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盱胎军东南第一山二首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题盱胎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原文

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
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万里中原青未了,半篙淮水碧无情。
登临不觉风烟暮,肠断渔灯隔岸明。

诗词问答

问:题盱胎军东南第一山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题盱胎军东南第一山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山头

(1) 山的顶部

(2) 山峰

(3) 比喻独占一方的宗派

拉山头

闻名

(1) 著名;有名

举世闻名

(2) 听到名声

闻名不如见面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事略

一种传记文体,概述人的生平事迹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小出

(1).犹微行。微服以行。《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刘秀 ﹞在 洛阳 ,尝欲小出,车驾已御, 銚期 諫曰:‘天下未寧,臣诚不愿陛下细行数出。’即时还车。”

(2).谓以小部队出击。《晋书·秦秀传》:“以 孙皓 之虚名,足以惊动诸夏,每一小出,虽圣心知其垂亡,然中国輒怀惶怖。”

(3).暂时外出。 宋 杨万里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诗:“不因王事略小出,那得高人同此行。”

那得

1.怎得;怎会;怎能。

高人

(1)

(2) 高士

高人何点,蹑屩(草鞋)于 钟阿;征士 刘虯,献书于卫兵。—— 南朝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3) 学术、技能高超的人

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中原

(1)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北虏僭盗中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平原;原野

未了

(1) 没有了却、结束

未了的心事

(2) 漫漫,没有终点

未了的欠债

水碧

玉之一种。系水晶一类的矿物,又名碧玉。《山海经·东山经》:“ 耿山 无草木,多水碧。” 郭璞 注:“亦水玉类。” 唐 李贺 《老夫采玉歌》:“採玉採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明 宋濂 《送方生还宁海》诗:“水碧与金膏,价重骇见闻。” 王闿运 《余世松诔》:“水碧金膏,非几席之玩;醴泉玉烛,无时日之期。”

无情

(1) 没有感情

无情无义

(2) 不留情

水火无情

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不觉

(1)

(2)

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一路景物极佳,也就不觉路途遥远

(3)

想不到,无意之间

天天作诗著文,天长日久不觉已是著述颇丰

(4)

不禁,不由得

他们两双眼好像无意中碰在一起时,两个都不觉红了脸。——扬沫《青春之歌》

风烟

风尘、烟雾;云气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吴均《与朱元思书》

肠断

喻非常悲痛

渔灯

渔船上的灯火。 唐 皮日休 《钓侣》诗之二:“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 宋 柳永 《安公子》词:“认去程将近,舟子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清 陆藻 《七月宿近华浦》诗:“暝色忽苍凉,渔灯出芦菼。” 郁达夫 《沉沦》八:“他在海边上走了一会,看看远岸的渔灯,同鬼火似的在那里招引他。”

隔岸

指河的对岸。 宋 秦湛 《谒金门》词:“隔岸数声初过櫓,晚风生碧树。”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不凑巧》:“你看隔岸上的桃花也,教我怎生样去採。”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