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闷

作者:陈镒 朝代:元代

遣闷原文

风尘澒洞几时清,军旅经过阻客程。

江岸落帆春浪急,野桥沽酒夕阳明。

朝廷将相非无策,田野耰锄漫作兵。

回首东南天宇阔,白云飞处倍关情。

诗词问答

问:遣闷的作者是谁?答:陈镒
问:遣闷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遣闷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陈镒的名句有哪些?答:陈镒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参考注释

风尘

(1) 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杜甫《赠别贺兰铦》

风尘仆仆

(2) 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风尘知己

(3) 旧指娼妓生涯

沦落风尘

澒洞

(1).绵延;弥漫。 汉 贾谊 《旱云赋》:“运清浊之澒洞兮,正重沓而并起。”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西圻野老》:“哀声澒洞彻四极,草木惨澹颜色伤。” 明 李东阳 《徐用和侍御所藏云山图歌》:“何人醉写云山图,浮云澒洞山模糊。” 李大钊 《青春》:“吾 华 自辛亥首义,癸丑之役继之,喘息未安,风尘澒洞,又復倾动九服,是亦欲再造其神州也。”

(2).水势汹涌。 宋 苏轼 《庐山二胜·栖贤三峡桥》诗:“空濛烟靄间,澒洞金石奏。”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岷江 ﹞又受 彭蠡 之流,阻以 小姑 之险,澒洞震动,不可方物。” 赵朴初 《周总理挽诗》:“大星落中天,四海波澒洞。”

(3).引申为冲击、震动。 黄中黄 《孙逸仙》第四章:“一时謡变,澒洞全 粤 ,针小棒大,遂流言有人马数万之众。”

(4).虚空混沌貌。 宋 范成大 《不寐》诗:“丹田恍澒洞,银海眩眵黑。”

几时

什么时候,哪一天

你几时来

军旅

即军队

经过

(1) 通过

到现在大约经过六、七人之手

(2) 经历的过程

事情的全部经过

(3) 从某处过

这汽车经过北海公园吗?

客程

(1).旅程。 唐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诗:“ 楚 云引归帆, 淮水 浮客程。” 宋 晁补之 《吴松道中》诗:“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明 袁宏道 《潞河舟中和小修别诗》:“所嗟人异路,不畏客程多。”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十二:“客程过大雪,家信只空函。”

(2).借指旅途生涯。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四折:“我覷了这穷客程,旧行装,我可甚么衣锦还乡?”

沽酒

(1).从市上买来的酒;买酒。《论语·乡党》:“沽酒、市脯,不食。”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墙根菊花好沽酒,钱帛纵空衣可準。”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余﹞夜至 江阴 江 口,春寒彻骨,沽酒御寒,囊为之罄。” 续范亭 《一九四二年春养疴延安交际处茅屋闻晋西北敌人残酷扫荡有感》诗:“城南有茅屋,结构在西坡。沽酒临北市,汲水下东河。”

(2).卖酒。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不粥飪,不市食。及其后,则有屠沽,沽酒市脯鱼盐而已。”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红袖织綾夸柿蔕,青旗沽酒趁梨花。”《水浒传》第十五回:“篱外高悬沽酒旆,柳荫闲缆钓鱼船。”

阳明

(1).阳光。《汉书·孔光传》:“臣闻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君德衰微, * 盛彊,侵蔽阳明,则日蚀应之。”

(2).光明。《后汉书·五行志二》:“或以为凤皇阳明之应,故非明主,则隐不见。” 唐 韩愈 《题炭谷湫祠堂》诗:“万生都阳明,幽暗鬼所寰。”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钱币》:“ 世皇 尝以钱币问太保 刘文贞公 ,公曰:‘钱用於阳,楮用於阴。华夏,阳明之区;沙漠,幽阴之域。今陛下龙兴朔漠,君临中夏,宜用楮币。’”

(3).指和蔼温顺的秉性。 清 方苞 《书直隶新安张烈妇荆氏行实后》:“天地之气,蔼然而温和者为阳,惨然而凛慄者为阴。凡妇人之顺於舅姑,宜於家人,慈於子姓者,皆阳明之发也;故其变也激而为义烈。”

(4).中医经脉名称。《周礼·天官·疾医》“参之以九藏之动。” 汉 郑玄 注:“脉之大候,要在阳明、寸口。” 贾公彦 疏:“阳明者,在大拇指本骨之高处,与第二指间。寸口者,大拇指本高骨后一寸是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热上则熏阳明,烂流络,流络动则脉结发,脉结发则烂解,故络交。”

(5).指东方 青帝 。《云笈七籤》卷四九:“阳明主春,万童开门。”

(6).刚强。 明 李贽 《史纲评要·东汉纪·光武帝》:“ 光武 与 高祖 不同, 高祖 阳明, 光武 阴柔。”

(7). 明 王守仁 之号。《明史·王守仁传》:“ 守仁 天姿异敏……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谓 宋 周 程 二子后,惟 象山 陆氏 简易直捷,有以接 孟氏 之传。而《朱子集注》、《或问》之类,乃中年未定之説。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朝廷

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作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齐策》

吾恐上负朝廷,下愧吾师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将相

将帅和丞相。亦泛指文武大臣。《墨子·法仪》:“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史记·高祖本纪》:“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 汉王 为皇帝。” 唐 李涉 《与梧州刘中丞》诗:“三代 卢龙 将相家,五分符竹到天涯。”

无策

亦作“ 无筴 ”。没有计谋;没有办法。《管子·揆度》:“国之财物,尽在贾人,而君无筴焉。”一本作“ 无策 ”。《汉书·匈奴传下》:“ 周 得中策, 汉 得下策, 秦 无策焉。”《文献通考·钱币二》:“ 嘉定 二年,臣僚言曰:‘三界会子,数目滋多,称提无策。’” 金 元好问 《太原》诗:“古来全 晋 非无策,乱后清 汾 空自流。” 潘漠华 《晚上》:“他这样追寻着酒,是他可怜的无策的心,自知只能这样无理胡涂的度日了。”

田野

野外,田地旷野

春日的田野开满了鲜花

耰锄

犹耡耰。 唐 唐孙华 《送王涌侯之官成都》诗:“一官染指或暂试,归田便拟亲耰锄。”参见“ 耡耰 ”。

作兵

指担任维修任务的士兵。《梁书·武帝纪下》:“ 晋 、 宋 、 齐 三代诸陵,有职司者勤加守护,勿令细民妄相侵毁。作兵有少,补使充足。”

回首

(1) 把头转向后方

(2) 回顾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婉辞。死亡

回首之日

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天宇

(1).天空。 晋 左思 《魏都赋》:“傮响起,疑震霆。天宇骇,地庐惊。” 唐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诗:“海黑天宇旷,星辰来逼人。”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坡 公昔与客游 金山 ,适中秋夕,天宇四垂,一碧无际。”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当知神龙变化之妙:小则入乎微罅,大则腾乎天宇。” 鲁迅 《野草·雪》:“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2).京都。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宋书·傅亮传》:“﹝ 傅亮 ﹞曰:‘伏闻恩旨,赐拟 东阳 ,家贫忝禄,私计为幸,但凭廕之愿,实结本心,乞归天宇,不乐外出。’” 太平天囯 黄从善 《建天京于金陵论》:“统四海皆为兄弟,居天宇者宜尽天事之勤。”

(3).犹天下。 宋 苏轼 《寄周安孺茶》诗:“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张志民 《你与太行同高》诗:“为什么这偌大的天宇,竟容不下你一声不平的呼喊?”

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关情

(1).掩饰感情。 唐 张鷟 《游仙窟》:“琵琶入手,未弹中间,僕乃咏曰:‘心虚不可测,眼细强关情;迴身已入抱,不见有娇声。’”

(2).动心,牵动情怀。 唐 陆龟蒙 《又酬袭美次韵》:“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语若流鶯声似燕,丹青,燕语鶯声怎画成?难道不关情。” 郁达夫 《题淡然手册》诗:“风雨鸡鸣夜五更,浮云聚散总关情。”

(3).谓对人或事物注意、重视。 唐 崔峒 《送苏修游上饶》诗:“世事关情少,渔家寄宿多。” 明 刘基 《鹧鸪天·冬暖》词:“尘劳事,莫关情,清风皓月共忘形。”《再生缘》第十四回:“君王闻言心大悦,连呼继父太关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