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沣州喜雨

作者:吴芾 朝代:宋代

和王沣州喜雨原文

田父苦亢旱,伤心涕泗沱。
使君悯斯民,雩禜亦何多。
古庙舞群巫,袂属肩相摩。
密云自西郊,奈汝旱魃何。
天官感精诚,霹雳加谴诃。
遂协毕星好,一洗吾民痾。
顿觉田亩间,欢然声气和。
人生一饱足,宁复忧其他。
要当及丰年,对酒仍高歌。
只愁偃鼠腹,未醉颜已酡。

诗词问答

问:和王沣州喜雨的作者是谁?答:吴芾
问:和王沣州喜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吴芾的名句有哪些?答:吴芾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田父

老农

亢旱

大旱。《后汉书·杨赐传》:“夫女謁行则谗夫昌,谗夫昌则苞苴通,故 殷汤 以之自戒,终济亢旱之灾。”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京畿诸县,夏逢亢旱,秋又早霜,田种所收,十不存一。”《清史稿·穆宗纪二》:“以畿内亢旱,拨 闽 、 广 、 赣 釐捐三十万, 浙 闽 海关洋税三十五万备賑需。”

伤心

心里非常痛苦

别为这事伤心

涕泗

(1).眼泪和鼻涕。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二:“ 齐景 升丘山,涕泗纷交流。”《南史·萧钧传》:“﹝ 萧钧 ﹞年七岁,出继 衡阳元王 ,见 高帝 ,未拜,便涕泗横流。” 明 孙梅锡 《琴心记·赍金买赋》:“徘徊倚袖,涕泗沾衣,梦到君傍,可怪鸡鸣惊唤予。” 清 罗有高 《邓先生墓表》:“﹝先生﹞年十七,得 宋 五子书读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参见“ 涕泗滂沱 ”。

(2).涕泪俱下,哭泣。 汉 扬雄 《元后诔》:“ 新室文母太后 崩,天下哀痛,号哭涕泗。” 宋 苏轼 《白帝庙》诗:“迟回问风俗,涕泗閔兴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向士肃 出外拜客……遇箇妇人,鬢髮蓬鬆,涕泗而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事叔至孝》:“﹝ 施愚山 ﹞辛亥客都门,每忆叔,輒涕泗。”

使君

汉代称呼太守刺史,汉以后用做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乐府诗集·陌上桑》

斯民

指老百姓。《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斯民之良也。”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寇旱之餘,曾未朞岁,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巩 与斯民与蒙其幸!” 鲁迅 《悼杨铨》诗:“何期泪洒 江 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雩禜

亦作“ 雩宗 ”。祭水旱之神的坛。《礼记·祭法》:“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 郑玄 注:“宗,皆当为‘禜’,字之误也……雩禜,水旱坛也。” 孔颖达 疏:“祭水旱者,水甚祭水,旱甚祭旱,谓祭此水旱之神。”后借指祭祀水旱之神。《南齐书·礼志上》:“古者孟春郊祀祈嘉穀,孟夏雩禜祈甘雨,二祭虽殊,而所为者一。” 南唐 陈致雍 《正大姑小姑山神像议》:“其或名山大川,能兴云雨,水旱雩禜,於斯不替,其可废哉。”

亦何

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相摩

亦作“ 相靡 ”。亦作“ 相磨 ”。1.互相摩擦。《庄子·马蹄》:“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 成玄英 疏:“靡,摩也。”《文选·宋玉<高唐赋>》:“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 李善 注:“相摩,言水急石流,自相摩礪,声动彻天。” 明 张居正 《答列卿毛介川书》:“今之士大夫,冠缨相摩,踵足相接,一时号为交游者,盖不少矣。”

(2).互相切磋。 宋 苏轼 《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作诗反剑亦何谓,知君欲以诗相磨。”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一节:“夫羣治之进,非一人所能为也,相摩而迁善,相引而弥长。”

密云

(1).“哭而无泪”的歇后隐语。意思是故作悲凄之态,而实则并不悲伤。语本《易·小畜》:“密云不雨。”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有王子侯, 梁武帝 弟,出为东郡,与 武帝 别,帝曰:‘我年已老,与汝分张,甚以惻愴。’数行泪下。侯遂密云,赧然而出。”《太平御览》卷四八九引 晋 裴启 《语林》:“有人诣 谢公 别, 谢公 流涕,人了不悲。既去,左右曰:‘向客殊自密云。’ 谢公 曰:‘非徒密云,乃自旱雷。’”

(2).密布的浓云。《后汉书·桓帝纪》:“顷雨泽不沾,密云復散,儻或在兹。” 晋 曹摅 《思友人诗》:“密云翳阳景,霖潦淹庭除。” 许地山 《你为什么不来》:“在密云不飞,急雨如注的时候,谁不愿在深闺中等她心爱的人前来细谈呢?”

旱魃

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比喻旱象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诗·大雅·云汉》

天官

(1).官名。《周礼》分设六官,以天官冢宰居首,总御百官。 唐 武后 光宅 元年改吏部为天官,旋复旧。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二年》:“今天官诸选,条目猥多,法例参错,吏姦深远。” 明 何景明 《送萧文彧分教临川序》:“廼復试於天官,去取加详焉。”

(2).借指吏部尚书。 清 戴名世 《答赵少宰书》:“而足下出持节鉞,入贰天官。”评剧《铡阁老》第十一场:“老夫不敢,还是天官大人先行。”

(3).泛指百官。《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汉书·李寻传》:“举有德行道术通明之士充备天官。” 王先谦 补注:“天工人代,故官曰天官。”《文选·班固<东都赋>》:“天官景从,寝威盛容。” 李善 注:“ 蔡邕 《独断》:‘百官小吏曰天官。’”

(4).指官职。 唐 王维 《责躬荐弟表》:“久穷天官,每慙尸素。”

(5).天文;天象。《史记·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 学天官於 唐都 。”《史记》有《天官书》, 司马贞 索隐:“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后汉书·崔瑗传》:“ 瑗 因留游学,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六日七分。” 唐 王维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天官动将星, 汉 地柳条青。”

(6).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为天官、地官、水官。 宋 梅尧臣 《观杨之美画》诗:“天官乘车建朱旗,赤旛前亚风卷披。” 清 李渔 《奈何天·锡祺》:“小圣,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参见“ 天官赐福 ”。

(7).泛指天上仙神居官者。《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只见班部丛中闪出四位金冠朱黻的天官,各各手捧文册一卷。”

(8).指耳、目、口、鼻、形体等感觉器官。《荀子·天论》:“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荀子·正名》:“然则何缘而以同异?曰:缘天官。” 杨倞 注:“天官,耳、目、鼻、口、心、体也。谓之官,言各有所司主也。”

精诚

真心诚意;至诚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霹雳

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谴诃

亦作“ 谴呵 ”。谴责呵叱。《汉书·薛宣传》:“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谴呵及细微,责义不量力。”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上》:“愚见赦 萇 ,不杀无辜,以谴訶为非,无赫赫大恶可裁削夺,损其租赋,令得改过自新,革心向道。” 宋 欧阳修 《谢擅止散青苗钱放罪表》:“虽具奏陈,乃先擅止,据兹专輒,合被谴呵。” 章炳麟 《訄书·刑官》:“自《周官》之法废,而谴訶不行於上。”

毕星

即毕宿。 汉 应劭 《风俗通·礼典·雨师》:“《周礼》‘以槱燎祀雨师。’雨师者,毕星也。”参见“ 毕宿 ”。

顿觉

佛教语。犹顿悟。 元 邓文原 《重刻<禅源诠>序》:“自顿觉至成佛,十重为浄;自不觉至受报,十重为染。”参见“ 顿悟 ”。

田亩

田地的总称

欢然

喜悦貌。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故圣主必待贤臣而弘功业,俊士亦俟明主以显其德,上下俱欲,懽然交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倾盖懽然,呼酒对饮。”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我不得已,冠胡冠……以见我伯叔兄弟,接我亲戚朋友,而后我伯叔我昆弟我亲戚朋友乃始懽然释然而怡然慰焉。”

声气

(1) 指消息或信息

互通声气

(2) 〈方〉∶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鲁迅《孔乙己》

(3) 指士气

金鼓以佐士众之声气

(4) 指鼓动士气

(5) 志趣和性格;意气

声气相投

生一

即 太一 。神名。 唐 颜真卿 《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诗:“登坛仰 生一 ,捨宅叹珣珉。”参见“ 太一 ”。

饱足

满足。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饜而飫之,使自趋之” 唐 孔颖达 疏:“谓 丘明 富博其文,优游学者之心,使自求索其高意,精华其大义,饱足学者之好,使自奔趋其深致。” 许地山 《空山灵雨·债》:“世间若有一个人吃不饱足,穿不暖和,住不舒服,我也不敢公然独享这具足的生活。”

其他

(1)

(2) 不是先提到的或早已明白的

这些车子比其他欧洲车子略小一些

(3) 另外的

其他祖父积。——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任何其他人都会做得更好些

(4) 更多的,额外的

除我以外,你们不可能有其他的神

除了工资,我没有其他收入

要当

自当;应当。《后汉书·冯鲂传》:“我与 季 虽无素故,士穷相归,要当以死任之,卿为何言?” 唐 牟融 《寄周诏州》诗:“功业要当垂永久,名利那得在须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要当牢记吾言,后会亦不远也。”

丰年

丰硕的年景;丰收之年

瑞雪兆丰年

对酒

(1).面对着酒。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 * :“对酒不能言,悽愴怀酸辛。”《北史·李孝贞传》:“每暇日,輙引宾客,弦歌对酒,终日为欢。”

(2).乐府相和曲名。或作“对酒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对酒》 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曰:“ 魏 乐奏 武帝 所赋‘对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

高歌

放声歌唱;高唱

高歌猛进

偃鼠

鼴鼠,田鼠。偃,“ 鼴 ”的古字。《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郭庆藩 集释:“偃,或作鼴,俗作鼹。”《说文·鼠部》:“鼢,地中行鼠,伯劳所化也。一曰偃鼠。” 段玉裁 注:“偃之言隐也。”

醉颜

醉后的面色。 唐 白居易 《浔阳宴别》诗:“暮景牵行色,春寒散醉颜。”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把酒花前欲问他。对花何吝醉颜酡。” 陈毅 《泗宿道中》诗:“古 邳 解鞍马,煮酒醉颜酡。”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