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

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代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原文

魏武中流处,轩皇问道回。
长堤春树发,高掌曙云开。
龙负王舟渡,人占仙气来。
河津会日月,天仗役风雷。
东顾重关尽,西驰万国陪。
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

诗词问答

问: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的作者是谁?答:张九龄
问: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张九龄的名句有哪些?答:张九龄名句大全

张九龄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书法欣赏

张九龄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书法作品欣赏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49_2

参考注释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间

大石当中流。——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使船保持在中流驶行

(2) 江河的中段

长江中流

(3) 中等

轩皇

即 黄帝 轩辕氏 。 汉 张衡 《同声歌》:“众夫所希见,天老教 轩皇 。” 唐 张说 《圣德颂》:“稽诸瑞典,昔祚 轩皇 ,而今表圣,土德以昌。” 清 魏源 《观往吟》之一:“君不见, 轩皇 画井始 辽东 。”参见“ 轩辕 ”。

问道

(1).请教道理、道术。《晏子春秋·问上十一》:“臣闻问道者更正,闻道者更容。”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盖闻帝之元储,必入太学,承师问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先 ( 寇先 )好钓,居 睢水 旁, 宋景公 问道不告,杀之。”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皇帝邈然 姑射 ,正当乘云驭龙,问道 崆峒 。”

(2).犹问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三:“﹝翰林﹞结束整齐,一直问道 徐 家来。”

(3).问,询问。道,语助词。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俺孩儿未经满月,蚤问道我十数遭,今日个浪包娄到公庭混赖着。”

树发

指树木淹在潮水中,树干上孳生出的毛发状的细根。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词:“涨痕纷树髮,霜落 瀟湘 白。”

高掌

指 华山 东峰 仙人掌 。 晋 潘岳 《西征赋》:“眺 华 岳之阴崖,覿高掌之遗踪。”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度蒲关》:“是隄春树发,高掌曙云开。” 元 张翥 《题<华山图>》诗:“巨灵高掌削芙蓉,影落 黄河 一丝水。”

仙气

(1).超脱尘俗的风度气质。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二幕:“ 李斯 说他的样子太怪,龟背、缺牙巴,耳朵又聋,一看就有些怪气,并没有什么仙气。”

(2).神话中仙人口中吹出的具有法力的气。 曹禺 《原野》序幕:“他回头望望自己背后,把痛处揉二次,立起来,仿佛是哄小孩,吹一口仙气,轻轻把自己屁股打一下,‘好了,不痛了,去吧!’他唏唏地似乎得到安慰。”

河津

(1).河边的渡口。 北周 庾信 《春赋》:“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 唐 高适 《秋胡行》:“誓将顾恩不顾身,念君此日赴河津。” 清 陈梦雷 《黄叔威以古诗八首见赠拟古<妾薄命>以答之》:“回首暗风尘,霜雪阻河津。”

(2).天河的津渡。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王琦 注:“河津,谓天河之津。”参见“ 汉津 ”。

日月

(1) 生计;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阳和月亮

天仗

(1).天子的仪卫。借指天子。 唐 沉佺期 《白莲花亭侍宴应制》诗:“九日陪天仗,三秋幸禁林。” 明 沉鲸 《双珠记·与珠觅珠》:“枫陛新瞻天仗,兰臺入手风霜。”

(2).天子狩猎用的兵仗器械。 唐 李白 《大猎赋》:“乃使神兵出于九闕,天仗罗于四野。”

(3).天杖,佛所用器械。仗,同“ 杖 ”。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何不取天仗,压制羣魔凶!”

风雷

(1).风和雷。《易·益》:“风雷,益。” 宋 曾巩 《喜雨》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上过船》:“ 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风雷大作。”

(2).形容响声巨大。 唐 方干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诗:“石上丛林碍星斗,窗前瀑布走风雷。”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剧变化的形势。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一朝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 珠江 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迴?”

顾重

顾念重视。《后汉书·明帝纪》:“圣恩遗戒,顾重天下,以元元为首。”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知微》:“ 知微 甚加顾重,因授馆休焉。”

万国

万邦;天下;各国。《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寧。”《史记·东越列传》:“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愬?又何以子万国乎?” 唐 杜甫 《垂老别》诗:“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日月重悬万国朝,雷雨赦过羣方悦。”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国际资本家万矢一的地倾向着我们这个还在资本制度以前的 中国 ,把我们 中国 已经作为了万国的商场,彼此在这儿互相争逐了。”

股肱郡

指起拱卫京师作用的要地。《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河东 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三国志·魏志·杜畿传》:“顾念 河东 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东顾重关尽,西驰万国陪,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 明 何景明 《东海太守行》:“玉食常怀股肱郡,苍生久慕循良风。”

元首

(1) 头

元首股肱

(2) 君主

凡昔元首。——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当承元首之明。——宋· 司马光《谢门下侍郎表》

(3) 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康哉

《书·益稷》:“﹝ 皋陶 ﹞乃賡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歌词称颂君明臣良,诸事安宁。后遂以“康哉”为歌颂太平之词。 晋 潘尼 《赠侍御史王元贶》诗:“协心毗圣世,毕力讚康哉。”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贺赦表》:“康哉可期,天下幸甚。”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