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作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立秋日作原文

一气传金皞,三时入白藏。

拂筵驱伏暑,披袂迓新凉。

风叶荷增响,露英花递香。

晚来急雨过,恰好应农祥。

诗词问答

问:立秋日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立秋日作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立秋日作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二十九

参考注释

一气

(1) 一举,一次,不间断地

一气呵成

(2) 同一帮派,声气相通;同伙

他们通同一气

(3) 一阵(多含贬义)

瞎闹一气

三时

(1).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杜预 注:“三时,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诗:“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新唐书·刘蕡传》:“愿陛下废百事之用,以广三时之务,则播植不愆矣。”

(2).夏至后半个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诗:“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明 周之玙 《农圃六书·占候·五月占》:“夏至后半月为三时,头时三日,中时五日,三时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适 《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时鐘磬,宛如梵宫。” 清 龚自珍 《尊隐》:“日有三时,一曰蚤时,二曰午时,三曰昏时。”

(4). 印度 分一年为热、雨、寒三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如来 圣教,岁为三时: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热时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时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时也。”

(5).佛教谓 释迦牟尼佛 逝世后,佛法将经历的 * 、像法和末法三大时期。一般认为 * 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见 南朝 陈 慧思 《立誓愿文》。 唐 窥基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佛灭度后,法有三时,谓正、像、末。具行教、行、证三,名为 * ;但有教、行,名为像法;有教无餘,名为末法。”

白藏

(1).指秋天。秋于五色为白,序属归藏,故称。《尸子·仁意》:“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 南朝 梁 萧统 《玄圃讲》诗:“白藏气已暮,玄英序方及。”《周书·武帝纪下》:“今白藏在辰,凉风戒节,厉兵詰暴,时事惟宜。” 唐 魏徵 《五郊乐章·白帝商音》:“白藏应节,天高气清,岁功既阜,庶类收成。”

(2).仓库名。《文选·左思<魏都赋>》:“ 白藏 之藏,富有无隄,同賑大内,控引世资。” 刘良 注:“ 白藏库 在西城下,有屋一百七十四间。《尔雅》曰:‘秋为白藏。’因以为名也。”

(3). 晋 宫中阁名。《太平御览》卷一八四引《晋宫阁名》:“ 洛阳宫 有 金光閤 …… 白藏閤 。”

伏暑

指炎热的夏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喂养》:“若伏暑之鞍,又宜急卸。”

新凉

指初秋凉爽的天气。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时秋积雨霽,新凉入郊墟。” 宋 徐玑 《新凉》诗:“黄鶯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元 萨都剌 《溪行中秋翫月》诗:“微波漾漾风徐徐,新凉拂拂飘裙裾。”

露英

(1).露水,露珠。《汉书·扬雄传上》:“噏清云之流瑕兮,饮若木之露英。” 颜师古 注:“露英,言其英华之露。” 唐 元稹 《蔷薇架》诗:“风蔓罗裙带,露英莲脸泪。”

(2).花卉。喻美女。 宋 张先 《少年游》词:“帽檐风细马蹄尘,常记探花人。露英千样,粉香无尽,驀地酒初醒。”

晚来

傍晚;入夜。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诗:“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郭沫若 《芭蕉花》:“白日里家务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恰好

(1) 正好;刚好

这块布恰好够做一件衬衣

(2) 适值其时

援兵恰好这时赶到

(3) 形式精确或比例一致地

它的裂缝恰好与底面相平行

农祥

1.星宿名。即房宿。 2.指农事。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