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杯(亳社作惜花)

作者:晁补之 朝代:宋代

尉迟杯(亳社作惜花)原文

去年时。
正愁绝,过却红杏飞。
沈吟杏子青时。
追悔负好花枝。
今年又春到,傍小阑、日日数花期。
花有信,人却无凭,故教芳意迟迟。
及至待得融怡。
未攀条拈蕊,已叹春归。
怎得春如天不老,更教花与月相随。
都将命、拼与酬花,似岘山、落日客犹迷。
尽归路,拍手拦街,笑人沈醉如泥。

诗词问答

问:尉迟杯(亳社作惜花)的作者是谁?答:晁补之
问:尉迟杯(亳社作惜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尉迟杯(亳社作惜花)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晁补之的名句有哪些?答:晁补之名句大全

晁补之尉迟杯(亳社作惜花)书法欣赏

晁补之尉迟杯(亳社作惜花)书法作品欣赏
尉迟杯(亳社作惜花)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愁绝

极端忧愁。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沉饮聊自遣,放歌颇愁絶。” 唐 戴叔伦 《转应词》:“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絶。” 宋 王沂孙 《庆宫春·水仙》词:“国香到此谁怜?烟冷沙昏,顿成愁絶。”

过却

过去。 南唐 冯延巳 《思越人》词:“酒醒情怀恶,金缕褪玉肌如削。寒食过却,海棠零落。”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才情雅致》:“任流光过却,归来洞天自乐。”

沈吟

亦作“沉吟”。1.深思。《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躑躅。” 宋 秦观 《满园花》词:“一向沉吟久,泪珠盈襟袖。” 杨朔 《海罗杉》:“这段史实, 邹文楷 老人家说得那么清晰,那么动心,听了,使人沉吟回味,久久不能忘怀。”

(2).谓深深的思念。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之一:“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宋 姜夔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词:“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3).迟疑,犹豫。《后汉书·隗嚣传》:“ 邯 得书,沉吟十餘日,乃谢士众,归命 洛阳 。”《晋书·刘曜载记》:“ 準 自以杀 曜 母兄,沉吟未从。”《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李方哥 见 程朝奉 要收拾起银子,便呆着眼不开口,儘有些沉吟不舍之意。” 许杰 《改嫁》:“她父亲想到这一层,便有些沉吟起来了。”

(4).低声吟味;低声自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风;沉吟舖辞,莫先乎骨。” 唐 独孤及 《寒夜溪行舟中作》诗:“沉吟《登楼赋》,中夜起三復。” 元 张可久 《满庭芳·春晚梅发元帅席上》曲:“谁感慨 兰亭 故纸,自沉吟罗扇新词。”《再生缘》第二一回:“娘娘见説沉吟道,凉药调和或者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 姮娥 ﹞渴涩的歌喉,早就澜漫沉吟,醉呓依微。”

(5).沉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今夕中秋佳节,风雨萧条,小姐病转沉吟,待我扶他消遣。”

杏子

〈方〉∶杏

追悔

后悔

追悔不及

花枝

(1).开有花的枝条。 唐 王维 《晚春归思》诗:“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浅印花鞋小,斜插花枝鬢欲烧。” 萧红 《夏夜》:“她过来似用手打我,嘴里似乎咒我,她依过的那花枝,立刻摇闪不定了。”

(2).比喻美女。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宋 张景修 《虞美人》词:“旁人应笑髯公老,独爱花枝好。” 清 唐孙华 《五舫诗为同年狄向涛太史赋》:“花枝斜倚镜臺前,晚妆人倦娇相向。”

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贾谊《论积贮疏》

花期

植物开花的季节

今年花期将延迟

有信

(1).古代哲学概念。谓真实可以感知的境界。《老子》:“道之为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2).有信用。《汉书·高帝纪下》:“上曰:‘ 豨 尝为吾使,甚有信。’”

(3).谓有规律;按时。 宋 苏轼 《次韵张十七九日赠子由》:“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期。”

(4).有信息。《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安太太 听了这话,明白是 何小姐 有了喜了,自己有信儿抱孙子了,才觉有些欢喜。”

无凭

(1).无所倚仗。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圣情常有眷,朝退若无凭。” 王洙 集注:“不挟贵也。”

(2).没有凭据。 唐 韩偓 《幽窗》诗:“无凭諳鹊语,犹得暂心宽。”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

意迟迟

(1).神思凝滞貌。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泪盈盈遗嘱自嗟咨,意迟迟怀恨漫寻思。”《霓裳续谱·恨锁深闺》:“恨锁深闺,懒听黄鸝声唤。却被他勾起閒愁,意迟迟无语凴阑。”

(2).形容心情慵懒和倦态。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二折:“倩东风扶策我这困身躯,懒设设梳云掠月,意迟迟傅粉施朱。”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套曲:“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

及至

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

及至始皇。—— 汉· 贾谊《过秦论》

及至后世。——宋· 苏轼《教战守》

及至绵惙已极。——清· 袁枚《祭妹文》

及至中午轮船才开进长江三峡

待得

等到。 宋 孙光宪 《生查子》词:“待得没人时,偎倚论私语。” 宋 范成大 《元日马上二绝》之二:“待得江风欺老病,何如閒健一蓑归。”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陈仁和韵》词:“待得来时春尽也,梅著子,笋成竿。”

融怡

(1).融洽;和乐。 唐 杜牧 《杜秋娘诗》:“低鬟认新宠,窈裊復融怡。”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六日》:“巧製新粧,竞夸华丽,春情荡颺,酒兴融怡,雅会幽欢,寸阴可惜,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2).暖和。 宋 欧阳修 《春帖子词·皇后阁之三》:“风色结寒犹料峭,天光煦物已融怡。”

攀条

攀引或攀折枝条。《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朝游登凤阁,日暮集华沼。倾柯引弱枝,攀条摘蕙草。” 宋 苏轼 《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攀条与立新名字,儿女称呼恐不经。”

春归

(1).春天来临。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四:“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唐 李山甫 《贺邢州卢员外》诗:“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 唐 滕迈 《春色满皇州》诗:“蔼蔼復悠悠,春归十二楼。”

(2).春去;春尽。 唐 白居易 《送春》诗:“三月三十日,春归日復暮。” 宋 黄庭坚 《清平乐》词之一:“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宋 辛弃疾 《杏花天·无题》词:“有多少、鶯愁蝶怨;甚梦里、春归不管。”

(3).春时回来。 唐 李白 《南流夜郎寄内》诗:“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 豫章 书。” 唐 李嘉祐 《送张惟俭秀才入举》诗:“春归定得意,花送到东中。”

怎得

犹安得,怎么能够得到。 宋 周邦彦 《还京乐》词:“怎得青鸞翼,飞归教见憔悴。”

怎么,如何。《红楼梦》第三三回:“既説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怎得到了公子腰里?”

相随

(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都将

唐 五代 禁军统兵官名。《新唐书·兵志》:“以左右神策大将军为左右神策诸都指挥使,诸都又领以都将。”《新唐书·李晟传》:“ 璘 ( 马璘 )内忌 晟 威略,归之朝,为右神策都将。”《旧五代史·周书·李从敏传》:“初, 庄宗 召见,试弓马,用为衙内马军指挥使,从平 汴 洛 ……迁捧圣都将。”

岘山

(1).山名。在 湖北 襄阳县 南。又名 岘首山 。东临 汉水 ,为 襄阳 南面要塞。 西晋 羊祜 镇 襄阳 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晋书·羊祜传》:“ 祜 乐山水,每风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咏,终日不倦。” 唐 孟浩然 《岘山送朱大去非游巴东》诗:“ 峴山 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羊叔子 镇 襄阳 ,尝与从事 邹湛 登 峴山 ,慨然有‘湮没无闻’之嘆, 峴山 因是以传。”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显山 ,后避 唐中宗 ( 李显 )讳,改名 岘山 。 宋 苏轼 任 湖州 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 吴兴 胜 襄阳 ,万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

(3).山名。在 浙江 东阳县 南。原名 三丘山 。 晋 义熙 间 殷仲文 守 东阳 ,常登此山。后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岘山 。

落日

夕阳

归路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拍手

双手相拍或鼓掌

孩子们边跳舞边拍手

拦街

拥塞街道。 唐 李白 《襄阳歌》:“ 襄阳 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宋 范成大 《大宁河》诗:“荆箱扰扰拦街卖,红皱黄团满店头。” 元 贡师泰 《送东流叶县尹》诗:“应是绣衣行部处,拦街齐颂长官贤。”

醉如泥

(1).烂醉貌。《后汉书·周泽传》“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唐 李贤 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三:“肯藉荒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宋 张孝祥 《西江月》词:“三杯村酒醉如泥,天色寒呵且睡。” 清 李福 《浣溪沙》词:“望里层层众緑齐,春风也怕子规啼,只须饮到醉如泥。”

(2).酒杯名。 宋 无名氏 《五国故事》卷下:“ 延羲 在位,为长夜之饮,锻银叶为酒杯,以赐饮羣下。银叶既柔弱,因目之为冬瓜片,又名之曰醉如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