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闲居精舍呈正上人(即天后故宫)

作者:储光羲 朝代:唐代

原文

太室三招提,其趣皆不同。
不同非一趣,况是天游宫。
双岭前夹门,阁道复横空。
宝坊若花积,宛转不可穷。
流泉自成池,清松信饶风。
秋晏景气迥,皛明丹素功。
将近隐者邻,远与西山通。
大师假惠照,念以息微躬。

诗词问答

问:《至闲居精舍呈正上人(即天后故宫)》的作者是谁?答:储光羲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储光羲的名句有哪些?答:储光羲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36_44

参考注释

太室

亦作“ 大室 ”。1.太庙中央之室,亦指太庙。《书·洛诰》:“王入太室祼。” 孔 传:“太室,清庙。” 孔颖达 疏:“太室,室之大者,故为清庙。庙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坏。” 杜预 注:“大庙之室。”

(2).山名。即 嵩山 。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北。《左传·昭公四年》:“ 四岳 、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 陆德明 释文:“大室即中岳 嵩高山 也,在 豫州 。”《史记·楚世家》:“ 幽王 为 太室 之盟。” 裴駰 集解引 杜预 曰:“ 太室 , 中岳 也。”

招提

(1).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四:“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参阅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参见“ 拓提 ”。

(2).招引提携。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书》:“公今宦游半天下矣,两京又人物之渊,左顾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天游

亦作“ 天游 ”。1.谓放任自然。《庄子·外物》:“胞有重閬,心有天游。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豀;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 郭象 注:“游,不係也。” 成玄英 疏:“虚空,故自然之道游其中。” 金 宇文虚中 《滕惇礼斋心阁》诗:“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华》第四篇。” 清 金农 《樊口》诗:“尘祛持隐诀,松卧恣天游。”

(2).指帝王的游幸活动。 北齐 袁奭 《从驾游山》诗:“天游响仙蹕,春望动神衷。” 唐 沉佺期 《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诗:“天游戒东首,怀昔驻龙轩。” 唐 储光羲 《述华清宫》诗之三:“羣方趋顺动,百辟随天游。”

(3).谓在天空遨游。 明 刘基 《吊祖豫州赋》:“大鹏天游兮,燕雀谓女奚为?” 郭沫若 《恢复》诗:“当我的病是在危笃的时候,我曾希望过有把犀利的匕首,或者是一管灵巧的 * ,那我的灵魂也曾早赋天游。”

见“ 天游 ”。

阁道

(1).复道。《史记·秦始皇本纪》:“先作前殿 阿房 ,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 南山 。” 唐 王维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鑾舆迥出仙门柳,阁道迴看上苑花。”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药娘》:“二室遥隔半里许,通以阁道,如亘长虹于半空。”

(2).栈道。 三国 魏 曹操 《假徐晃节令》:“此阁道, 汉中 之险要咽喉也。” 唐 孙樵 《兴元新路记》:“自 白云驛 西,并涧皆阁道。” 元 萨都剌 《次韵虞伯生学士入蜀代祀》:“阁道蹴云衣有润, 蜀 天漏雨石无泥。”

(3).星名。属奎宿。《史记·天官书》:“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右五星曰天棓,后六星絶汉抵营室,曰阁道。” 张守节 正义:“阁道六星在王良北,飞阁之道。” 清 钱谦益 《吴祖洲八十序》:“身虽引退,其声光气象尤映望于钩陈、阁道之间。”

横空

(1) 横越天空

横空霹雳

(2) 弥漫空中

横空杀气

宝坊

对寺院的美称。《大集经·璎珞品》:“尔时世尊,至宝坊中昇师子座。”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书》:“鸣银鼓於宝坊,转金轮於香地。” 唐 李峤 《为魏国北寺西寺请迎寺额表》:“襜帷辙跡之所,尽建宝坊;南北东西之域,咸修法宇,佛刹周於天壤,寺名因於国号。” 宋 黄庭坚 《题落星寺》诗:“星宫游空何时落?着地亦化为宝坊。”

宛转

(1) 圆场;圆成

店主八折了五两银子,没处取讨,索性做个宛转。——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2) 辗转

路宛转石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宛转而不卧

(3) 婉转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流泉

(1).流动的泉水。《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 庭坚 被酒豪甚,竟脱巾髽髻,裸立流泉之衝,且高唱《濯缨》之章。” 碧野 《雪路云程》:“这石潭是由群山上的雪水流泉汇成的。”

(2).古代钱币名。泛指钱币。《隋书·刑法志》:“公平难遇其人,流泉易启其齿。”

晏景

傍晚。 宋 梅尧臣 《送茂芝上人归姑苏》诗:“晏景託孤艇,倦飞还旧林。”

素功

(1).施以白彩;不加雕饰。《周礼·考工记·画繢》:“凡画繢之事,后素功。” 郑玄 注:“素,白采也,后布之以其易渍污也。”《周礼·考工记·玉人》:“璋邸射素功,以祀山川,以致稍餼。”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素功,无瑑饰也。” 孙诒让 正义:“ 郑司农 云‘素功,无瑑饰也’者,《礼器》云‘大圭不瑑’、‘此以素为贵也’,是素即不瑑之谓。素功与画繢之事同,彼布帛则为白采,此玉则为无瑑饰。”

(2).引申为不彩绘、不雕镂、不用华饰之谓。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有所欿于 徐 庾 ,而深悼北人之效法者,失其軼丽,而祗党莽,不就报章,欲因素功以为绚乎。”

(3).素王之功德。《汉书·梅福传》:“今陛下诚能据 仲尼 之素功,以封其子孙,则国家必获其福。” 颜师古 注:“素功,素王之功也。”参见“ 素王 ”。

将近

将要接近某数字或情况

中国有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西山

(1).西方的山。《易·随》:“王用享于西山。”引申为日入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三:“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餘暉。”《文选·李密<陈情事表>》:“但以 刘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李善 注引 扬雄 《反骚》:“临 汨罗 而自陨兮,恐日薄於西山。”

(2).山名。指 首阳山 。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相传 伯夷 、 叔齐 隐居于此。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八:“是以吞纵之彊不能反蹈海之志,漂櫓之威不能降 西山 之节。”参见“ 西山饿夫 ”。

(3).山名。在 江西省 新建县 西,一名 南昌山 ,即古 散原山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画栋朝飞 南浦 云,珠帘暮捲 西山 雨。”

(4).山名。在 四川省 北部,为 岷山 主峰。也称 雪岭 。 唐 李白 《思边》诗:“今岁何时妾忆君, 西山 白雪暗 秦 云。” 唐 杜甫 《野望》诗:“ 西山 白雪 三城 戍, 南浦 清江 万里桥 。”

(5).山名。 北京市 西郊群山的总称。南起 拒马山 ,西北接 军都山 。有 百花山 、 灵山 、 妙峰山 、 香山 、 翠微山 、 卢师山 、 玉泉山 等峰,林泉清幽,为京郊名胜地。

(6).山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南, 滇池 西岸,一称 睡佛山 。有 华亭寺 、 太华寺 、 三清阁 、 龙门 诸胜和 聂耳 墓、 李公朴 的衣冠冢。风景优美,有“睡美人”之称。

(7).山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即 洞庭西山 ,古称 包山 ,为 太湖 中最大岛屿。有 缥缈峰 、 销夏湾 、 林屋洞 诸名胜。

大师

(1) 指造诣深、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艺术家、棋手等

象棋大师

(2) 佛的十尊号之一。即天人师。佛教徒称佛,也用作对和尚的尊称

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史记·伏生列传》

微躬

谦词。卑贱的身子。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绵四代於兹日,盈百祀於微躬。” 唐 许浑 《泛溪》诗:“纔应毕婚嫁,还此息微躬。” 宋 郭祥正 《金山行》:“百年形影浪自苦,便欲此地安微躬。”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