易·繫辞上》:“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孔颖达 疏:“昼则阳日照临,万物生而坚刚,是昼之象也。夜则阴润浸被,万物而皆柔弱,是夜之象也。” 汉 扬雄 《太玄·玄摛》:“以通璇璣之统,正玉衡之平,圜方之相研,刚柔之相干。” 范望 注:“刚柔,昼夜也。”

(3).强弱。《孙子·九地》:“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王晳 注:“刚柔,犹强弱也。”《西游记》第五三回:“咬牙争胜负,切齿定刚柔。”

(4).犹宽严。《三国演义》第七一回:“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

风树

《韩诗外传》卷九:“ 皋鱼 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后因以“风树”为父母死亡,不得奉养之典。《晋书·孝友传序》:“聚薪流慟,衔索兴嗟,晒风树以隤心,頫寒泉而沬泣,追远之情也。”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今亲亡矣,纵使异日授一美衣,对一盛饌,尚当泣感风树,忧思无穷。” 清 钱谦益 《太仆寺寺丞黄正宾授承德郎母王氏赠安人制》:“母仪邈矣,永怀风树之凄凉。”

彰瘅

见“ 彰善癉恶 ”。

每度

每次。 唐 王建 《赠人》诗之一:“每度报朝愁入阁,在先教示小千牛。”

户口

(1) 指一地住户及其人口。一家叫一户,一人叫一口

不敢敛户口。——《聊斋志异·促织》

言其户口。——清· 洪亮吉《治平篇》

户口消落。

户口则增。

(2) 居民

自从拗相公当权,创立新法,伤财害民、户口逃散。——《警世通言》

足食

(1).食粮丰足。《孙子·九地》:“掠於饶野,三军足食。” 晋 傅玄 《陈要务疏》:“夫家足食,为子则孝,为父则慈,为兄则友,为弟则悌,天下足食则仁义之教可不令而行也。”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陆梳山居家制用》:“其有田少而用广者,但当清心俭素,经营足食之路。”参见“ 足食足兵 ”。

(2).足够吃,足够食用。《左传·宣公十二年》:“闻 晋 师既济,王欲还,嬖人 伍参 欲战。令尹 孙叔敖 弗欲,曰:‘昔岁入 陈 ,今兹入 郑 ,不无事矣。战而不捷, 参 之肉其足食乎?’”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老莱子》:“ 老莱子 亦随其妻至於 江 南而止曰:‘鸟兽之毛可绩而衣,其遗粒足食也。’”

相因

(1).相袭;相承。《史记·酷吏列传》:“二千石繫者新故相因,不减百餘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国初宰相权重,臺諫侍从,莫敢议己,至 韩琦 、 范仲淹 始空贤者而争之,天下议论,相因而起。”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史》:“惟八书十志, 迁 固 相因,作者沿波,递相撰述。”

(2).相关;相互依托。 唐 元稹 《莺莺传》:“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 宋 曾巩 《洪范传》:“﹝貌、言、视、听、思﹞五者,思所以为主於内,而用四事为外者也;至於四者,则皆自为用而不相因。”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景出想像,情在体贴,能以兴为衡,以思为权,情景相因,自不失重轻也。” 清 曹寅 《柳村画荷花长幅戏题》诗之二:“花花相似叶相因,数叶排花便失真。”

(3).价钱便宜。《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梁尚宾 听説,心中不忿,又见价钱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四章:“牛肉是顶养人的,价钱又比猪肉相因,为啥不吃?”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