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

作者:李宗谔 朝代:宋代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原文

师住天台寺,天台水石幽。
眼前皆胜境,门下尽名流。
法号君恩赐,精蓝国力修。
渡杯来凤阙,振锡谒珠旒。
内殿从容对,神都委曲游。
高僧类雪鹤,归思在林丘。
御札全编得,宸毫几处收。
遥思到时节,烟树赤城秋。

诗词问答

问: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的作者是谁?答:李宗谔
问: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宗谔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宗谔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天台

(1).谓尚书台、省。《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北齐书·文宣帝纪》:“仍摄天臺,总参戎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东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谓尚书省。”参见“ 三臺 ”。

(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赖你?’ 程元 道:‘……万乞天臺老爷做主。’” 明 郑仲夔 《耳新·经国》:“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 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 杨珽 《龙膏记·邂逅》:“听言词有意相怜,怕重来 天台 路远。”详“ 天台山 ”。

水石

(1).指流水与水中之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水石惊瀨,传响不絶,商舟淹留,聆翫不已。”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宋 苏轼 《石钟山记》:“ 酈元 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鐘。”

(2).犹泉石。多借指清丽胜景。 唐 李白 《经乱后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忽思 剡溪 去,水石远清妙。” 五代 齐己 《将之匡岳过寻阳》诗:“此路便堪归水石,何门更合向尘埃。” 宋 王安石 《同陈伯通钱材翁游山二君有诗因次原韵》:“强策羸驂寻水石,忽惊幽鸟下烟林。” 宋 苏轼 《奉诏减决囚禁记所经历》诗:“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眼前

(1) 眼睛前面

眼前是一幢幢新建的农舍

(2) 目前,当前或面临

眼前的问题

胜境

风景优美的地方

名山胜境

门下

(1) 门客

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门下有毛遂。门下二十人

(3) 门生;弟子

(4) 敬辞,称对方

窃为门下忧之

(5) 门庭之下

寄食门下。——《战国策·齐策四》

比门下之客。

比门下之车客。

问门下诸客。

法号

(1).佛教徒受戒时由本师授予的名字。又称法名或戒名。 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号号 僧伽 ,有时与我论三车。”《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郡王﹞将乙侍者剃度为僧,就用他表字 可常 为佛门中法号。”《花月痕》第五回:“ 燕娘 遂祝髮奉佛……法号 藴空 。”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章:“你为什么起了这么个名字?好像尼姑的法号。”

(2).指僧人死后的谥号。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大光明佛》:“ 乌思藏大乘法王 居西天日落佛国,东土 永乐 三年,誥封 万行圆融如法最胜弘慈广济护国宣教正觉如来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 ,凡三十六字法号。”

恩赐

原指帝王赏赐臣下,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精蓝

佛寺;僧舍。精,精舍;蓝,阿兰若。 宋 高翥 《常熟县破山寺》诗:“古县沧浪外,精蓝縹緲间。” 元 戴表元 《题东玉师府所藏<潇湘图>》诗:“今日精蓝方丈地,倚窗眠看 洞庭山 。” 清 吴伟业 《代具师答赠》诗:“早得此贤开讲席,便图作佛住精蓝。”

国力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教卫生等发展水平的总和

渡杯

释 杯渡 (亦作 杯度 ), 晋 宋 时僧人,不知姓名。相传其常乘一木杯渡河,因号曰 杯渡 。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杯渡》。后以“渡杯”泛指僧人云游所携之物。 唐 苏味道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企躅瞻飞盖,攀游想渡杯。” 唐 刘长卿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过法崇禅师故居》诗:“惆悵 湘江 水,何人更渡杯。”

凤阙

(1). 汉 代宫阙名。《史记·孝武本纪》:“其东则 凤闕 ,高二十餘丈。”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北有圜闕,高二十丈,上有铜凤皇,故曰 凤闕 也。”《汉书·东方朔传》:“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 建章 ,左 凤闕 ,右 神明 ,号称千门万户。” 颜师古 注:“ 凤闕 ,闕名。”《艺文类聚》卷六二引 晋 潘岳 《关中记》:“ 建章宫 圆闕,临北道,凤在上,故曰 凤闕 也。”

(2).皇宫、朝廷。 晋 王嘉 《拾遗记·魏》:“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闕望崔嵬。” 唐 杨炯 《从军行》:“牙璋辞凤闕,铁骑遶龙城。” 清 陈维崧 《南柯子·蝶庵花下送苏生仲补游京师》词:“挟瑟龙池上,鸣鞭凤闕前。”

振锡

谓僧人持锡出行。锡,锡杖。杖头饰环,拄杖行则振动有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建招提於幽峯,冀振锡之息肩。” 唐 司空图 《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臺。” 明 张煌言 《梅岑山居诗引》:“ 芥舟上人 以 远公 宿根,得 生公 妙解,振锡名山,玄风晻暖。” 清 钱谦益 《华严忏法序》:“尔时 六詔 不宾, 鷄足 越在化外,其振锡也何自?” 苏曼殊 《答邓孟硕书》:“ 欧洲 大乱平定之后,吾当振锡西巡,一弔 拜轮 之墓。”

珠旒

(1).皇冕前后的珠串。常借指帝王。 唐 杨衡 《他乡七夕》诗:“向云迎翠輦,当月拜珠旒。” 宋 梅尧臣 《和景彝紫宸早谒》:“朝开閶闔九重深,望拜珠旒照玉簪。”

(2).比喻似珠饰冕旒之物。 宋 苏轼 《佛日山荣长老方丈》诗之二:“千株玉槊搀云立,一穗珠旒落镜寒。” 王文诰 辑注:“珠旒,谓瀑布也。” 宋 范成大 《小涧》诗:“石碍珠旒溅,滩平雾縠铺。”此喻飞泻的水花。 清 查慎行 《顺风挂帆连下贞阳香炉清远三峡》诗:“就中 清远 更秀出,造化有意穷雕鎪…… 华阳 道冠簪碧玉, 竺国 宝髻垂珠旒。”此喻层岩迭石。

内殿

皇帝召见大臣和处理国事之处。因在皇宫内进,故称。《后汉书·灵帝纪》:“﹝ 中平 四年二月﹞己亥, 南宫 内殿罘罳自坏。” 唐 韦渠牟 《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此》诗:“终期内殿联诗句,共汝朝天会 柏梁 。”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引首前后用内府图书内殿书记印,或有题跋。”

从容

(1) 悠闲舒缓

听小子从容的表白出来。——《初刻拍案惊奇》

从容应付

(2) 充裕;宽裕

时间从容

(3) 休息

神僧且从容一日。——《西游记》

神都

(1).犹神州。《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又造百鍊刚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铭其背曰:‘古之利器, 吴 楚 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参见“ 神州 ”。

(2).犹言神京。谓京城。 南朝 宋 鲍照 《侍宴覆舟山》诗之一:“明辉烁神都,丽气冠华甸。”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玄朔迴天步,神都忆帝车。” 唐 刘禹锡 《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诗:“新恩通籍在龙楼,分务神都近旧丘。”

(3).指 洛阳 。 唐 光宅 元年(公元684年) 武则天 定都 洛阳 。 洛阳 旧号 东都 ,至是改称 神都 ,即今 河南省 洛阳市 。 神龙 元年(公元705年)复称 东都 。参阅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四。

委曲

(1) 指曲调、道路、河流等曲折;委婉

委曲婉转

情意委曲

(2) 事情的经过;底细

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告知委曲

(3) ∶屈身折节

委曲从俗

高僧

道行修炼达到较高水平的僧侣

雪鹤

白鹤。 唐 张说 《玄武门侍射》诗:“雪鹤来衔箭,星麟下集弦。” 明 刘基 《戏为雪鸡篇寄詹同文》:“我为先生歌雪鹤,逸兴翩翩入寥廓。”

归思

回家的念头

(离家日久)归思甚切

林丘

见“ 林丘 ”。

亦作“ 林坵 ”。亦作“ 林邱 ”。1.树木与土丘。泛指山林。 南朝 宋 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零雨润坟泽,落雪洒林丘。” 元 萨都剌 《次张举韵题皖山金氏绣野亭》:“最喜园林动花竹,不妨城郭带林丘。” 清 蒋士铨 《桂林霜·私葬》:“杀气如烟蔽林坵,孤城半掩无人鬭。”

(2).指隐居的地方。 晋 谢安 《兰亭》诗:“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兹言执,寄傲林丘。”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歷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予赋《留穷诗》,以述其志云:‘……穷自有离合,心何偏去留。踟蹰兼晦朔,寂寞且林邱。’”

御札

亦作“ 御札 ”。帝王的书札;手诏。《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七》:“出御札示中书门下。”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札子》:“申中书,向来编集累朝文字,本局不见得从初名目,及枢密院有编集机要文字,并两处有録得累朝御札、手詔副本文字,欲乞令检送本局,以备讨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杨府水渠》:“既而復建 杰阁 ,藏 思陵 御札。”《宋史·职官志一》:“凡命令之体有七……曰御札,布告登封、郊祀、宗祀及大号令,则用之。”《三侠五义》第八回:“ 包公 跪道:‘臣无权柄,不能服众,难以奉詔。’圣上因此又赏了御札三道。”

遥思

(1).思念处在远方的人或相隔已久的事。《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汉 蔡邕 《述行赋》:“并日夜而遥思兮,宵不寐以极晨。”

(2).指对处在远方的人或相隔已久的事的思念。 晋 潘岳 《西征赋》:“俾万乘之盛尊,降遥思於征役。”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一:“而在晚上,我看见的则是藉以寄托着我的遥思的,几颗远远的隐没无常的星星。”

到时

(1).到达之时。 唐 白居易 《和韦庶子<远访赴宴未夜先归>之作兼呈裴员外》诗:“到时常晚归时早,笑乐三分校一分。”

(2).到那时候。 唐 于鹄 《送唐中丞入道》诗:“到时漫髮春泉里,犹梦红楼簫鼓声。”

(3).到了预定时间。如:到时不候。

烟树

亦作“烟树”。云烟缭绕的树木、丛林。 南朝 宋 鲍照 《从登香炉峰》诗:“青冥摇烟树,穹跨负天石。” 唐 孟浩然 《闲园怀苏子》诗:“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元 周孚先 《蝶恋花》词:“舟艤津亭何处?晓起瓏璁,回首 * 树。” 许地山 《缀网劳蛛·换巢鸾凤》:“我记住远地烟树,就系君去处。”

赤城

(1).指帝王宫城,因城墙红色,故称。 唐 王勃 《临高台》诗:“赤城映朝日,緑树摇春风。”

(2).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 浙江省 天台县 北,为 天台山 南门。《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赤城 霞举而建标。” 李善 注:“ 支遁 《天台山铭序》曰:‘往 天台 ,当由 赤城山 为道径。’ 孔灵符 《会稽记》曰:‘ 赤城 ,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 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 赤城 。” 王琦 注:“《太平广记》:‘ 章安县 西有 赤城山 ,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 顾野王 《舆地志》云: 赤城山 有赤石罗列,长里餘,遥望似赤城。’” 清 朱彝尊 《罗浮屈五过访》诗:“况今天地多战争, 赤城 华顶 风烟惊。”(2)在 四川省 灌县 西南。又名 青城山 。 宋 陆游 《将之荣州取道青城》诗:“倚天山作海涛倾,看遍人间两 赤城 。”自注:“ 青城山 ,一名 赤城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山川险要》:“﹝ 青城山 ﹞一名 赤城山 , 杜光庭 记:‘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 蜀 山之望也。’”

(3).传说中的仙境。 北周 庾信 《奉答赐酒》诗:“仙童下 赤城 ,仙酒餉 王平 。” 倪璠 注引《神仙传》:“ 茅蒙 ,字 初成 ,乃於 华山 之中乘云驾龙,向日昇天,歌曰:‘神仙得者 茅初成 ,驾龙上昇入泰清,时下玄洲戏 赤城 。’” 唐 陈子昂 《修竹篇》:“携手登白日,远游戏 赤城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