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

作者:潜真子 朝代:元代

原文

七返功,人难会。
返本还元,七转收归兑。
阳九但行阴六位。
何虑三峰,雪里安然睡。
在人修,须发志。
烹炼依时,勿使心游外。
澄净湛然无垢腻。
神水频浇,别有甘甜味。

诗词问答

问:《苏幕遮 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的作者是谁?答:潜真子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潜真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潜真子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返本还元

犹言返本还源。 元 李寿卿 《度柳翠》楔子:“那时着第十六尊罗汉 月明尊者 ,直至人间点化 柳翠 ,返本还元,同登佛会。”《快心编二集》第四回:“如此则以外物染移灭了真性,不能返本还元,那得成仙作祖。”参见“ 返本还源 ”。

阳九

(1).古代术数家的学说。其说有二:(1)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内有旱灾九年,谓之“阳九”。其余尚有阴九、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等,阳为旱灾,阴为水灾。从入元至阳三,常岁四千五百六十年,灾岁五十七年,共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之气终。举其平均数则每八十年有一灾年。《汉书·律历志上》:“《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次四百八十,阳九;次七百二十,阴七;次七百二十,阳七;次六百,阴五;次六百,阳五;次四百八十,阴三;次四百八十,阳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宋 洪迈 《容斋续笔·百六阳九》:“史传称百六阳九为厄会,以歷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阳九,次曰阴九;又有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皆谓之灾岁。大率经岁四千五百六十,而灾岁五十七。以数计之,每及八十岁,则值其一。今人但知阳九之厄,云经岁者,常岁也。”(2)太乙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以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此外有所谓太乙数,能知运祚灾祥,刀兵水火,阴晴风雨……盖太乙数中,专考阳九,百六之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阳九,奇数也,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也,为阴数之穷。大抵岁运值之,终有厄会。 洪文敏 公《五笔》中,载阳九、百六之説,与此不同。”

(2).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亏为百六。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 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参阅《灵宝天地运度经》。

(3).指灾荒年景和厄运。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会遭阳九,炎光中矇。 世祖 拨乱,爰建时雍。”《旧唐书·代宗纪》:“而犹有 李灵耀 作梗, 田承嗣 负恩,命将出军,劳师弊赋者,盖阳九之未泰,岂君道之过歟!” 明 邵璨 《香囊记·问卜》:“中途自伤分凤友,念他乡战骨谁收,奈何薄命遭阳九。” 清 钱谦益 《慈光寺》:“呜呼!卅年来沧桑逼阳九。”

阴六

(1).指十二律中的六吕。《汉书·律历志上》:“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吕以旅阳宣气,一曰林鐘,二曰南吕,三曰应鐘,四曰大吕,五曰夹鐘,六曰中吕。”

(2).道教谓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阳九,奇数,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为阴数之穷。故百六亦称阴六。天厄谓之阳九,地亏谓之百六,即阴六。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 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

(3).厄运或灾害。 北齐 李清 《造报德像碑》:“阳九作沴,濡足於 尧 季;阴六为灾,授手於 汤 日。”

三峰

(1).三山峰。指 华山 之 莲花 、 毛女 、 松桧 三山峰。 唐 陶翰 《望太华赠卢司仓》诗:“行吏到 西华 ,乃观三峰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泪添九曲 黄河 溢,恨压三峰 华岳 低。”

(2).三山峰。指 江苏 三茅山 之 大茅 、 中茅 、 小茅 三山峰。 唐 陆龟蒙 《寄茅山何威仪》诗之二:“大小三峰次 九华 ,灵踪今尽属 何 家。”

(3). 华州 之代称。《敦煌曲子词·菩萨蛮》:“鑾驾在三峰,天同地不同。” 前蜀 韦庄 《秦妇吟》:“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

安然

(1) 平安无事地

他整夜安然呆在防空洞里

(2) 安静地

安然入睡

须发

胡须和头发的统称

须发全无

烹炼

(1).冶炼。《朱子语类》卷五九:“且如银坑有鑛,谓鑛非银不可,然必谓之银不可,须用烹炼,然后成银。”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復北行一里餘,市舍復夹道,盖烹炼开炉之处也。”

(2).提炼、锤炼。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 东坡 近体诗,少藴酿烹炼之功,故言尽而意亦止。” 清 张祥龄 《<半箧秋词>序录》:“喜疏快者,丽密以为病;主气局者,烹炼以为嗤:求悦于人难矣。”

澄净

澄澈明净

空气澄净

湛然

(1).清澈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寺左右杂树疎颁,有一石泉,方丈餘,清水湛然。”《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颜貌红泽,双瞳湛然。” 明 谢谠 《四喜记·久旱祈神》:“白檀焚献,怪举首青天湛然。”

(2).安然貌。《大戴礼记·四代》:“僉然湛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 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云笈七籤》卷六二:“譬如婴儿居胎中,湛然不动。”

(3).淡泊。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序:“容仪端庄,相好具足,莫知始终,常自湛然。” 唐 韩偓 《地炉》诗:“禪客钓翁徒自好,那知此际湛然心。”亦指清静。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其上湛然,其下恬然。” 阮逸 注:“湛、恬皆静。” 宋 苏轼 《观妙堂记》:“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无有喧争。”

(4).清醒貌。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饮量》:“ 临溪 一一指挥僮僕扶掖登榻,然后从容登舆去。神志湛然,如未饮者。”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然昏厥睯眩中,此心湛然,尚觉可用。”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但现在的自己却是湛然清醒,明白了自己所处的地位。”

垢腻

(1) 同“垢泥”

桌子上面有一层垢腻

(2) 脏

垢腻的乞丐

神水

(1).古指有神奇功效的灵水。 北周 庾信 《温汤碑》:“醴泉消疾,闻乎 建武 之朝;神水蠲痾,在乎 咸康 之世。” 唐 韩鄂 《岁华纪丽·正月》:“贮神水以效祥。”原注:“﹝《四时纂要》﹞立春日贮水谓之神水。酿酒不坏。”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端午中·沥神水》:“《金门岁节》:‘端午日午时有雨,则急斫竹一竿,竹节中必有神水,沥取獭肝为丸,治心腹积聚病。’”

(2).唾液的别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口津液》:“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道家谓之金浆玉醴。”

甘甜

甜美

甘甜可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