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台州使君五首

作者:舒坦 朝代:宋代

寄台州使君五首原文

几夜骊珠落蔀家,直疑光焰映朝霞。
彩毫写就千篇赋,红烛才烧一寸花。
卓荦高情1*1欲飞动,淋浪醉墨半欹斜。
阳春白雪知难继,捧对空惊衮绣华。

诗词问答

问:寄台州使君五首的作者是谁?答:舒坦
问:寄台州使君五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舒坦的名句有哪些?答:舒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骊珠

(1).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故名。《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驪龙頷下。” 唐 温庭筠 《莲浦谣》:“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圆亦摇荡。” 明 刘兑 《娇红记》:“红牙缓引驪珠串,个个一般圆。” 清 卓尔堪 《海市歌》:“龙女仙衣湘水裙,掌上驪珠弄明月。”

(2).比喻珍贵的人或物。《南齐书·倖臣传论》:“长主君世,振裘持领,赏罚事殷,能不踰漏,宫省咳唾,义必先知。故能窥盈缩於望景,获驪珠於龙睡。” 唐 元稹 《赠童子郎》诗:“ 杨公 莫讶清无业,家有驪珠不復贫。”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解元抄袭陈文》:“主司閲文,合意者少,至十八日犹未定元。外舅适得一卷,大喜,以为独得驪珠矣。”《孽海花》第十三回:“这回 章自蜚 、 闻韵高 都没有中,驪珠已失,所得都是鳞爪罢了。”

(3).杨梅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杨梅》:“ 陆游 诗:‘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頷得驪珠。’按,谓杨梅也。”

(4).龙眼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龙眼》。

蔀家

(1).谓大其屋而家设棚席。语本《易·丰》:“丰其屋,蔀其家,闚其户,闃其无人。” 三国 魏 嵇康 《秋胡行》之一:“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古人所惧,丰屋蔀家。”《晋书·忠义传·嵇绍》:“ 齐王 冏 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 绍 以书諫曰:‘ 夏禹 以卑室称美, 唐 虞 以茅茨显德,丰屋蔀家,无益危亡。’”

(2).指豪贵之家。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多言反道,辨口伤实,惧貽弊于蔀家,且自求乎容厀。”

光焰

(1) 火焰;火光

桌上的油灯只有黄豆大小的一粒光焰

(2) 光辉;光芒

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全人类都以惊喜的目光注视着这辉煌的光焰。——《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鹘》

朝霞

太阳升起时东方的云霞

漱正阳而含朝霞。——《楚辞》

朝霞满天

朝霞映湖

彩毫

画笔;彩笔。亦指绚丽的文笔。 唐 温庭筠 《塞寒行》:“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宋 晏殊 《胡捣练》词:“谁把彩毫描得,免恁轻抛掷。”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私契》:“研朱露,蘸彩毫。这新词全费敲。”参见“ 彩笔 ”。

犹綵笔。 唐 黄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诗之一:“五色綵毫裁凤詔,九重天子豁龙颜。”参见“ 綵笔 ”。

红烛

①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寿星像前,点着一对红烛|洞房内,红烛高烧。 ②诗集。闻一多作。1923年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像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一寸

(1).十分为一寸。引申为微少。《韩非子·说林上》:“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汉 贾谊 《新书·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晋书·庾亮传》:“冒亲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宋 杨万里 《初夏》诗之一:“雨后觅春无一寸,蔷薇花发釅燕脂。”

(2).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 宋 苏轼 《次韵答王巩》诗:“我有方外客,颜如琼之英,十年尘土窟,一寸冰雪清。”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3).指光阴。 唐 李峤 《书》诗:“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参见“ 一寸阴 ”。

卓荦

(1) 卓越,突出

卓荦诸夏,兼其所有。——班固《两都赋》

博闻强记,奇异卓荦。——《三国志·陈矫传》

(2) 也作“卓跞”

淑质贞亮,英才卓跞。——孔融《荐弥衡表》

高情

(1)

(2) 盛情

高情雅意

(3) 崇高的情意;深厚的情谊

飞动

(1).飘逸生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延寿 《灵光》,含飞动之势。” 宋 陆游 《玉局观拜东坡先生海外画像》诗:“公车三千牘,字字岌飞动。”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公传》:“间作指头小画,楮墨瓏玲,气象飞动,人多宝而藏之。”

(2).犹振奋。 唐 杜甫 《赠高式颜》诗:“平生飞动意,见尔不能无。”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孟子书百里奚》:“味其所用助字,开闔变化,使人之意飞动。”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予愈觉飞动,亹亹不輟。”

(3).飞扬飘动。 唐 黄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翌日巖谷爽朗,烟霞飞动。”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等到万树长林震荡 * 泛滥的风暴,才能群起蜂涌,摇展飞动。”

淋浪

(1).流滴不止貌。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 宋 司马光 《和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况当三伏深,霑汗尤淋浪。” 明 沉璟 《义侠记·挂罗》:“这一条血路广,染衣衫犹自淋浪。” 清 查慎行 《平越遇雷玉衡口占赠之》诗:“急雨淋浪茅店外,乱山高下马蹄前。” 柳亚子 《放歌》:“仰面出门去,泪下何淋浪!”

(2).沾湿貌。 宋 王安石 《和王司封会同年》:“直须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萧颯天涯鬢,淋浪醉后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宽譬哀情,而衿袖淋浪,痛不可解。”

(3).形容声音连续不绝。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 宋 朱熹 《试院杂诗》之二:“坐听秋檐响,淋浪殊未休。” 清 金农 《过唐太守濒别漫投十韵》:“夜闻雨淋浪,其心在寥廓。”

(4).酣饮貌。 宋 王安石 《信州回车馆中作》诗之二:“山木漂摇卧 弋阳 ,因思 太白 夜淋浪。” 金 元好问 《送辅之仲庸还大梁》诗:“淋浪别酒青灯夜,灭没孤帆落照边。” 元 张养浩 《水仙子·咏遂闲堂》曲:“客来时樽酒淋浪,花与竹无俗气,水和山有异香。”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酒炙淋浪倒玉尊,何如骑马海棠园?”

(5).尽情;畅快。 宋 苏轼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诗之二:“久废山行疲犖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清 龚自珍 《春日有怀山中桃花因有寄》诗:“东风淋浪捲海来, 长安 人道青春迴。”

(6).泼染;挥洒。形容书写流畅。 宋 苏轼 《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见题壁》:“狂吟跌宕无风雅,醉墨淋浪不整齐。”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对四面江山浩荡,怎消得我几行儿醉墨淋浪。”

醉墨

指醉后所作的书画

欹斜

歪斜不正。 汉 陆贾 《新语·怀虑》:“ 管仲 相 桓公 ,詘节事君,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正其国如制天下。”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喙,亦从乌帽自欹斜。” 宋 苏辙 《再赋葺居》之三:“南北高堂本富家,百年梁柱半欹斜。” 清 纳兰性德 《锦堂春·秋海棠》词:“夜来微雨西风里,无力任欹斜。” 朱自清 《儿女》:“桌子上是饭粒呀,汤汁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

阳春白雪

(1) 战国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

(2) 喻指高深的文艺作品,常跟“下里巴人”对举

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俚》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唐· 薛用弱《王涣之》

衮绣

见“ 衮衣绣裳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