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西入石路仍用唐刘长卿韵二首·其一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入山全展画,问径每梯苔。

鬘相应须礼,肩舆可漫回。

图经谁说创,刺史此曾来。

泰岳秀分得,苻秦境早开。

云皆依嶂吐,松不藉人栽。

甘露泉犹渫,禅房重举杯。

诗词问答

问:《灵岩寺西入石路仍用唐刘长卿韵二首·其一》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灰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八

参考注释

入山

(1).进入山里。《史记·外戚世家》:“ 少君 年四五岁时,家贫……为其主人入山作炭。” 宋 苏轼 《与林天和长官》之二十:“知入山未还,即日想已还治。起居佳否?往来衝冒,然胜游计不为劳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又大兴土木,作 昭明宫 ,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

(2).指隐居。《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迁 观 为别驾从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袁暐 《献帝春秋》:“汝欲取 蜀 ,吾当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十四:“入山烧黄白,一旦化为灰。” 许杰 《<文艺批评与人生>自序》:“我既然还生活在人类社会里,也并不想出世,也不想入山。”

梯苔

谓长满苔藓的磴道。 唐 阎伯璵 《函谷关赋》:“洞开一轨,壁立千仞,逕荐双合,梯苔孤峻。”

相应

(1) 相宜,应该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环境保护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2) 彼此相当的或互补的;交互,互惠

商定彼此都给对方公民以相应的权利

肩舆

代步工具,由人抬着走

导使睿乘肩舆,具威仪。——《资治通鉴》。胡注:“肩舆,平肩舆也,人以肩举之而行。

图经

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 唐 王建 《题酸枣县蔡中郎碑》诗:“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 蔡邕 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徐汉玉》:“行至 来宾县 ,得图经,视之, 唐 严州 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经中》:“辨疆域者有图经, 挚虞 以作畿服经也。”

刺史

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岳秀

亦作“岳秀”。山岳秀丽。多用以比喻人物翘秀。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山林岳秀,天光乃照。” 南朝 梁 沉约 《齐临川王行状》:“云虚景曖,岳秀川渟;桂兰不踰其质,珪璋未究其美。” 唐 李白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诗:“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

分得

分到手。如:厂里送给幼儿园一筐苹果,每个小朋友分得两只。

苻秦

(今读fú) 晋 时五胡十六国中之 前秦 。为 苻氏 所建,故称 苻秦 。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 苻秦 之王中国,其臣有 安丘公 翼 者,有大臣之言。”

不藉

(1).不凭借;不依靠。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三怪》:“ 济南 李大 ,业负贩。捷足善走,自南诣北,往往不藉舟车。”

(2).不顾惜。 唐 布燮 《听妓洞云歌》:“ 嵇叔夜 鼓琴饮酒无閒暇;若使当时闻此歌,抛掷《广陵》都不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你是为人须为彻,将衣袂不藉。”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二折:“寸心酸,五情裂,咱功名已不藉。”

甘露

甜美的雨露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禅房

寺院建筑的一部分,僧徒尼姑的静修居住、讲经颂佛的房屋,也泛指寺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重举

谓举动慎重。 三国 魏 曹操 《<孙子>序》:“吾观兵书战策多矣, 孙武 所著深矣……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

重新提出;再次列举。 唐 韩愈 《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今因大庆,伏乞令有司重举旧章,一皆放免。”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戴震》:“经文每一水,云某水出某郡县,此下不更举水名。注则兼及所纳羣川,故须重举,经云过某县者,统一县而言。”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