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前书院中寄季平

作者:郑刚中 朝代:宋代

寺前书院中寄季平原文

已投幽僻避尘坌,更向檐头著小门。
满案韦编供白书,一炉柏子对黄昏。
后生秀爽惭无补,旧学荒凉喜再温。
此外清愁是何许,杜诗韩笔少人伦。

诗词问答

问:寺前书院中寄季平的作者是谁?答:郑刚中
问:寺前书院中寄季平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郑刚中的名句有哪些?答:郑刚中名句大全

郑刚中寺前书院中寄季平书法欣赏

郑刚中寺前书院中寄季平书法作品欣赏
寺前书院中寄季平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幽僻

幽静偏僻

幽僻的山沟

避尘

(1).《晋书·王导传》:“时 亮 ﹝ 庾亮 ﹞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 导 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曰:‘ 元规 尘污人。’”后以“避尘”指代其事。 明 夏完淳 《大哀赋》:“但知 安石 ( 谢安 )之赌墅,何止 元规 ( 庾亮 )之避尘。”

(2).避开尘俗。 明 袁宏道 《偶成》诗:“佛大刚盈尺,山高也避尘。”

檐头

屋檐的边沿

檐头下冻了许多小冰柱

韦编

(1).古代用竹简书写,用皮绳编缀称“韦编”。《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絶。”后以“韦编”借指《易》。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每览韦编,思弘大《易》。” 唐 许浑 《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诗:“ 紫霄峯 下絶韦编,旧隐 相如 结韈前。”自注:“ 元君 旧隐 庐山 学《易》。”

(2).泛指古籍。 唐 周弘亮 《除夜书情》诗:“还伤知候客,花景对韦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今汝萤火曾亲,蠹书堪读,可将玉管,从事韦编。”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始点漆於韦编,继操刀於简版。”参见“ 韦编三絶 ”。

白书

(1).削去树皮,在白色树干上写的字。《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庞涓 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仍钻火烛之。”

(2).禀告;陈述。 唐 道宣 《续高僧传·释经三·慧净》:“略申片意,谨此白书。”

柏子

即柏子香。 明 徐霖 《绣襦记·竹林祈嗣》:“瑞草满瑶阶,白鹤飞来,香焚柏子碧云开。” 清 澹归 《风流子·上元风雨》词:“吾无恙,一炉焚柏子,七盌覆松涛。”参见“ 柏子香 ”。

黄昏

(1) 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这段时间

奄奄黄昏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渐黄昏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2) 见“傍晚”

后生

(1) 少年时代与壮年期之间任何年龄的男子

(2) 青年男子,小伙子

(3) 相貌年轻

他长得后生,看不出是四十岁的人

秀爽

犹秀朗。秀美爽朗。《新唐书·赵彦昭传》:“ 彦昭 少豪迈,风骨秀爽。”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张女夙慧》:“ 顺天 张万户 德明 第八女,小字 度娥 ,资质秀爽,眼尾入髩。”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摩诃庵》:“登楼一望,川原如织, 西山 逼面而来,苍翠秀爽之色似欲与人衣袂接。”

无补

没有补益,无益

这样恐怕无补于事

旧学

(1) 指我国未受近代西方文化影响前固有的学术

(2) 旧时所学的知识

荒凉

荒芜冷落。形容旷野无人的景况

一个荒凉的村庄

此外

(1) 除此以外

(2) 在已提到的东西上外加的事情

此外,还可以使这个小机件用来压印可爱的浮雕图案

清愁

凄凉的愁闷情绪。 宋 陆游 《枕上作》诗:“犹有少年风味在, 吴 笺著句写清愁。” 清 龚自珍 《湘月·壬申夏》词:“纔见一抹斜阳,半隄香草,顿惹清愁起。” 戴望舒 《烦忧》诗:“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何许

什么;哪里

陈留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后汉书·陈留老父传》

不知何许人。——明· 魏禧《大铁椎传》

贾二是何许人,竟敢搞到我的头上来了

杜诗

指 唐 代大诗人 杜甫 的诗或诗集。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旧 蜀 本 杜 诗并无註释。” 巴金 《家》二四:“ 杜 诗説:‘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少人

(1).轻视人。《鹖冠子·武灵王》:“少人而自至。” 陆佃 注:“狭人而自以为至。”

(2).少数人。《三国志·魏志·刘劭传》:“贼众新至,心专气鋭。 宠 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不必能制。”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