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丙辰嫣然赏海棠)

作者:赵师侠 朝代:宋代

蝶恋花(丙辰嫣然赏海棠)原文

春入园林新雨过。
次第芳菲,惹起情无那。
蜀锦青红初剪破。
枝头点点胭脂颗。
柳带随风金袅娜。
隐映馀霞,灿灿红云堕。
高烛夜寒光照坐。
只愁沈醉谁扶我。

诗词问答

问:蝶恋花(丙辰嫣然赏海棠)的作者是谁?答:赵师侠
问:蝶恋花(丙辰嫣然赏海棠)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蝶恋花(丙辰嫣然赏海棠)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赵师侠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师侠名句大全

赵师侠蝶恋花(丙辰嫣然赏海棠)书法欣赏

赵师侠蝶恋花(丙辰嫣然赏海棠)书法作品欣赏
蝶恋花(丙辰嫣然赏海棠)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园林

专供人游玩休息的种植了花草树木的地方

园林艺术

新雨

(1) 初春的雨;刚下过的雨

(2) 比喻新朋友

旧知新雨

次第

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次第花开

芳菲

(1) 花草香美的样子

(2) 芳香的花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宋· 沈括《梦溪笔谈》

惹起

引起。 宋 戴复古 《钓台》诗:“平生误识 刘文叔 ,惹起虚名满世间。”《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心婚 妲己 贪 * ,惹起朝野一战争。” 茅盾 《子夜》十九:“ 吴荪甫 的来到,竟没有惹起任何人注目。”

无那

(1).无奈,无可奈何。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诗:“ 汶上 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我这里粉颈低垂,蛾眉频蹙,芳心无那,俺可甚‘相见话偏多’?” 清 吴兆骞 《感怀诗呈家大人》:“独怜积毁能销骨,无那衔寃易断肠。”

(2).犹无限;非常。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词:“绣牀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对郎羞懒无那,靠人先要偎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生 ﹞固却之;女不去,应对间,嬈婉无那。”

蜀锦

中国四川出产的传统的染色丝织品

青红

青色和红色。常用以指代颜料、胭脂粉黛、彩霞、灯彩等。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宋史·奸臣传二·蔡攸》:“或侍曲宴,则短衫窄袴,涂抹青红。” 宋 王安石 《梁王吹台》诗:“仰不见王处,云间指青红。”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诗:“久慙衰病承貂珥,乍眩青红列只孙。”

枝头

树梢;树枝上。 唐 元稹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诗:“渐到柳枝头,川光始明媚。” 宋 翁森 《四时读书乐》诗:“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戴望舒 《残叶之歌·男子》:“你看,湿了雨珠的残叶,摇摇地停在枝头。”

点点

(1) 表面上的小记号;一个一个的微小的斑点

穿孔纸上透过点点的光斑

(2) 细微的迹象或轻微的痕迹

灰色中带点点蓝色

胭脂

由胭脂虫雌虫的干燥身体组成的一种红色染料;一种化妆用的红色颜料,也用来画国画

胭脂膏子

柳带

(1).柳条。因其细长如带,故称。 五代 牛希济 《临江仙》词:“柳带摇风 汉水 滨,平芜两岸争匀。” 宋 柳永 《定风波》词:“日上花梢,鶯穿柳带,犹压香衾卧。”《红楼梦》第四八回:“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乾。”

(2).相传 唐 时 洛 中名妓 柳枝娘 曾折柳结带赠 李商隐 以索诗。见《词林海错》卷二引《花寮集》。后因以“柳带”为情人赠物。 元 张可久 《折桂令·高邮即事迭韵》曲:“眼擘金釵,情裁柳带,粉改桃腮。”

随风

(1).卦象名。《易·巽》:“《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孔颖达 疏:“随风《巽》者,两风相随,故曰‘随风’。风既相随,物无不顺。” 高亨 注:“本卦是两《巽》相重,《巽》为风,然则本卦卦象是风与风相随而吹也。按《象传》又以风比君上之教命,随风乃比教命重申。”

(2).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郭璞 注:“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自志》:“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3).比喻随俗从众。《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虽雅知 惲 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吕向 注:“言 会宗 犹復随口如风之靡草,亦何求称善之誉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自非不待 文王 之豪杰,有不随风草偃哉!风之既成,贤君相三纪挽之不足;风之将变,一狂士败之有餘。”

袅娜

(1)

(2) 形容草或枝条细长柔软

柳丝袅娜

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形容女子体态轻盈柔美

那女子形体袅娜,如随风飘去

隐映

掩映

奇花异卉互相隐映

灿灿

(1).闪闪发亮貌。 唐 韩愈 《和李相公摄事南郊览物兴怀呈一二知旧》:“灿灿辰角曙,亭亭寒露朝。” 元 朱凯 《黄鹤楼》第一折:“当三军不剌剌乌騅骑,敌万夫光灿灿丈八点钢枪。”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推开西窗,便是金光灿灿的 天安门 城楼。”

(2).色彩鲜艳貌。 明 何景明 《忆昔行》:“花边灿灿丹凤雏,天上矫矫石麒麟。” 清 黄鷟来 《杂诗》之二:“灿灿黼黻裳,乃出寒女治。”

红云

(1).红色的云。传说仙人所居之处,常有红云盘绕。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四七:“红云塞路东风紧,吹破芙蓉碧玉冠。”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尚自隔红云帝座遥,却下见赤县神州小。”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你本是 蓬莱 仙子,因微过謫落红尘。今虽是浮生限满,旧仙山隔断红云。”

(2).荔支的别名。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附 逢辰 《和韵》:“冰桃雪藕凉如许,忽捧红云喜欲狂。”自注:“于中伏日,适 寿研 二妹,由 福州 寄到新荔,大人别有诗纪之。”

(3).喻大片红花。 唐 韩愈 《酬卢给事曲江荷花行》:“ 曲江 千顷秋波浄,平铺红云盖明镜。”

(4).喻面颊红晕。《再生缘》第六二回:“调理得,红云重透脸边霞。” 臧克家 《六机匠》诗:“你也间或‘嘘’几盅,几盅酒就在你脸上烧起红云。”

(5).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丹水》:“ 丹水 南有 丹崖山 ,山悉赬壁霞举,若 红云 、 秀天 二岫,更为殊观矣。”

高烛

(1).特长的蜡烛。 宋 苏轼 《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红楼梦》第五三回:“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一色朱红大高烛,点的两条金龙一般。”

(2).高高映照。 闻一多 《神话与诗·说舞》:“响应着他们的热狂的,是那高烛云空的火光。”

光照

光线的照射

房间的光照

沈醉

亦作“沉醉”。1.大醉。《三国志·蜀志·蒋琬传》:“ 先主 尝因游观奄至 广都 ,见 琬 众事不理,时又沉醉。 先主 大怒,将加罪戮。” 唐 李商隐 《龙池》诗:“夜半宴归宫漏永, 薛王 沉醉 寿王 醒。”《水浒传》第三九回:“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 巴金 《醉》:“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的沉醉。”

(2).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或沉浸在某种境界当中。 柔石 《二月》四:“他弹了数首浪漫主义的作家底歌,竟使 陶岚 听得沉醉了。” 丁玲 《韦护》第三章:“他不能不重视这最使他沉醉,使他忘记一切不愉快的时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