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三

作者:杜审言 朝代:唐代

原文

携琴绕碧沙,摇笔弄青霞。
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
宴游成野客,形胜得山家。
往往留仙步,登攀日易斜。

诗词问答

问:《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三》的作者是谁?答:杜审言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杜审言的名句有哪些?答:杜审言名句大全

书法欣赏

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三书法作品欣赏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其三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碧沙

(1).绿色的沙粒。 唐 曹唐 《刘阮洞中遇仙子》诗:“碧沙洞里乾坤别,红树枝前日月长。”

(2).绿色的沙滩。 南朝 宋 谢灵运 《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峯。” 唐 杜审言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池》之三:“携琴绕碧沙,摇笔弄青霞。”

摇笔

动笔。谓写字作文。 汉 王充 《论衡·程材》:“文吏摇笔,考迹民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茂先 摇笔而散珠, 太冲 动墨而横锦。” 唐 杜审言 《赠苏味道》诗:“据鞍雄剑动,摇笔羽书飞。” 高旭 《元旦》诗:“摇笔动关天下计,倾樽长抱古人忧。”

青霞

(1).犹青云。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翠壁絳霄际,丹楼青霞上。” 唐 韩愈 《李花赠张十一署》诗:“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2).喻高远。《文选·江淹<恨赋>》:“鬱青霞之奇意,入脩夜之不暘。” 李善 注:“青霞奇意,志意高也。” 清 黄景仁 《送余伯扶之太原序》:“然而抗志青霞,每塌秋风之翅。”

(3).引申指高人雅士。 宋 曾巩 《百花堤》诗:“久翳荒草根,未承青霞步。”

(4).喻隐居;修道。 唐 陈子昂 《暉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府序》:“朝廷子入,期富贵于崇朝。林岭吾栖,学神仙而未毕。青霞路絶,朱紱途遥。” 宋 杨万里 《送王监簿民瞻南归》诗:“黄纸苦催得高卧,青霞成癖谁能那。”

(5).引申为隐居、修道之所。 明 宋濂 《哭王架阁辞》:“俟君他日归休,御款段马,候君青霞白水间。”

(6).指佛家的禅房。 清 厉鹗 《同筠谷太虚上人游花坞诸精舍·精进林》诗:“敷坐是何处,苍雪围青霞。”

杜若

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唐 皮日休 《端忧》诗:“篔簹颯兮雨岸,杜若死兮霜洲。” 清 龚自珍 《此游》诗:“悠扬闻杜若,髣彿邀蛾眉。”

芙蓉

(1) 芙蓉花。中国的锦葵植物( Hibiscus mutabilis ),花美丽,白色或粉红色,在夜间变深红色

(2) 荷花的别名。睡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木

曲沼

曲池,曲折迂回的池塘。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冲觉寺》:“斜峰入牖,曲沼环堂,树响飞嚶。”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阅古南园》:“危峯稳石,浅湾曲沼。”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茝蔚山庄》:“即泛画舸,荡兰桨,采莲花,摘菱芡,亦总不出方塘曲沼之间。”

宴游

见“ 宴游 ”。

亦作“ 宴游 ”。宴饮游乐。《汉书·贾山传》:“陛下与众臣宴游,与大臣方正朝廷论议。” 唐 沉亚之 《李绅传》:“ 绅 以进士及第还,过謁 錡 。 錡 舍之,与宴游昼夜, 錡 能其才,留执书记。” 宋 柳永 《少年游》词之六:“铃斋无讼宴游频,罗綺簇簪缨。” 严复 《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娼家之女,日事宴游。”

亦作“ 讌游 ”。宴饮游乐。 汉 刘向 《列女传·楚昭越姬》:“ 昭王 讌游, 蔡姬 在左, 越姬 参右。”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三:“ 正大 初,余先子令 叶 , 飞伯 持诸公书来投。先子异其文,置门下。遂与余定交,每觴酒讌游无不在。”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唯时戴笠故交,担簦才子,竝与讌游之席,各传酬和之篇。”

见“ 讌游 ”。

野客

(1).村野之人。多借指隐逸者。 唐 杜甫 《柟树为风雨所拔叹》诗:“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籟。” 金 元好问 《怀益之兄》诗:“溪僧时问字,野客或知琴。” 清 谢淞洲 《支公禅院》诗:“野客闻鹤鸣,山僧报茶熟。”

(2).蔷薇花的戏称。 明 都卬 《三馀赘笔·十友十二客》:“﹝ 宋 ﹞ 张敏叔 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各诗一章。牡丹,赏客;梅,清客……蔷薇,野客。”

形胜

(1).谓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要。《荀子·强国》:“其固塞险,形埶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史记·高祖本纪》:“ 秦 ,形胜之国,带 河 山 之险,县隔千里。”《周书·齐炀王宪传》:“初,平 蜀 之后, 太祖 以其形胜之地,不欲使宿将居之。”

(2).指险要之地。《魏书·杨侃传》:“ 白捺 小城,本非形胜。”《明史·太祖纪一》:“天下形胜入我掌握,然后进兵。”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 秦 陇 据天下之上游,佔西北之形胜。”

(3).谓山川壮美。《魏书·冯亮传》:“ 世宗 给其工力,令与沙门统 僧暹 、 河南 尹 甄琛 等,周视 崧高 形胜之处,遂造 闲居 佛寺。” 唐 高适 《观宓子贱神祠碑》诗:“形胜驻羣目,坚贞指苍穹。”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鬼神默护吉埌》:“ 吴塘山 滨临 太湖 ,两峰夹峙,为吾 锡 形胜之地。” 陈毅 《广东》诗:“ 百粤 自来形胜地,人民建设更生光。”

(4).指山川壮美之地。《旧唐书·司马承祯传》:“ 玄宗 令 承禎 於 王屋山 自选形胜,置坛室以居焉。”

(5).谓利用有利的形势制胜。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奇正》:“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以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

山家

(1).山野人家。《南史·贼臣传·侯景》:“山家小儿果攘背, 太极殿 前作虎视。”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饭射麋新。” 明 高启 《一剪梅·闲居》词:“竹门茅屋槿篱笆,道似田家,又似山家。”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三:“芳枳疎藤插架斜,居然风物似山家。”

(2).隐士。 宋 梅尧臣 《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诗:“一获山家赠,令吾媿汝曹。”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又古人名刺,相见后亦还之。 魏野 留 富郑公 名刺,作山家之宝,亦以 郑公 故,非通例也。” 魏野 ,见《宋史·隐逸传上》。

(3).泛指僧道者流。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三·吴东昇》:“年八十,临终作诗曰:‘……念我行藏无大过,请僧超度有何功?掘坑埋了平生愿,休信山家吉与凶。’”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鄢赵争宠》:“同去山家走一遭……实不相瞒,学生为老母有疾,特求 赤肚子 僊丹。”

(4).佛教天台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称。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宋代佛教》:“意见终于不能一致,而分裂为两派, 知礼 等称为山家,即称 晤恩 等为山外。”参见“ 山家宗 ”。

往往

(1) 每每;时常

往往而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老李往往工作到深夜才睡

(2) 处处;到处

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

卒中往往语。——《史记·陈涉世家》

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纷纷

吴王之弃其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梁军。——《史记·吴王濞列传》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汉书·司马迁传》

仙步

(1).仙人轻盈的步履。 晋 何劭 《杂诗》:“心虚体自轻,飘颻若仙步。”

(2).借称贵人的步子。 唐 杜审言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诗之三:“往往留仙步,登攀日易斜。”

登攀

攀登,努力向上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 *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