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泽鹤鸣

作者:吴允禄 朝代:明代

九泽鹤鸣原文

老鹤何年下,昂藏九泽鸣。

影同孤竹瘦,声彻五云清。

静养丹砂顶,閒梳白雪翎。

乘轩宁似汝,宿食了无惊。

诗词问答

问:九泽鹤鸣的作者是谁?答:吴允禄
问:九泽鹤鸣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九泽鹤鸣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吴允禄的名句有哪些?答:吴允禄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十一部

参考注释

昂藏

仪表雄伟、气宇不凡的样子

绣衣柱史何昂藏。——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九泽

(1).九州的湖泊。《书·禹贡》:“九川涤源,九泽既陂。” 孔颖达 疏:“九泽,九州之泽。”

(2).特指北方的湖泊。《淮南子·时则训》:“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 高诱 注:“九泽,北方之泽。夏,大也。晦,暝也。”

(3).古代的九大湖泊。《周礼·夏官·职方氏》泽、薮并称,其名称及位置如下: 扬州 : 具区 ; 荆州 : 云梦 ; 豫州 : 圃田 ; 青州 : 望诸 ; 袞州 : 犬野 ; 雍州 : 弦蒲 ; 幽州 : 貕养 ; 翼州 : 杨纡 ; 并州 : 昭馀祁 。

(4).泛称深渊湖泊。 晋 王齐之 《萨陀波仑赞》:“龙潜九泽,文明未接。” 宋 曾巩 《一鹗》诗:“势疑空山竭九泽,杀气已应太白高。”

孤竹

(1).独生的竹。《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於地上圜丘奏之。” 郑玄 注:“孤竹,竹特生者。” 贾公彦 疏:“孤竹,竹特生者,谓若 嶧阳 孤桐。” 汉 班固 《东京赋》:“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雷鼓鼝鼝,六变既毕,冠华秉翟,列舞八佾。”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唐 杨炯 《盂兰盆赋》:“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麒麟在郊,凤凰蔽日。”

(2).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嶧阳 孤桐,不能无絃而激哀响; 大夏 孤竹,不能莫吹而吐清声。” 晋 张协 《七命》之二:“吹孤竹,拊云和,渊客唱《淮南》之曲,榜人奏《采菱》之歌。” 北周 庾信 《变宫调》之二:“孤竹调阳管,空桑节雅絃。” 宋 张先 《菩萨蛮》词之一:“佳人学得 平阳 曲,纤纤玉笋横孤竹。一弄入云声,海门江月清。”

(3).古代乐曲名。 北周 庾信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奏黄钟而歌大吕,变孤竹而舞《云门》。”《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百官皆以为然,乃行之” 元 胡三省 注:“空桑、孤竹之韵足以礼神,《云门》、《大夏》之容无亏观德。”

(4). 商 周 时国名。在今 河北省 卢龙县 。《国语·齐语》:“遂北伐 山戎 ,刜 令支 、斩 孤竹 而南归。” 韦昭 注:“二国, 山戎 之与也。 令支 ,今为县,属 辽西 , 孤竹 之城存焉。” 南朝 梁 任昉 《百辟劝进今上笺》:“ 山戎 孤竹 ,束马景从。” 唐 张说 《吊国殇文》:“北伐兮东胡,邈 辽阳 兮 孤竹 。” 明 唐寅 《出塞》诗之一:“摐金出 孤竹 ,飞旗掩二 榆 。”

(5).《庄子·让王》:“昔 周 之兴,有士二人,处於 孤竹 ,曰 伯夷 、 叔齐 。”后遂用“ 孤竹 ”借指 伯夷 、 叔齐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孤竹 不以絶粒易 鹿臺 之富, 子廉 不以困匱贸铜山之丰。” 南朝 宋 范晔 《逸民传论》:“ 武 尽美矣,终全 孤竹 之絜。” 唐 李德裕 《赠右卫将军李安制》:“往者, 产 禄 擅朝, 充躬 交乱,每念王室,殆於阽危,不惮芳兰之焚,竟全 孤竹 之志。”

(6).竹的一种。 宋 赞宁 《笋谱·孤竹笋》:“ 襄阳 薤山 下有孤竹,三年方生一笋。及笋成竹,竹母已死矣。”

(7).复姓。见《通志·氏族二》。

五云

(1).青、白、赤、黑、黄五种云色。古人视云色占吉凶丰歉。《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关尹子·二柱》:“五云之变,可以卜当年之丰歉。”《云笈七籤》卷四一:“五云交荫,六炁扇尘。”

(2).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南齐书·乐志》:“圣祖降,五云集。”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瑞开三眷,祥洽五云。”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三折:“神霄絳闕,丽日五云浮,开綺讌,待宸游。”

(3).指皇帝所在地。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值巡更近五云。”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赐完》:“天书飞下五云傍,紫陌珂声夜未央。” 清 陈梦雷 《立秋后一日至都门即事赋感》诗:“遥向五云深处望,低徊今昔倍辛酸。”

(4).指云英、云珠、云母、云液、云沙五种云母。据称按五季服用,能寿考乃至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或闻有晓消五云,飞八石,转九丹,治黄白。”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服五云之法……服之一年,则百病除;三年久服,老公反成童子;五年不闕,可以役使鬼神。”参阅 杨明照 《<抱朴子内篇校释>补正》。

(5).见“ 五云体 ”。

静养

安心休养

丹砂

同“丹沙”。一种矿物,炼汞的主要原料。可做颜料,也可入药。又叫辰砂、朱砂

白雪

(1).洁白的雪。《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唐 岑参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红楼梦》第四九回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陈毅 《延安宝塔歌》:“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2).比喻白色物。 唐 张鷟 《游仙窟》:“黑云裁两鬢,白雪分双齿。” 宋 苏舜钦 《次韵和师黯》:“青云失路初心远,白雪盈簪壮志闲。”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诗说·白雪黄云》:“诗人喜 荆公 ‘繰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之句,莫不极口称诵,而不知其有斧凿痕。窃谓雪不成繰,云不可割,请易繰为捲,易割为收,则丝麦自见。” 元 卢挚 《沉醉东风·春情》曲:“白雪柳絮飞,红雨桃花坠。”

(3).古琴曲名。传为 春秋 晋 师旷 所作。 战国 楚 宋玉 《讽赋》:“中有鸣琴焉,臣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淮南子·览冥训》:“昔者 师旷 奏《白雪》之音,而神物为之下降。”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扬《白雪》,发清角,理正声,奏妙曲。” 唐 李白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诗:“《白雪》乱纤手,《緑水》清虚心。” 清 曹寅 《冬兰》诗:“此即希声曲,应和《白雪》弹。”

(4).喻指高雅的诗词。 唐 罗隐 《秋日有酬》诗:“腰间印佩黄金重,卷里诗裁白雪高。” 前蜀 韦庄 《对酒》诗:“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送池秀才西游》:“青霄路在何难到,白雪才高岂易酬。” 清 陈维崧 《沁园春·同远公和友人赠答之作》词:“况白雪连箱,读之气尽;红牙一曲,闻者心灰。”

(5).词调名。 宋 杨无咎 创作。双调九十五字。《词谱》卷二四:“《白雪》,调见《逃禪集》, 杨无咎 自製曲题,本赋雪,故即以‘白雪’名调。”

(6).道教语。指水银。一说指唾液。 唐 吕岩 《敲爻歌》:“拔取天根并地髓,白雪黄芽自长成。” 宋 苏轼 《辨道歌》:“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西游记》第十七回:“原来是三个妖魔,席地而坐……都在那里高谈阔论。讲的是立鼎安炉,摶砂炼汞,白雪黄芽,傍门外道。”

轩宁

殿前檐下的平台和殿上屏门之间。为古代群臣朝见君主之处。借指朝廷。 宋 李纲 《建炎行》:“时危敢尸禄,抗疏愿引去。涕泗对冕旒,非不恋轩宁。”

宿食

(1).中医指积食之症。《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注:“宿食病,即今之伤食病也,谓食隔宿不化也。”

(2).指未能消化的食物。《周书·艺术传·姚僧垣》:“ 僧垣 曰:‘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差理。’”《再生缘》第二七回:“这剂药,把肚子里的宿食全部都消下去,热也就退了。”

(3).留存过夜的食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真个是:香积厨中无宿食,浄明鉢里少餘粮。”

(4).夜餐。 汉 焦赣 《易林·观之豫》:“鰥寡独宿,忧动胸臆,莫与宿食。”

了无

全无;毫无。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空有疲困之劳,了无錙銖之益也。” 唐 李白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序:“自小驯狎,了无惊猜。” 清 袁枚 《新齐谐·山阴风灾》:“二十四日晨起,天气清和,了无变态。”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