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钱仲耕运使

作者:孙应时 朝代:宋代

挽钱仲耕运使原文

乐易无畦畛,宽平不细苛。
人才随世狭,时望独公多。
献纳开丹禁,风神照紫荷。
谁令终远外,百岁转蓬科。

诗词问答

问:挽钱仲耕运使的作者是谁?答:孙应时
问:挽钱仲耕运使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孙应时的名句有哪些?答:孙应时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乐易

和乐平易。《荀子·荣辱》:“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杨倞 注:“乐易,欢乐平易也,《诗》所谓愷悌者也。”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公正直方严,中心乐易,秪慎所职,治人以明,事神以诚。” 宋 欧阳修 《梅圣俞墓志铭》:“ 圣俞 为人仁厚乐易,未尝忤於物。” 清 刘大櫆 《中书舍人程君墓志铭》:“然君之与人,外虽乐易,而性刚以严,不能随人为是非然否,惟义之从。”

畦畛

(1).田间的界道。 宋 黄庭坚 《过家》诗:“宰木鬱苍苍,田园变畦畛。” 明 何景明 《水车赋》:“恩及畦畛,量兼斗筲。” 清 魏源 《客怀柬龚定盦舍人》诗之一:“门前临大道,石坂成畦畛。”

(2).界限;隔阂。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高士例须怜麴糵,丈夫终莫生畦畛。” 宋 沉括 《东作坊使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王君墓志铭》:“君生平倜儻,好大节,以功名自许,待人不为畦畛,轻施与,无所计较。”《金史·元德明传》:“自幼嗜读书,口不言世俗鄙事,乐易无畦畛,布衣蔬食,处之自若。” 清 姚鼐 《歙胡孝廉墓志铭》:“君性仁厚,与物无畦畛。”

(3).格式;常规。 宋 吕本中 《紫微诗话》:“ 晁叔用 尝作《廷珪墨诗》,脱去世俗畦畛, 高秀寳 深称之。” 金 元好问 《答聪上人书》:“上人天资高,内学富,其笔势纵横,固已出时人畦畛之外。”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下:“我朝草书以 张东海 为最,盖其操纵闔闢无不如意,且姿态横发,不袭前人畦畛。”

宽平

(1).指宽阔平坦之处。《荀子·赋》:“此夫安宽平而危险隘者邪?”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黄河》:“有以为宜徙之宽平者, 王横 之説是也。”

(2).宽仁公平。《后汉书·郭躬传》:“ 躬 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新唐书·刑法志》:“盖自 高祖 、 太宗 除 隋 虐乱,治以宽平,民乐其安,重於犯法,致治之美,几乎三代之盛时。” 清 吴定 《吴殿麟程巽行传》:“仲豪迈峻厉,君宽平恂恂长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 隋文帝 对待民众比较宽平。五八一年,制定 隋 律,废除前朝酷刑。”

细苛

烦琐苛刻。《汉书·汲黯传》:“ 黯 学 黄 老 言,治官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细苛。”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天地易简,而惧以细苛,是更所以为逆也。”《新唐书·崔纵传》:“ 纵 治简易,蠲略细苛。”

人才

(1) 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

争夺高科技人才

(2) 指美丽的容貌

颇有几分人才

(3) 也作“人材”

时望

(1).当时的声望。《晋书·桓冲传》:“ 谢安 以时望辅政,为羣情所归。”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九:“守纪律,好榜样;走私絶,负时望。”

(2).指当时有威信有声望的人。《晋书·桓冲传》:“或劝 冲 诛除时望,专执权衡。” 宋 曾巩 《寄致仕欧阳少师》诗:“龙卧倾时望,鸿冥耸士伦。”《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 王绪 説 国宝 矫相王之命召 王珣 、 车胤 杀之,以除时望。”

献纳

(1) 委婉的提出意见以供接受、采纳

(2) 无代价地把东西献出

献纳金银

丹禁

指帝王所住的紫禁城。《隋书·百官志上》:“殿中将军、武骑之职,皆以分司丹禁,侍衞左右。” 唐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诗:“凤凰丹禁里,衔出紫泥书。” 王琦 注引《潜确居类书》:“天子所居曰禁,以丹涂壁,故曰丹禁。亦曰紫禁。” 宋 欧阳修 《夜宿中书东阁》诗:“今夜静听丹禁漏,尚疑身在玉堂中。” 宋 黄庭坚 《下水船》词:“总领神仙侣,齐到青云歧路。丹禁风微,咫尺諦闻天语。”

风神

(1).风采;神态。《晋书·裴楷传》:“ 楷 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羣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上为皇孙时,风神秀异,英姿雋迈。”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余见 周昉 、 李龙眠 及近代 仇实父 诸美人图,皆穠髮丰肌,衣粧稠迭,一种风神媚态,畧无彷彿。” 王统照 《号声》:“长叶子的美人蕉在椭圆形的蓝色水盂内摇曳着幽媚含笑的姿态,也似乎装点出特有的 日本 妇女婀娜的风神。”

(2).指艺术作品的文采神韵。《南史·褚彦回传》:“ 彦回 援琴奏《别鵠》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明 唐顺之 《题夏中书画竹》诗:“中书醉墨满人间,此幅风神更不俗。”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其词随语成韵,随韵成趣,不假雕琢,而意志自深,风神或近 楚 《骚》。”

紫荷

古时尚书令、仆射、尚书等高官朝服外负于左肩上的紫色囊。《宋书·礼志五》:“尚书令、僕射、尚书手板头復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名笏。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缀之朝服外,俗呼曰紫荷。或云 汉 代以盛奏事,负荷以行,未详也。”《南齐书·舆服志》:“﹝尚书令、僕射、尚书﹞其肩上紫袷囊,名曰契囊,世呼曰紫荷。” 元 马祖常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诗》:“香灺沉银叶,衣裾佩紫荷。”

令终

(1).谓保持善名而死。《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公尸嘉告。” 郑玄 笺:“令,善也。天既助女以光明之道,又使之长有高明之誉,而以善名终,是其长也。” 宋 王禹偁 《刻石为丘行恭赞》:“患难之际,我无苟免;理平之世,我惟令终。青史之上,人谁我同?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报应之爽》:“其后高朗令终,为一代之贤臣,吁,亦异矣!”

(2).谓尽天年而寿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君子令终定諡,事极理哀,故宾之慰主,以至到为言也。” 周振甫 注:“令终:善终,寿终。” 宋 孔平仲 《续世说·识鉴》:“ 王 、 杨 、 卢 、 骆 ,谓之四杰。 裴行俭 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 勃 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杨子 沉静,应至令长,餘得令终为幸。’” 清 钱谦益 《太祖实录辨证一》:“刑牲与盟,饮血而呕,知其怀贰,必不令终矣。”

(3).指事情完美地终结。《三国志·魏志·明悼毛皇后传》:“ 曹氏 自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然后职内事,君听外政,其道相由而成,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终者也,殆必由此亡国丧祀矣!”《文选·嵇康<琴赋>》:“既丰赡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终,嗟姣妙以弘丽,何变态之无穷。” 李善 注引《封禅书》:“岂不善始善终哉!”

远外

指边远地区。《宋书·谢晦传》:“到任以来,首尾三载,虽形在远外,心係本朝,事无大小,动皆咨启。”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谢惠国坐亡》:“削其封爵,夺其恩数……至欲謫至远外,祸且不测。”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七:“朕一衣一食,不忘下人之艰,犹於咫尺不能有济,何况远外。”

疏远,不亲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长沙王 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

百岁

(1).百年。指长时间。《鹖冠子·近迭》:“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 唐 韩愈 孟郊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 周立波 《金戒指》:“人生百岁也是死,何处黄土不埋人?”

(2).终身;毕生。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七折:“愿齐眉廝守,百岁和睦。”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孝女》:“保佑老父沉疴速起,百岁康强。”

(3).死的讳称。《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吕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诗:“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宋 苏轼 《汉高帝论》:“天下望以为君,虽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岁后,谁肯北面事 戚姬 子乎?”

转蓬

随风飘转的蓬草。《后汉书·舆服志》:“上古圣人,见转蓬始知为轮。”《文选·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颻随长风。” 李善 注引《说苑》:“ 鲁哀公 曰:秋蓬恶其本根,美其枝叶,秋风一起,根本拔矣。” 唐 岑参 《送祁乐归河东》诗:“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打击不算大,狼狈如转蓬。”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