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庐山简寂观重道者

作者:李中 朝代:唐代

寄庐山简寂观重道者原文

忆昔采芝庐岳顶,清宫常接绛霄人。
玉书闲展石楼晓,瑶瑟醉弹琪树春。
惟恨仙桃迟结实,不忧沧海易成尘。
似醒一梦归凡世,空向彤霞寄梦频。

诗词问答

问:寄庐山简寂观重道者的作者是谁?答:李中
问:寄庐山简寂观重道者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寄庐山简寂观重道者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李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中名句大全

李中寄庐山简寂观重道者书法欣赏

李中寄庐山简寂观重道者书法作品欣赏
寄庐山简寂观重道者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750-20

参考注释

采芝

秦 末有四皓 东园公 、 甪里先生 、 绮里季 、 夏黄公 见 秦 政苛虐,乃隐于 商雒 ,曾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疗飢。 唐 虞 世远,吾将何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高贵之畏人,不及贫贱之肆志。”见《史记·留侯世家》、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四皓》。后因以“採芝”指遁隐。名其歌为《採芝操》或《四皓歌》,亦省称《採芝》。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採芝操>序》引《琴集》及 南朝 陈智匠 《古今乐录》。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十:“去去行採芝,勿为尘所欺。” 宋 陆游 《对酒》诗:“寄谢採芝翁,无为老青壁。” 明 万寿祺 《入沛宫》诗:“我亦远随 黄 綺 去, 东山 重唱《採芝》歌。” 清 秋瑾 《题<松鹤图>》诗之二:“勋名浪説 凌烟阁 ,争是 商山 歌《採芝》。”

谓摘采芝草。古以芝草为神草,服之长生,故常以“采芝”指求仙或隐居。 汉 张衡 《思玄赋》:“留 瀛洲 而采芝兮,聊且以乎长生。”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清 翁照 《送归愚沉少宗伯予告归里》诗之二:“弭櫂 香水 溪,采芝 砚山 麓。”参见“ 採芝 ”。

庐岳

庐山 。 前蜀 韦庄 《洪州送西明寺省上人游福建》诗:“远自 稽山 游 楚 泽,又从 庐岳 去 闽 川。” 宋 梅尧臣 《送少卿张学士知洪州》诗:“稳去先应望 庐岳 ,暂来谁復见 龙泉 。”

清宫

(1).洒扫房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将説 楚王 ,路过 洛阳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2).清理宫室。古代帝王行幸所至,必先令人检查起居宫室,使其清静安全,以防发生意外。《史记·孝文本纪》:“乃使太僕 婴 与 东牟侯 兴居 清宫,奉天子法驾,迎于 代邸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旧典,天子行幸所至,必遗静宫令先案行清静殿中,以虞非常。” 司马贞 索隐引《汉仪》:“皇帝起居,索室清宫而后行。”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扫室涂椒,清宫候輦。”

(3).清凉的宫室。 汉 枚乘 《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

(4).指清越的宫调声。《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扬《激楚》之清宫兮,展新声而长歌。”

绛霄

指天空极高处。天之色本为苍青,称之为“丹霄”、“絳霄”者,因古人观天象以北极为基准,仰首所见者皆在北极之南,故借南方之色以为喻。见 明 王逵 《蠡海录·天文类》。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鬱如 蓬莱 之临沧海,憬如 崑崙 之出絳霄。”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诗之二:“正忧末派沦沧海,忽见高枝拂絳霄。” 明 屠隆 《綵毫记·游玩月宫》:“琼楼玉宇光笼罩。顷刻飞身到,星河逼絳霄。” 清 赵翼 《美人风筝》诗:“月姊星娥应共语,新添好伴絳霄边。”

玉书

(1).论玉的书。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纯漆,赤拟鸡冠,黄侔蒸粟。”

(2).表示祥瑞的书简。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於闕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继衰 周 而素王。’” 文斐 《癸酉元旦试笔并呈素生子俊篪生芸盦》诗:“玉书本属儒家瑞,问道何年再吐麟?”

(3).指《黄庭内景经》。亦泛指道书。《黄庭内景经·上清章》:“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万过昇三天。” 梁丘子 注:“此经亦曰玉书。” 唐 常建 《张天师草堂》诗:“时节开玉书,窅映飞天言。” 宋 范仲淹 《移丹阳郡先游茅山作》诗:“偶寻灵草逢芝圃,欲叩真关借玉书。”

(4).皇家所藏之书。 唐 李远 《赠弘文杜校书》诗:“晓随鵷鷺排金锁,静对铅黄校玉书。”

(5).天子的诏书。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玉书下,褒懿绩,促曹装。帝宸天近,红斾东去带朝阳。”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南城》:“芙蓉闕下玉书宣,午日恩颁侍从前。”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尹文端公 赠诗云:‘他日玉书传詔日,江天何处觅渔翁?’”

石楼

(1).石牌坊。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淯水》:“水南道侧有二石楼,相去六七丈,双跱齐竦,高可丈七八,柱圆围二丈有餘,石质青緑,光可以鉴。其上欒櫨承栱,雕簷四注,穷巧綺刻,妙絶人工。” 清 黄生 《义府》卷下:“墓上石楼,盖即今石牌坊,又谓之牌楼。”

(2).石筑的楼台。 唐 韦应物 《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诗:“聊登石楼憩,下观潭中鱼。” 宋 梅尧臣 《石楼》诗:“山腰古石楼,杳蔼石梯上。”

瑶瑟

用玉装饰的琴瑟。 唐 陈子昂 《春台引》:“挟寳书与瑶瑟,芳蕙华而兰靡。” 宋 陆游 《月中过蜻蜓浦》诗:“缓篙溯月勿遽行,坐待 湘妃 鼓瑶瑟。” 明 邝露 《虞山谒舜祠》诗:“何人抚瑶瑟,离恨隔 湘川 。” 清 汪懋麟 《玉女摇仙佩》词:“《霓裳》勿奏,瑶瑟休弹,听我一言为寿。” 鲁迅 《悼丁君》诗:“瑶瑟凝尘清怨絶,可怜无女耀高丘。”

琪树

(1).仙境中的玉树。《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建木灭景於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 吕延济 注:“琪树,玉树。” 唐 崔珏 《哭李商隐》诗:“应游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衣上玉坛。” 宋 范成大 《步虚词》:“琪树玲瓏珠网碎,仙风吹作步虚声。” 元 萨都剌 《将游茅山》诗:“错骑白鹤访 茅君 ,琪树秋声隔夜闻。”

(2).树名。 唐 李德裕 《金松赋》:“琪树以垂珠而擅名,金松以潜熲而莫覿。” 唐 李绅 《琪树》诗序:“琪树垂条如弱柳,结子如碧珠,三年子可一熟。每岁生者相续,一年緑,二年碧,三年者红,缀於条上,璀错相间。” 宋 张敦颐 《六朝事迹·宝林寺》:“ 寳林寺 有琪树,在法堂前。”

(3).比喻亭亭玉立的美人。 唐 温庭筠 《女冠子》词:“雪胸鸞镜里,琪树凤楼前。” 五代 鹿虔扆 《女冠子》词:“凤楼琪树,惆悵 刘郎 一去,正春深。”

(4).指枝条被雪覆盖的树。 宋 杨万里 《贺吉州李州守腊雪》诗:“八邑山川一千里,尽种琪树璣为英。” 宋 朱熹 《咏雪》:“不堪琪树犹含冻,飜笑梅花许耐寒。”

仙桃

(1).神话传说中供 西王母 等仙人食用的桃。《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西游记》第五回:“我等不是妖怪,乃 王母娘娘 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

(2).泛称桃树或桃实。 唐 孟浩然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诗:“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3).称禁苑中的桃。 唐 杜甫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结实

(1)

(2) 强健

张胖子长得很结实

(3) 牢固

结实的靴子保护着他们的脚

沧海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凡世

人世间。《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菩萨 身为七佛师,久证功圆三世佛,亲辞浄土来凡世,助我宣扬 * 。”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俺如今偷临凡世,私下天宫,这其间风弄竹声穿户牖,更那堪月移花影上帘笼。”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