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达臣挽词二首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代

曾达臣挽词二首原文

珠冻兰溪水,冰封玉笥山。
是翁元不死,蜕骨此中间。
书尽今存否?仪刑香莫攀。
端令郡博士,陟岵泪班班。

诗词问答

问:曾达臣挽词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问:曾达臣挽词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杨万里的名句有哪些?答:杨万里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溪水

指从山里流出来的水流。《三国志·吴志·朱桓传》:“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所,广三十餘丈,深者八九尺,浅者半之,诸军勒兵渡去, 桓 自断后。” 唐 王建 《赠华州郑大夫》诗:“ 少华 山云当驛起,小敷溪水入城流。” 丁玲 《梦珂》:“从山顶流下许多条溪水,又清,又亮,又甜。”

冰封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 * 《沁园春·雪》

指江、河等冰冻覆盖

冰封雪冻

玉笥

(1).华美的盛衣食之竹箱。 南朝 梁 刘孝威 《拟古》诗:“青铺緑璅琉璃扉,琼筵玉笥金缕衣。”

(2).传说中的玉筐。《太平广记》卷三九七引《玉笥山录》:“天感其诚,乃降白玉笥置坛上。 武帝 遣使取之,至其坛,则飘风大震,捲玉笥而去。”

(3).指帝祚。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其后金行受命,玉笥南迁。”

(4).山名。在 湖南 湘阴县 东北,相传 屈原 放逐于此而作《九歌》,上有 屈子祠 。 南朝 梁 张缅 《南征赋》:“ 玉笥 登之而却老,金人植杖以尊泉。” 清 朱孝臧 《庆 * 》词:“断云 玉笥 ,感词客,依稀有灵。”

(5).山名。在 江西 永新县 。道家称为仙居之所。《云笈七籤》卷二七:“三十六小洞天……第十七 玉笥山洞 ,周廻一百二十里,名曰太玄法乐天。在 吉州 永新县 ,真人 梁伯鸞 主之。” 宋 苏辙 《青词·阁皂》:“过 临江 ,近瞻 阁皁 ,遥望 玉笥 ,诚心惕然。”

(6).山名。在 浙江 。 唐 方干 《思越中旧游寄友》诗:“断臂青猿啼 玉笥 ,成行白鸟下 耶溪 。” 宋 陆游 《游镜湖》诗:“超然登 玉笥 ,及此烟月夕。”自注:“ 玉笥峯 在 会稽山 南。”

蜕骨

(1).脱骨。《《初学记》卷三十引 三国 魏 曹植 《神龟赋》》:“虵折鳞於平皋,龙蜕骨於深谷。”蜕,一本作“ 脱 ”。 唐 李绅 《灵蛇见少林寺》诗:“已应蜕骨风雷后,岂效衔珠草莽閒。”

(2).灵魂升天后的骸骨。多用于道教徒。 宋 苏轼 《昭灵侯庙碑》:“庙有穴五,往往见变异,出云雨。或投器穴中,则见於池,而近岁有得蜕骨於池者,金声玉质,轻重不常,今藏庙中。” 明 唐顺之 《与姜编修廷善书》:“ 崇安 、 建阳 之间诚是仙灵窟宅,昔人蜕骨,在在有之。”

中间

(1) 中心

中间突破

(2) 在事物两端之间或两个事物之间

中间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坐在他们两个中间

(3) 在里面

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

仪刑

(1) 效法;法式

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诗·大雅·文王》

(2) 朱熹集传:“仪,象;刑,法。”

(3) 典范,典型

郡博士

府学学官。 清 侯方域 《重修书院碑记》:“凡书院之为舍者几楹,其侵而居之者几何家……各以闻以付郡博士收而掌焉。”亦省称“ 郡博 ”。 清 赵翼 有《酬啬生郡博》诗。

陟岵

(1).《诗·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后因以“陟岵”为思念父亲之典。《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荀爽 恐其名高致祸,欲令屈节以全乱世,为书貽曰:‘久废过庭,不闻善诱,陟岵瞻望,惟日为岁。’” 李贤 注:“ 爽 致敬於 膺 ,故以父为喻也。” 宋 王安石 《送子思兄参惠州军》诗:“送君强成歌,陟岵翻感激。”

(2).借指父亲。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四》:“某自罹陟岵之忧,庐深山莫与往来。”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鹤楼赴义》:“趋庭教,陟岵思,望断 衡阳 季子 悲。” 清 钱谦益 《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张振秀父绍泰加赠清吏司员外郎制》:“用以著资庭之报,庶几慰陟岵之思。”

(3).借指父亲谢世。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仇竹屏》:“捧誥趋庭日,中途陟岵悲。兼之诸弟谢,奈此藐孤遗。”

班班

(1).明显貌;显著貌。《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余畏禁,不敢班班显言,窃为《穷鸟赋》一篇。” 李贤 注:“班班,明貌。” 唐 刘禹锡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序:“读史书,自 黄帝 至 吴 魏 间,班班能言之。” 明 宋濂 《游涂荆二山记》:“ 梁 魏 交鬭时,就山筑堰以灌 寿春 ,其遗蹟犹班班可见。”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五章:“及 光武 好之(占验派),其流愈鬯, 东京 儒者 张衡 、 郎顗 最称名家, 襄楷 、 蔡邕 、 杨厚 等亦班班焉。”

(2).络绎不绝貌;盛多貌。《后汉书·五行志一》:“车班班,入 河间 者,言上将崩,乘舆班班入 河间 迎 灵帝 也。”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 齐 紈 鲁 縞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仇兆鳌 注:“言商贾不絶於道。” 宋 陈亮 《皇帝正谢表》:“济济朋来,班班颖脱,以须选择,不使弃遗。” 明 唐寅 《姑苏八咏》之五:“响屧长廊故几间,于今惟见草班班。”

(3).犹彬彬。文质兼备貌。 汉 扬雄 《太玄·文》:“文质班班,万物粲然。”《晋书·索靖传》:“忽班班而成章,信奇妙之焕烂。”

(4).斑点众多貌。班,通“ 斑 ”。 唐 白居易 《山中五绝句·石上苔》:“漠漠班班石上苔,幽芳静緑絶纤埃。”一本作“ 斑斑 ”。 宋 王安石 《招叶致远》诗:“ 白下 、 长干 一水间,竹匀新笋已班班。” 金 元好问 《杏花杂诗》之十一:“小雨班班晓未匀,烟光水色画难真。” 明 方孝孺 《游清泉山记》:“至其脊,有怪石二,半陷於土,蘚深碧色,鳞生其上,班班可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