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十七首·其二十三

作者:释绍隆 朝代:宋代

偈二十七首·其二十三原文

病起云山草木秋,浮华世事谩悠悠。

从来万法不为侣,何以韶阳六不收。

诗词问答

问:偈二十七首·其二十三的作者是谁?答:释绍隆
问:偈二十七首·其二十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绍隆的名句有哪些?答:释绍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尤韵

参考注释

病起

病愈。 宋 苏舜钦 《病起》诗:“ 吴 天摇落奈愁何,病起风前白髮多。争得 松江 变醇酒,拍浮终日恣酣歌。”

云山草

指仙草。 南朝 梁 庾肩吾 《八关斋夜赋·第二赋韵东城门病》:“已无云山草,沉痗竟谁怜。復悲沦苦海,何由果浄天。”

浮华

表面上豪华、动人而实际内容空虚、无用

浮华的生活

世事

(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万法

佛教语。梵语dharma,意译“法”,指事物及其现象,也指理性、佛法等。“万法”指一切事物。 南朝 宋 朱昭之 《难顾道士<夷夏论>》:“《金刚般若》,文不踰千,四句所弘,道周万法。” 宋 苏轼 《东林第一代广慧禅师真赞》:“而况於出三界,了万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应物而无情者乎。”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有则万法俱来,无时一丝不挂,贫僧 佛印 是也。”

不为

(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阳六

(1).指十二律吕中的六律。《汉书·律历志上》:“律十有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以统气类物,一曰黄鐘,二曰太族,三曰姑洗,四曰蕤宾,五曰夷则,六曰亡射。”参见“ 十二律 ”。

(2).见“ 阳九百六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