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请宴

作者:李雯 朝代:明代

踏莎行·请宴原文

粉傅何郎,香薰荀令,帽檐低亚花枝并。

频将宜称问双鬓,画帘吹动风流影。

鹊尾银屏,龙涎金鼎,乘鸾指刻成佳倩。

春阴立尽海棠东,合欢心事从头整。

诗词问答

问:踏莎行·请宴的作者是谁?答:李雯
问:踏莎行·请宴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李雯的名句有哪些?答:李雯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参考注释

何郎

(1). 三国 魏 驸马 何晏 仪容俊美,平日喜修饰,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人称“傅粉 何郎 ”。后即以“何郎”称喜欢修饰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见《世说新语·容止》、《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裴松之 注引《魏略》。 唐 宋璟 《梅花赋》:“儼如傅粉,是谓 何郎 。” 唐 许浑 《夏日戏题郭别驾东堂》诗:“犹恐 何郎 热,冰生白玉盘。”

(2).借作驸马的美称。 唐 刘禹锡 《题于家公主旧宅》诗:“ 何郎 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3).指 南朝 梁 诗人 何逊 。 何逊 青年时即以文学著称,为当时名流所称道。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三:“雾夕咏芙蕖, 何郎 得意初。”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维扬作》词:“甚都无人诵, 何郎 诗句,也无人报,书记平安。” 明 高启 《梅花》诗之一:“自去 何郎 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4).借指才高的年轻男子。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七折:“ 何郎 俊才调凌云, 谢女 艳容华濯露。”

帽檐

帽盖;帽子前端或四周的突出部分

低亚

(1).低垂。亚,低压。 宋 孙浩然 《离亭燕》词:“天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良夜迢迢,闲庭寂静,花枝低亚。” 清 陈维崧 《河传·黄蔷薇》词:“樱桃已谢,牡丹开罢,蔷薇满榭。夕阳漫漫,一架低亚,檀痕污粉帕。” 鲁迅 《野草·秋夜》:“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

(2).谓不稳妥,不慎重。 明 汤显祖 《紫钗记·哭收钗燕》:“灯影里挑心非正大,坠釵儿纳采真低亚。就里有些怕,易相交必定意情杂,容易撇人下。”

(3).低哑,声音低而涩滞嘶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更愁闻百花深处,鶯声低亚。”

花枝

(1).开有花的枝条。 唐 王维 《晚春归思》诗:“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浅印花鞋小,斜插花枝鬢欲烧。” 萧红 《夏夜》:“她过来似用手打我,嘴里似乎咒我,她依过的那花枝,立刻摇闪不定了。”

(2).比喻美女。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宋 张景修 《虞美人》词:“旁人应笑髯公老,独爱花枝好。” 清 唐孙华 《五舫诗为同年狄向涛太史赋》:“花枝斜倚镜臺前,晚妆人倦娇相向。”

宜称

适当(的状态);合适;相宜。 汉 贾谊 《新书·容经》:“故身之倨佝,手之高下,颜色声气,各有宜称,所以明尊卑,别疏戚也。”《汉书·文帝纪》:“丞相 平 等皆曰:‘臣伏计之,大王奉 高祖 宗庙最宜称。’” 唐 元稹 《杨嗣复授尚书兵部郎中制》:“然而操剸吏事,细大无遗,用副虚求,允谓宜称。” 唐 韩偓 《新上头》诗:“学梳鬆鬢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为要好多心转惑,徧将宜称问傍人。”

画帘

有画饰的帘子。 唐 杜牧 《怀锺陵旧游》诗之三:“一声明月採莲女,四面朱楼卷画帘。” 宋 晏几道 《菩萨蛮》词之三:“红日又平西,画帘遮燕泥。” 廖仲恺 《临江仙·题柳亚子江楼秋思图》词:“万里 长江 排闥入,画帘高卷秋明,西风鱸膾耐人寻。”

吹动

(1) 依靠或者好像依靠风的推动而使其移动或轻轻过去

一阵小热风吹动云块朝另一处斜坡飘去

(2) 用风的力量使向前运动

贸易风吹动赤道气流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鹊尾

(1).“鹊尾炉”的略称。亦泛指香炉。 宋 姚述尧 《念奴娇·瑞香》词:“醉面匀红,香囊暗惹,鹊尾烟频炷。” 元 王逢 《雨坐梧溪精舍》诗:“别巷鶯声歇,香烟鹊尾横。” 清 陈玉堪 《摸鱼儿·落花》词:“伤春瘦,宝篆慵飘鹊尾。”

(2).地名。 安徽 铜陵 至 繁昌 长江 中,有 鹊洲 。 鹊头 为 铜陵 西南 鹊头山 , 鹊尾 为 繁昌 东北 三山 。《宋书·张兴世传》:“时臺军据 赭圻 ,南贼屯 鹊尾 ,相持久不决。”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 吴王 旧邑, 楚国 先封, 江 廻 鹊尾 之城,山枕海根之治。” 清 吴伟业 《读史杂感》诗:“六师屯 鹊尾 ,双闕表 牛头 。” 吴翌凤 笺注引 冯智舒 《纲目质寔》:“ 鹊尾 ,渚名,在 庐州府 舒城县 治西北。”

银屏

(1) 电视 * 的荧光屏

银屏内外

(2) 又称“荧屏”

龙涎

见“ 龙涎香 ”。

金鼎

(1).黄金炊具。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

(2).为鼎类炊具的美称。 宋 陈师道 《满庭芳·咏茶》词:“华堂静,松风竹雪,金鼎沸湲潺。”

(3).特指道士炼丹之鼎炉。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琉璃作盌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 唐 聂夷中 《访嵩阳道士不遇》诗:“先生五岳游,文焰灭金鼎。” 唐 吕岩 《渔父·神异》词:“金鼎内,迴朦朧。换骨添筋处处通。”

(4).借指炼丹或炼丹之术。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愿弃了升斗微官,早学那刀圭金鼎。”

(5).指九鼎。古代传说 夏 铸九鼎,奉为传国之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夏 铸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肃慎 之楛矢。”《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旄头翫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后亦用以喻指国家宰辅大臣。 宋 曾巩 《送沉谏议》诗:“金鼎盐梅须大用,九霄应已梦仪刑。” 元 李献卿 《刘寓叔先生挽诗》:“便调金鼎佐无为,凤池坐数 汾阳 考。”

(6).鼎形的金香炉。《红楼梦》第七六回:“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乘鸾

(1).传说 春秋 时 秦 有 萧史 善 * , 穆公 女 弄玉 慕之, 穆公 遂以女妻之。 史 教 玉 学箫作凤鸣声,后凤凰飞止其家, 穆公 为作凤台。一日,夫妇俱乘凤凰升天而去。见 汉 刘向 《列仙传》。鸾凤统类,后因以“乘鸞”比喻成仙。 北周 庾信 《后魏骠骑将军荆州刺史贺拔夫人元氏墓志铭》:“既异乘鸞,翻然永去;虽非舞鹤,即掩泉门。” 唐 李群玉 《玉真观》诗:“高情帝女慕乘鸞,紺髮初簪玉叶冠。”《西游记》第六二回:“乘鸞登紫府,跨鹤赴 瀛洲 。”

(2).比喻求得佳偶。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还问取雨香云艷,燕语鶯啼,好遂吹簫愿,喜嬴臺乘鸞风便。”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有多少官媒押定在乌纱后,不到乘鸞也死不休。”

(3).犹言仙逝。死的婉词。 宋 曾巩 《郧口》诗:“风光满眼宛如昨,故人乘鸞独腾騫。”

佳倩

犹佳婿。 清 阮大铖 《燕子笺·双逅》:“果翩翩,风标济楚才华赡,佳倩殊堪慰暮年。”

春阴

(1).春季天阴时空中的阴气。 南朝 梁简文帝 《侍游新亭应令诗》:“沙文浪中积,春阴江上来。” 宋 陈与义 《寓居刘仓廨中晚步过郑仓台上》诗:“世事纷纷人易老,春阴漠漠絮飞迟。”

(2).指春季阴天。 鲁迅 《彷徨·长明灯》:“春阴的下午, 吉光屯 唯一的茶馆子里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

(3).春日的时光。 唐 郑谷 《水轩》诗:“杨花满牀席,搔首度春阴。”

(4).春日花木的荫翳。 唐 杜甫 《假山》诗:“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 元 虞集 《正月十一日朝回即事》诗:“宫树春阴合,霓旌拂曙来。”

海棠

(1)

(2) 即海棠树,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该植物所结果实

心事

心里盘算、思虑的事(多指感到为难的)

从头

(1) 从开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 * 《忆秦娥·娄山关》

(2) 重新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