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作者:韩玉 朝代:宋代

水调歌头原文

月里一枝桂,不付等闲人。
昔年霄汉,闻道争者尽输君。
衣袖天香犹在,风度仙清难老,冰雪莹无尘。
赋才三十倍,论寿八千春。
夏庭芝,周室凤,舜郊麟。
岂如今日称瑞,皇国再生申。
聊借济时霖雨,来种重湖桃李,和气一番新。
尚闻虚黄阁,行看秉洪钧。

诗词问答

问: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谁?答:韩玉
问:水调歌头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水调歌头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韩玉的名句有哪些?答:韩玉名句大全

韩玉水调歌头书法欣赏

韩玉水调歌头书法作品欣赏
水调歌头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一枝桂

《晋书·却诜传》:“ 武帝 于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后因以“一枝桂”喻科举及第之荣。 唐 李白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诗:“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前。” 唐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因思一枝桂,已作断根蓬。” 清 郑燮 《得南闱捷音》诗:“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

闲人

(1) 闲着没有事的人

村里一个闲人也没有

(2) 与事无关的人

闲人免进

昔年

前几年;从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霄汉

云霄和天河,指天空,比喻朝庭

气凌霄汉

闻道

(1).领会某种道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 韩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

(2).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 李木庵 《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天香

(1).芳香的美称。 北周 庾信 《奉和同泰寺浮图》:“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唐 李白 《庐山东林寺夜怀》诗:“天香生空虚,天乐鸣不歇。” 前蜀 贯休 《山居》诗之二二:“岂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满毳袍。” 清 纳兰性德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诗:“无月见村火,有时闻天香。”

(2).特指桂、梅、牡丹等花香。 宋 刘克庄 《念奴娇·木犀》词:“却是小山丛桂里,一夜天香飘坠。” 清 方文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诗:“信有天香亦倾国,金罍在手莫辞乾。” 郭沫若 《梅花树下醉歌》:“你从你自我当中,吐露出清淡的天香。”

(3).指宫廷中用的薰香;御香。 唐 皮日休 《送令狐补阙归朝》诗:“朝衣正在天香里,諫草应焚禁漏中。” 唐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駟马宝车行赐礼,金章紫綬带天香。”

(4).祭神、礼佛的香。 唐 沉佺期 《乐城白鹤寺》诗:“潮声迎法鼓,雨气湿天香。”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元旦侵晨,禁中 景阳 鐘罢,主上精虔炷天香,为苍生祈百穀於上穹。”

(5).指美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非止国色难亲,天香未遇,即强颜陋质之妇,能见几人。”参见“ 国色天香 ”。

风度

美好的举止、姿态或气度

有风度的人

风度大方

难老

犹长寿。多用作祝寿之辞。《诗·鲁颂·泮水》:“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郑玄 笺:“已饮美酒,而长赐其难使老;难使老者,最寿考也。” 宋 苏轼 《赐正议大夫守门下侍郎孙固生日诏》:“难老之祥,神人攸相。” 毛 * 《采桑子·重阳》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雪莹

雪白晶莹。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顷之,復杖屨西上。厓北转,有大石方丈餘,雪莹掌平,枕溪,号石席。” 元 岑安卿 《题张彦明所藏剪纸惜花春起早图》诗:“谁将妙意寄工巧,溪藤雪莹金刀小。”

无尘

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 崔橹 《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 杜荀鹤 《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赋才

亦作“ 赋材 ”。天赋,才能。 宋 苏轼 《追和林子中寄文与可》:“赋才有巨细,无异斛与斗。” 宋 王安石 《上运使孙司谏启》:“顾赋材之艰拙,借容德之庇存。” 明 宋濂 《<詹学士文集>序》:“窃自叹赋才暗劣,规规方圆中日蹈古人轨辙,不敢奋迅吐一奇崛语。”

十倍

就是一个数乘10,比如1的10倍就是10,2的十倍就是20。

千春

(1).千年。形容岁月长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滍水》:“石至千春,不若速朽;苞墓万古,祇彰誚辱。” 唐 杜甫 《往在》诗:“千春荐灵寝,永永垂无穷。” 闻一多 《你指着太阳起誓》诗:“‘永久’早许给了别人,粃糠是我的份,别人得的才是你的菁华--不坏的千春。”

(2).寿辰。《孽海花》第二十回:“ 李 老爷的千春,我们怎会忘了。”

夏庭

(1). 夏 之王庭。 汉 班固 《幽通赋》:“震鳞漦于 夏 庭,匝三正而灭 姬 。”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 幽王 之惑 褒 女也,妖始于 夏 庭。”

(2).引申指 夏 王朝。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檄》:“燕啄皇孙,知 汉 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 夏 庭之遽衰。”

周室

周王朝

以窥周室。—— 汉· 贾谊《过秦论》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皇国

传说中的三皇时代。 隋 王通 《中说·问易》:“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

再生

(1) 机体的一部分在损坏、脱落或截除后重新生长

(2) 死而复活

(3) 加工废旧物品,使恢复原有性能,成为新产品

再生橡胶

济时

犹济世,救时。《国语·周语中》:“宽,所以保本也;肃,所以济时也。”《旧唐书·隐逸传序》:“退无肥遁之贞,进乏济时之具。”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经世手,济时英, 玉堂 金马 岂难登。” 周咏 《感怀》诗之三:“举目 新亭 挥掬泪,刦餘谁是济时才?”

霖雨

(1) 连绵大雨

(2) 比喻恩泽

重湖

洞庭湖 的别称。 湖南 洞庭湖 南与 青草湖 相通,故称。 宋 张孝祥 《念奴娇》词:“星沙初下,望 重湖 远水,长云漠漠。” 清 文廷式 《过洞庭湖》诗:“借取 重湖 八百里,肄吾十万水犀军。” 贺锦斋 《西江月》词:“莫道 重湖 似海深,未抵寃仇一半。”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和气

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一番

(1).一回;一次;一阵。《诗·小雅·车攻》“射夫既同” 唐 孔颖达 疏:“此射夫皆已射一番。” 宋 范成大 《落鸿》诗:“只道一番新雨过,谁知双袖倚楼寒。”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一折:“你一番价探望哥哥,吃的来醺醺醉。”《西游记》第四二回:“一番搭上手,斗经四五个回合,行者揑着拳头,拖着棒,败将下来。” 毛 * 《新民主主义的 * 》:“顽固到没有办法,所以我们就要开大会,‘促’他一番。”

(2).一种;一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癸卯妖书》:“但其所倾陷者,别是一番人耳。” 许地山 《命命鸟》:“她自经过这一场恐慌,精神上遂起了莫大的变化。对于婚姻别有一番见解。”

(3).一张;一片。《新唐书·藩镇传·王鎔》:“况继奉天子詔和解,能无一番纸坠北路乎?”

黄阁

亦作“黄閤”。 1. 汉 代丞相、太尉和 汉 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别于天子。 汉 卫宏 《汉旧仪》卷上:“﹝丞相﹞听事阁曰黄阁。”《宋书·礼志二》:“三公黄閤,前史无其义……三公之与天子,礼秩相亚,故黄其閤,以示谦不敢斥天子,盖是 汉 来制也。”后因以黄阁指宰相官署。 唐 韩翃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巡边》诗:“黄阁开帷幄,丹墀侍冕旒。” 元 耶律楚材 《为子铸作诗三十韵》:“我祖建四节,功烈光黄閤。”

(2). 唐 时门下省亦称黄阁。 唐 杜甫 《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旧史《严武传》迁给事中,时年三十二。给事中属门下省, 开元 曰黄门省,故云‘黄閤’。”

(3).借指宰相。 唐 钱起 《送张员外出牧岳州》诗:“自怜黄阁知音在,不厌彤幨出守频。” 宋 司马光 《和始平公郡斋偶书》:“ 赤松 雅意思轻举,黄阁群心望復还。”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辨冤》:“説甚么黄阁经纶肃万方。”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补遗:“ 陈桂林 文恭 宏谋 ,黄阁雍容。”

行看

(1).且看。 唐 韩愈 《郴州祈雨》诗:“行看五马入,萧颯已随轩。”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行看取,朝 紫宸 , 凤池 鰲禁听丝纶。”取,得。助词。

(2).复看,又看。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默听鸿声尽,行看叶影飞。”

洪钧

(1).指天。《文选·张华<答何劭>诗之二》:“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羣生。” 李善 注:“洪钧,大钧,谓天也;大块,谓地也。言天地陶化万类,而羣化禀受其形也。” 唐 郑絪 《奉和武相公省中宿斋酬李相公见寄》:“洪钧齐万物,縹帙整羣书。” 清 陈梦雷 《告都城隍文》:“勅封都城隍正神,既能节阴宣阳佐洪钧於宇宙,必当扶忠褫佞植正气於乾坤。”

(2).比喻国家政权。 唐 李德裕 《离平泉马上作》诗:“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将以鏘履声而朝紫殿,扩心秤而启洪钧。” 宋 司马光 《和始平公梦中有怀归之念作诗始得两句而寤因足成一章》:“元宰抚洪钧,四海可熏灼。”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