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用中丞敬相谢承卿送菊韵

作者:曹伯启 朝代:元代

原文

菊有黄华,惠然肯来,思量意勤。
见秋容淡泊,寒香馥郁,妖红俗紫,爱恶由分。
玉露金风,豚蹄豆酒,不论文尊与义尊。
重阳过,看匆匆暮景,苒苒行云。
宾朋相与欢欣。
况咀嚼颐精好致神。
笑量长较短,到头是梦,春三秋九,夫复何言。
冠盖名流,绅处士,特赠新诗可以群。
从今后,但有花即饮,卿自纷纷。

诗词问答

问:《沁园春 用中丞敬相谢承卿送菊韵》的作者是谁?答:曹伯启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曹伯启的名句有哪些?答:曹伯启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黄华

见“ 黄花 ”。

惠然肯来

《诗·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郑玄 笺:“肯,可也,有顺心然后可以来至我旁。”后多用作对客人的来临表示欢迎之词。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想拾遗公冠带就车,惠然肯来。”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疗病》:“凡人有生平嚮往,未经谋面者,如其惠然肯来,以此当药,其为效也更捷。” 鲁迅 《徬徨·高老夫子》:“现在经 何校长 再三敦请,竟惠然肯来,到这里来教历史了。”亦作“ 惠然之顾 ”、“ 惠然至 ”。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弥秋歷冬,经迈二载,深拒以疾,无惠然之顾。” 明 高攀龙 《湖上闲居季思子往适至》诗:“我友惠然至,僮僕喜奔走。”

思量

(1) 思索

你思量思量这事儿该怎么办

(2) 放在心上;惦记

方才我是怕说话防头招的我们奶奶哭,所以催你出来的。别思量。——《红楼梦》

几个月不见了,思量你哩

秋容

(1).犹秋色。 唐 李贺 《追和何谢铜雀妓》:“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 宋 陆游 《秋阴》诗:“陂泽秋容淡,郊原晓气清。”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看秋容一片荒郊写,尽处霜红叶,愁来不可遮。”参见“ 秋色 ”。

(2).悲愁的面容。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 竹子 ﹞秋容憔悴,殆不可支。”

淡泊

(1) 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

实淡泊而寡欲兮。——曹植《蝉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 家道清贫

家私产业,仍是祖宗流传的,甚是淡泊。——《梼杌闲评—明珠缘》

香馥

(1).馨香馥郁。《易·繫辞上》“其臭如兰” 唐 孔颖达 疏:“言二人同齐其心,吐发言语,氤氲臭气,香馥如兰也。”

(2).指香气。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听鐘声而致敬,寻香馥以生心。”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两刘娘子报应》:“逮启 看经 之衾,则香馥袭人,而面色如生。” 应修人 《村居》诗:“何处香馥?--莫是泥垆茶熟?”

爱恶

爱好与厌恶。《易·繫辞下》:“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清商流徵乱其耳,爱恶利害搅其神。” 唐 白居易 《白牡丹》诗:“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

玉露

(1).指秋露。 南朝 齐 谢朓 《泛水曲》:“玉露沾翠叶,金风鸣素枝。”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一:“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 巫峡 气萧森。”《水浒传》第三十回:“炎威渐退,玉露生凉;金风去暑,已及深秋。” 王大觉 《题顾悼秋悼秋盦图》诗:“帘外银河淡,琴边玉露清。”

(2).喻美酒。 元 顾瑛 《水调歌头·桂》词:“金粟缀仙树,玉露浣人愁。谁道买花载酒,不似少年游。” 清 方文 《偶过玉海小饮》诗:“火烧玉露色香减,蜜浸人蓡风味嘉。”

金风

指秋风

金风浦上吹黄叶,一夜纷纷满客舟。——戎昱《宿湘江》

金风送爽

豚蹄

亦作“ 豚蹏 ”。猪蹄子。《史记·滑稽列传》:“ 髡 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一》:“谨无豚蹏壶酒,有穰穰满家之祈。” 明 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青梅 偶致其家,见生据石啖糠粥;入室与生母絮语,见案上具豚蹄焉。”

豆酒

用豆酿成的酒。 明 徐渭 《又图卉应史甥之索》诗:“ 陈 家豆酒名天下, 朱 家之酒亦其亚。” 钮琇 《觚賸·酒兵》引 清 姚竹友 《中秋夕醉后放歌》:“ 陈村 豆酒买十瓮,緑柚黄蕉随意设。”

不论

(1)

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

(2)

无论,不管

不论你走到那里,都别把我忘了

重阳

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旧时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现又定为老人节。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 * 《采桑子·重阳》

匆匆

急急忙忙的样子

老栓匆匆走出,给他泡上茶。—— 鲁迅《药》

暮景

(1) 傍晚的景色

(2) 比喻人晚年时的景况

苒苒

(1) 长势茂盛的

苒苒齐芳草,飘飘笑断蓬。——唐彦谦《移莎》诗

(2) 草木枝叶柔嫩貌

因风初苒苒,覆岸欲离离。——陈诩《龙池春草》

(3) 气味或烟尘轻飘的样子

木末北山烟苒苒,草根南涧水泠泠。——王安石《木末》

(4) 渐渐地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

(5) 悄然流逝的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柳永《凤归云》

行云

流动的云;亦用以比喻女子头发

宾朋

宾客和朋友

宾朋毕集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欢欣

欢喜欣悦。《荀子·礼论》:“故人之欢欣和合之时,则夫忠臣孝子亦愅诡而有所至矣。”《后汉书·杜林传》:“海内欢欣,人怀宽德。” 唐 白居易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置酒延宾客,客容亦欢欣。”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至於来岁首春,又当天下百官述职,多士宾兴,衣冠咸萃於天都,欢欣交通於万国。” 鲁迅 《三闲集·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欢欣和绝望的起伏,都逐着这‘小小十年’而开展。”

懽欣:亦作“ 懽忻 ”。喜悦;欢乐。《大戴礼记·曾子立孝》:“懽欣忠信,咎故不生,可谓孝矣。”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靡不奔走贡献,懽忻来附。” 唐 元稹 《贺圣体平复受朝贺表》:“﹝臣﹞无任跳跃懽忻瞻望徘徊之至。” 明 方孝孺 《思亲堂记》:“天之於人寓懽忻於悲哀,藏长养於摧抑。” 清 刘大櫆 《程府君墓志铭》:“ 益谦 兄弟三人,亦偕出偕入,如一人之身,懽欣无所间。”

咀嚼

(1) 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

(2) 比喻反复体会;玩味

(买臣)肩上虽挑着柴担,手里兀自擎着书本,朗诵咀嚼,且歌且行。——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精好

精良美好。《三国志·吴志·贺齐传》:“ 齐 性奢綺,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 宋 苏洵 《衡论·重远》:“土之所产,又极富伙,明珠大贝,紈锦布帛,皆极精好。”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 南诏 修治山田很精好。”

到头

(1) 到了尽头

顺着这条路走到头,就是他家

(2) ;结束

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三秋

(1) 指秋收、秋耕、秋播

(2) 指秋季的三个月

(3) 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4) 指三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李白《江夏行》

夫复何言

夫:语气助词;复:还,再。还能再说什么话呢!表示感慨很深。

冠盖

(1).泛指官员的冠服和车乘。冠,礼帽;盖,车盖。《史记·魏公子列传》:“ 平原君 使者冠盖相属於 魏 。” 南朝 梁 沉约 《少年新婚为之咏》:“自顾虽悴薄,冠盖曜城隅。”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他辛勤十年书剑 洛阳 城,决峥嶸一朝冠盖 长安 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 数辈,捧一丽人出,僕从煊赫,冠盖甚都。”

(2).指仕宦,贵官。 汉 班固 《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 唐 杜甫 《梦李白》诗之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顦顇。”《儒林外史》第三六回:“我因谢絶了这些冠盖,他虽是小官,也懒和他相见。” 叶楚伧 《陶然亭》诗:“疮痍满 京 洛 ,冠盖自翩翩。”

(3).特指使者。《后汉书·章帝纪》:“吾詔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 元 耶律楚材 《和冀先生韵》:“开夷逾 汉武 ,平叛跨 周宣 。冠盖通穷域,车书过古埏。” 陈毅 《感事》诗:“国庆十五周,万国冠盖来。”

(4).犹冠族。官宦之家。《后汉书·酷吏传·阳球》:“ 阳球 字 方正 , 渔阳 泉州 人也。家世大姓冠盖。”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遂于宾榻中,选士嫁之。”

(5).象帽子样盖着。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处士

(1).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杨朱 、 墨翟 之言盈天下。”《后汉书·方术传论》:“ 李固 、 朱穆 等以为处士纯盗虚名,无益於用,故其所以然也。” 唐 元稹 《中书省议举县令状》:“又云见任官及处士、散试官,并请停集。” 汪洋 《寿静仁先生四十三初度即步原韵》:“ 谢公 霖雨苍生望,失笑 东山 处士多。”

(2).星名。即少微星。《晋书·天文志上》:“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一名处士。”参见“ 少2微 ”。

新诗

(1).新的诗作。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良朋貽新诗,示我以游娱。” 唐 杜甫 《解闷》诗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清 黄遵宪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诗:“海外偏留文字缘,新诗脱口每争传。”

(2).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 毛 * 《关于诗的一封信》:“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写新诗,我填旧词,也是个诗人高唱的时代。”

可以

(1) 表示可能或能够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表示许可

现在你可以走了

(3) 不坏;还好

她的英语还可以

(4) 很;厉害

这真闲得可以

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纷纷

(1) 多而杂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 高适《别董大》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