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凝翠阁看水

作者:邓肃 朝代:宋代

次韵凝翠阁看水原文

栏杆十二俯烟涛,冒雨从君一醉陶。
颇觉寒窗侵岛瘦,故将胜景助韩豪。
波声裂岸鱼歌远,水势横天钓艇高。
前日主人今国老,乘桴何处泛滔滔。

诗词问答

问:次韵凝翠阁看水的作者是谁?答:邓肃
问:次韵凝翠阁看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邓肃的名句有哪些?答:邓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栏杆

由扶手和支柱构成的栅杆护围(如用于篱笆、护栏杆、楼梯扶拦)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烟涛

亦作“烟涛”。烟波。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唐 黄滔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诗:“ 闔閭城 外 越 江头,两地烟涛一叶舟。” 明 高启 《题陈节妇》诗:“去时岂惜千金躯?烟涛竟没珊瑚树。”

冒雨

顶着雨

这个城市的居民冒雨欢迎我们

寒窗

指冬日寒冷的窗前,比喻艰苦的学习环境

十年寒窗

故将

旧将;老将。《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昶》:“ 王处回 、 赵廷隐 相次致仕,由是故将旧臣殆尽。”《金史·石抹仲温等传赞》:“ 泰和 、 贞祐 ,其间相去五年耳,故将遗老往往在焉。” 明 刘基 《送岳季坚入计筹山》诗:“ 阳羡 先生故将孙,拂衣高蹈入玄门。”

景助

大力援助。《新唐书·突厥传下》:“愿发 射脾 ……等兵,齎一月食,急趋之,大军住 凭洛水 上为之景助,此驱戎狄攻豺狼也。”

鱼歌

渔人唱的民歌小调。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武平苕霅二水》:“落日潭上归,鱼歌自相答。”

水势

水的流势

水势不大

横天

横越天空,横陈天空。 汉 王逸 《荔支赋》:“曖若朝云之兴,森如横天之彗。” 唐 顾况 《小孤山》诗:“古庙枫林江水边,寒鸦接饭雁横天。” 明 何景明 《望郭西诸峰有怀昔隐兼发鄙志》诗:“横天巖峦叠,暎日苍翠积。”

钓艇

钓鱼船。 唐 朱庆馀 《湖中闲夜遣兴》诗:“钓艇同琴酒,良宵背水滨。” 宋 陆游 《立春后三日作》诗:“千古事终输钓艇,一毫忧不到禪房。” 元 叶颙 《日暮江村杂兴》诗:“钓艇已收緡,无人深闭门。”

前日

前天,昨天的前一天

招前日宾客。——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主人

(1) 在社交或商业活动中接待客人或顾客的人

抵主人所。——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旅主人。——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财物的所有人

无罪于主人。——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权力的所有人;有其他人为其工作或在他手下工作的人;狗、马等的所有者

国家的主人

主人与仆人

打狗也得看主人

(4) 接待宾客的人

主人下马客在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

主人忘归客不发。

国老

(1).指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士。《周礼·夏官·罗氏》:“中春,罗春鸟,献鳩以养国老。” 孙诒让 正义:“国老之内,以老、更为尤尊。”《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国老皆贺 子文 。” 孔颖达 疏:“《王制》云:‘ 有虞氏 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然则国老者,国之卿大夫士之致仕者也。” 汉 贾谊 《治安策》:“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

(2).掌教化的官。《孔子家语·弟子行》:“宜为国老。” 王肃 注:“国老,助宣德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国老 王喜 、廷掾 郑篤 、功曹 邠勤 等,咸曰宜之。”

(3).指国之重臣。 宋 李清照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之二:“君不见惊人废兴传 天寳 ,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姦雄,但説成功尊国老。”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晋书》:“﹝ 楚王 ﹞ 暐 矫詔擅害国老。”

(4).甘草的别名。 唐 柳宗元 《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诗:“蒔药闲庭延国老,开罇虚室值贤人。” 蒋之翘 注:“《本草》:甘草名国老。” 宋 梅尧臣 《司马君实遗甘草杖》诗:“药中称国老,我懒岂能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甘草》:“﹝甘草﹞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乘桴

乘坐竹木小筏。《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於海。”《三国志·魏志·管宁传》:“遂避时难,乘桴越海,羈旅 辽东 三十餘年。”后用以指避世。 唐 王维 《济上四贤咏》:“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 宋 王安石 《次韵平甫金山会宿寄亲友》:“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 扶桑 恨未能。” 梁启超 《澳亚归舟杂兴》诗:“乘桴岂是先生志,衔石应怜后死心。”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滔滔

(1) 形容大水奔流貌

白浪滔滔

(2) 比喻言行或其他事物连续不断

他滔滔地辩论着,脸上兴奋得通红。——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

这使他们骄傲了,一路滔滔开向平型关,…。—— 周立波《悼田守尧同志》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楚辞·东方朔·七谏》

(3) 盛大;普遍

天下滔滔,知我者希。——《新唐书》

况且老荆那样的人,滔滔者皆是,换一个来,何尝会比他好?—— 茅盾《路》

(4) 和暖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辞·九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