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胜轩

作者:白玉蟾 朝代:宋代

题清胜轩原文

满林幽竹夜来风,南极一点飞寒空。
玉炉异香绕琳宫,此间知有神仙翁。
清胜轩中颇幽绝,白须道士持檀笏。
眉毛掀起溪上云,眼光烁破峰头月。
琼房壁上挂瑶琴,把剑舞罢千古心。
蓬莱一别醉吹笛,今日一见歌长吟。
天只呵道绿烟起,满前工赵皆珠履。
倦虬缩尾青蛇死,弹指倾倒天河水。
砂篆一挥走神鬼,雷电霹雳动天地。
信知妙用古所无,犹未收拾归天衢。
月冷风清白鹤唳,宝旛飞霞绕玉壶。
武夷散人好诗酒,昔者见君今番又。

诗词问答

问:题清胜轩的作者是谁?答:白玉蟾
问:题清胜轩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题清胜轩是什么体裁?答:七古
问:白玉蟾的名句有哪些?答:白玉蟾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林幽

山林僻静之处。 清 陈沆 《丁丑十一月默深留长沙聚旬馀得诗》之四:“热士趋势要,冷士趣林幽,所趋异 楚 越 ,各抱无涯忧。”

夜来

(1) 〈方〉∶昨天

(2) 夜里

南极

(1)

(2) (1)∶从地球上最南端所看到的天顶 (2)∶地球上最南的一点,地轴的南端

(3) 磁铁自由悬挂时指向南方的磁极

一点

(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玉炉

亦作“ 玉鑪 ”。 1.熏炉的美称。 唐 胡杲 《七老会》诗:“霜鬢不嫌杯酒兴,白头仍爱玉炉熏。” 后蜀 毛文锡 《虞美人》词:“玉鑪香暖频添炷,满地飘轻絮。” 宋 李清照 《浣溪沙》词:“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裊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鈿。” 清 纳兰性德 《玉连环影》词:“掩屏山,玉炉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2).道家炼丹炉。 唐 吕岩 《敲爻歌》:“铅初就,汞初生,玉炉金鼎未经烹。”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四七:“摆撼乾坤金剑吼,烹煎日月玉炉红。”

异香

浓烈奇特的香味

异香扑鼻

琳宫

仙宫。亦为道观、殿堂之美称。《初学记》卷二三引《空洞灵章经》:“众圣集琳宫, 金母 命清歌。”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二十:“ 上元 降玉闥, 王母 开琳宫。” 宋 赵师侠 《水调歌头·龙帅宴王公明》词:“琳宫香火缘在,还近 玉皇 家。” 元 曹之谦 《宿云台观》诗:“趍程疲永路,记宿喜琳宫。” 清 顾炎武 《华阴县朱子祠堂上梁文》:“睇琳宫之绚烂,悲木鐸之幽沉。”

此间

此地

此间已有传闻

神仙

(1) 神话中指能力非凡、超脱尘世、长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梅花岭记》

(2) 道家指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清胜

(1).清雅优美。《世说新语·识鉴》“此儿有异,顾吾老不见其大耳”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卫玠别传》:“ 玠 有虚令之秀,清胜之气。”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石曼卿》:“不若 胡武平 《咏白牡丹诗》云‘璧堂月冷难成寐,翠幄风多不奈寒。’其语意清胜,过 裴璘 远矣。” 明 文徵明 《<南濠居士诗话>序》:“君於诗别具一识,世之谈者,或 元 人为宗,而君雅意於 宋 ,谓必音韵清胜。”

(2).用为对人问候的敬辞。 宋 苏轼 《答水陆通长老书》之一:“近过 苏臺 ,不得一见而别,深为耿耿。专人来辱书,且喜法履清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异日, 红娘 復至,曰:‘夫人致意先生,今夜文候清胜。’”

幽绝

清幽殊绝。《后汉书·苏不韦传》:“城闕天阻,宫府幽絶,埃尘所不能过,雾露所不能沾。” 唐 白行简 《李娃传》:“﹝院中﹞有山亭,竹树葱蒨,池榭幽絶。”

白须

见“ 白鬚 ”。

亦作“ 白须 ”。白色的胡须。形容年老。 唐 元稹 《西归绝句》之十:“寒窗风雪拥深炉,彼此相伤指白鬚。” 宋 苏轼 《赠黄山人》诗:“倦游不拟谈玄牝,示病何妨出白须。”一本作“ 白鬚 ”。 宋 陆游 《一年老一年》诗:“平生常笑 愚公 愚,欲栽堕齿染白须。”一本作“ 白鬚 ”。 牛放 《鄂尔多斯草原》:“老牧人,白发连着白须,静静地呷着奶茶。”

道士

(1) 指崇奉道教而又从事教务的人

那道士又执令牌,烧了符檄。——《西游记》

(2) 修佛道之士的略称。魏晋时指和尚

佛教初传此方,呼僧为道士。——《盂兰盆经疏下》

眉毛

眼眶上缘长的毛

眼光

(1) 视线

我讨厌他那种眼光

(2) 观察事物的能力;观点

眼光远大

峰头

1.亦作"峰头"。

2.峰顶。

瑶琴

用玉装饰的琴。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七:“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网罗。” 唐 王昌龄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诗:“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古琴品说》:“ 秦 汉 之间所製琴品,多饰以犀玉金彩,故有瑶琴、緑綺之号。” 清 方文 《石臼访韩元长》诗之四:“珠树秋先折,瑶琴我独伤。”

剑舞

中国汉族舞蹈。多为单人舞。舞者持单剑或双剑起舞,舞姿英武。历史悠久,汉代即有记载。今多保存在武术和传统戏曲中。

千古

(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吹笛

晋 向秀 《思旧赋》序:“余与 嵇康 、 吕安 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 嵇 志远而疎, 吕 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 虞渊 ,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因以“吹笛”为伤逝怀旧之典。 北周 庾信 《寄徐陵》诗:“莫待 山阳 路,空闻吹笛悲。”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二二:“病树枝颠天一握,为君吹笛上高楼。”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长吟

(1) 音调缓而长的吟咏

(2) 指虫鸟长声的鸣叫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呵道

亦作“ 呵导 ”。指封建时代官员外出时,引路差役喝令行人让路。亦泛指为权势者开路。 唐 裴铏 《传奇·马拯》:“此是倀鬼,被鬼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宋史·刘温叟传》:“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御楼也。” 元 顾瑛 《次铁雅先生无题韵》:“朱衣小队高呵道,粉笔新图徧写真。” 清 刘銮 《五石瓠·珠冠价》:“﹝尚书 张忻 夫人﹞行步出户,婢女呵导如官仪,则宫庭不足异矣。”

珠履

(1).珠饰之履。《史记·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 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 唐 储光羲 《同王维偶然作》诗之八:“宾客无多少,出入皆珠履。” 龚骞 《九秋诗》:“锦丝卧织双珠履,赤麟片片生秋水。”

(2).指有谋略的门客。 唐 武元衡 《送裴戡行军》诗:“珠履三千醉不欢,玉人犹苦夜冰寒。” 宋 陆游 《题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诗:“帐前犀甲罗十万,幕下珠履逾三千。” 明 孙梅锡 《琴心记·王孙作醵》:“身老爱才华,座上皆珠履。”

青蛇

(1).青色的蛇。《山海经·大荒北经》:“有 大人之国 , 釐 姓,黍食,有大青蛇、黄头、食麈。”《元史·刘秉直传》:“有青蛇蜿蜒而出,观者异之,辞神而还,行及数里,雷雨大至。”

(2).古宝剑名。亦泛指剑。 唐 白居易 《汉高皇帝亲斩白蛇赋》:“彼戮鲸鯢与截犀兕,未若我提青蛇而斩白蛇。”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一折:“则是这袖里青蛇胆气粗,怕甚么妖精物。”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观潮》:“青虵袖里藏,白鹤云中放,乾坤一壶春自广。”

弹指

极短时间

一弹指的工夫

倾倒

(1) 倒塌;倒下

教堂行将倾倒

(2) 心折,佩服

令君倾倒

(3) 使人倾心、爱慕

倾倒一时

倾倒全城年轻人

(4) 全部倒出;大量付出

倾倒了毕生心血

(5) 倾吐;畅谈

若得会面,彼此倾倒

河水

河里的水,含有碳酸盐、硫酸盐及钙等溶解物与海水主要含有氯化物和钠有区别

神鬼

神灵鬼怪

试问…那些陌生人是神鬼还是有血有肉的人

雷电

空中带电的云在放电时所发强光与声音

霹雳

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信知

深知,确知。 唐 杜甫 《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太平广记》卷九九引 唐 唐临 《冥报记·李大安》:“於是叹异,信知圣教不虚,遂加崇信焉。”

妙用

奇妙的作用或用处

妙用无穷

收拾

(1) 整理;布置;整顿

收拾房间

我一面应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故乡》

(2) 修理

收拾鞋子

收音机坏了,你给收拾收拾

(3) 料理

收拾庄稼

(4) 惩治

收拾这个坏蛋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变色龙》

(5) 杀死

非收拾了他不可

(6) 收敛

收拾起笑容

(7) 收拢;收揽

收拾人心

(8) 烹调

到厨下去收拾几样菜

(9) 准备

收拾行李

(10) 消除

收拾了忧愁

(11) 消灭

游击队只用了二十分钟就把据点里的敌人给收拾了

(12) 整治

国事遂不可收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天衢

(1).天空广阔,任意通行,如世之广衢,故称天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驭飞龙於天衢,驾騏驥於万里。” 唐 皎然 《奉陪郑使君谔游太湖至洞庭山登真观却望湖水》诗:“突兀盘水府,参差沓天衢。” 清 黄遵宪 《病中纪梦述梁任父》诗:“道逢两神人,排云上天衢。”

(2).京都。《文选·张衡<西京赋>》:“岂伊不虔思于天衢,岂伊不怀归于枌榆。” 刘良 注:“天衢, 洛阳 也。”《三国志·吴志·胡综传》:“远处 河朔 ,天衢隔絶。” 唐 陈子昂 《申宗人寃狱书》:“天衢得以清泰,万国得以欢寧。”

(3).指京都的大路。 唐 李贺 《汉唐姬饮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官受黜》:“尝跨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 岛 ( 贾岛 )忽吟曰:‘落叶满 长安 。’” 宋 梅尧臣 《送张著作孟侯宰上元》诗:“天衢车马跡,急若机上梭。”

(4).天之庇荫、福佑。衢,通“ 庥 ”。语出《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高亨 注:“衢读为‘庥’,庇荫。”

(5).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房四星,为明堂,天子布政之宫也……又为四表,中间为天衢,为天关,黄道之所经也。”

冷风

冷空气流通形成的风。比喻不合时宜的风凉话

一时冷风四起

清白

(1) 品行纯洁,没有污点

以清白相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清白女子

清白好汉

(2) 特指廉洁;不贪污

清白方正

清白奉公

(3) 清楚明白

说不清白

记不清白

(4) 明亮

一颗清白的大星

(5) 清秀白皙

一张清白的瘦脸

(6) 旧指未操所谓卑贱职业的

本族亲友皆清白自守

(7) 完毕

忙了两个钟头才忙清白

鹤唳

(1).鹤鸣。 清 王充 《论衡·变动》:“夜及半而鹤唳,晨将旦而鸡鸣。” 唐 沉佺期 《峡山赋》:“闲凭晚阁,指天外之霞飞;梦断晓鐘,听云间之鹤唳。”亦指鹤鸣声。 老舍 《骆驼祥子》二二:“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

(2).形容惊恐疑虑,自相惊扰。 唐 刘禹锡 《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诗:“残兵疑鹤唳,空垒辨乌声。” 宋 叶适 《高宗皇帝挽词》之二:“鹤唳空虚警,云生仗自移。” 明 李东阳 《氐带箭》诗:“ 秦 鞭断 江 江 逆流, 八公 草木皆为仇。山头鹤唳争回首,城南 老氐 带箭走。”参见“ 鹤唳风声 ”。

宝旛

见“ 宝幡 ”。

霞绕

云霞缭绕。 宋 梁周翰 《五凤楼赋》:“丹楯霞绕,神光何融;朱楹虹植,晴文始烘。” 明 高道素 《上元赋》:“烟吐溜於风迴,光散溜而霞绕。”

玉壶

(1) 玉制的壶

(2) 计时器,即宫漏

一片冰心在玉壶。——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散人

(1).平庸无用的人。《墨子·非儒下》:“君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庄子·人间世》:“ 匠石 归,櫟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2).不为世用的人;闲散自在的人。 唐 陆龟蒙 《江湖散人传》:“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覊限,为时之怪民,束於礼乐者外之曰:‘此散人也。’” 宋 司马光 《和宇文公南途中见寄》:“深慙白首恋微禄,不向青山为散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云水散人,拙於应对,不如避之为佳。”

诗酒

做诗与饮酒;诗与酒。《南史·袁粲传》:“ 粲 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独步园林,诗酒自适。” 宋 苏轼 《寄黎眉州》诗:“且待 渊明 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清 秋瑾 《清明怀友》诗:“诗酒襟怀憎我独,牢骚情绪似君痴。”

昔者

(1).往日;从前。《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於神明而生蓍。” 孔颖达 疏:“据今而称上世,谓之昔者也。”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诗:“昔者十日雨, 子桑 苦寒飢。”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七论“文人相轻”--两伤》:“所以昔者古典主义者和罗曼主义者相骂,甚而至于相打,他们并不都成为丑角。”

(2).昨天。《孟子·公孙丑下》:“昔者辞以病,今日弔,或者不可乎……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弔?” 赵岐 注:“昔者,昨天也。”

(3).昨夜。《晏子春秋·杂下四》:“有梟昔者鸣。” 王念孙 《读书杂志·内篇杂下》:“ 卢 曰:‘者字衍。昔鸣,夜鸣也。’案, 卢 説非也。古谓夜曰昔,或曰昔者。《庄子·田子方篇》曰‘昔者梦见良人’是也。”

今番

这次;此次;这回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