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

作者:罗椅 朝代:宋代

柳梢青原文

萼绿华身,小桃花扇,安石榴裙。
子野闻歌,周郎顾曲,曾恼夫君。
悠悠羁旅愁人。
似飘零、青天断云。
何处销魂,初三夜月,第四桥春。

诗词问答

问:柳梢青的作者是谁?答:罗椅
问:柳梢青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柳梢青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罗椅的名句有哪些?答:罗椅名句大全

罗椅柳梢青书法欣赏

罗椅柳梢青书法作品欣赏
柳梢青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萼绿华

(1).传说中女仙名。自言是 九嶷山 中得道女子 罗郁 。 晋穆帝 时,夜降 羊权 家,赠 权 诗一篇,火澣手巾一方,金玉条脱各一枚。见 南朝 梁陶弘景 《真诰·运象》。 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 萼緑华 来无定所, 杜兰香 去未移时。”亦省称“ 萼緑 ”。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 上元 点鬟招 萼緑 , 王母 挥袂别 飞琼 。”

(2).指绿萼梅花。 宋 范成大 《范村梅谱》:“緑萼梅:凡梅花跗蒂皆絳紫色,惟此纯緑,枝梗亦青,特为清高,好事者比之 九嶷 仙人 萼緑华 。京师 艮岳 有 萼緑华堂 ,其下专植此本。”

桃花扇

绘有桃花的扇子。旧时多为女子所持,相映成美。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元 贯云石 《凭阑人·题情》曲:“冷落桃花扇影歌,羞对青铜扫翠蛾。”《花月痕》第五二回:“慵粧淡抹多风韵,好似桃花扇底人。”

石榴裙

朱红色的裙子。亦泛指妇女的裙子。 南朝 齐 何思澄 《南苑逢美人》诗:“风捲蒲桃带,日照石榴裙。” 唐 武则天 《如意娘》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明 叶宪祖 《夭桃纨扇》第一折:“丹初染,血尚湮,娇红争妬石榴裙。” 清 陈维崧 《临江仙·赠柯翰周》词:“好将断肠句,写徧石榴裙。” 老舍 《四世同堂》八八:“她,不光能盯住 美国 人、 英国 人,还能弄得 德国 人、 意大利 人、 法国 人、 俄国 人,一古脑都收在她的石榴裙下。”

子野

春秋 时 晋国 乐师 师旷 的字。目盲,善弹琴,辨音能力极强。《文选·张衡<东京赋>》:“能不惑者,其唯 子野 乎?” 薛综 注:“ 子野 , 师旷 字。晓音曲者。” 唐 李白 《雪谗诗赠友人》:“ 子野 善听, 离娄 至明。” 清 钱谦益 《复李叔则书》:“瓦釜之鸣,不若洪鐘之响,有耳者知之,而 子野 不知,岂有是哉?”

周郎顾曲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夫君

(1) 旧时妻对夫的尊敬亲爱称呼

(2) 朋友

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羁旅

亦作“羇旅”。1.寄居异乡。《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齐侯 使 敬仲 为卿,辞曰:‘羇旅之臣……敢辱高位?’” 杜预 注:“羇,寄;旅,客也。”《史记·陈杞世家》:“羈旅之臣,幸得免负担,君之惠也。” 唐 韩愈 《又与柳中丞书》:“夫远徵军士,行者有羇旅离别之思,居者有怨旷骚动之忧。” 宋 陆游 《六言》诗之四:“壮岁京华羈旅,暮年湖海清狂。”

(2).指客居异乡的人。《周礼·地官·遗人》:“野鄙之委积,以待羇旅。” 郑玄 注:“羇旅,过行寄止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江 南朝士,因 晋 中兴,南渡 江 ,卒为羈旅。”《资治通鉴·晋惠帝太安二年》:“ 机 以羇旅事 颖 ,一旦顿居诸将之右, 王粹 等心皆不服。” 清 龚自珍 《台城路·同人皆诇知余近事》词:“ 吴 棉已把桃笙换,流光最惊羈旅。”

愁人

(1).令人发愁。《楚辞·九歌·大司命》:“结桂枝兮延佇,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

(2).心怀忧愁的人。 晋 傅玄 《杂诗》:“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宋 张先 《酒泉子》词:“亭柳霜凋,一夜愁人窗下睡。”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词之三:“甚天公不肯惜愁人,添憔悴。”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酒是只有增长愁人的愤懑。”

飘零

(1) (花叶等)凋谢脱落;飘落

黄叶飘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青天

(1) 蔚蓝色的天空

(2) 晴朗的白天。比喻清官

老百姓管包公叫“包青天”

断云

片云。 南朝 梁简文帝 《薄晚逐凉北楼迥望》诗:“断云留去日,长山减半天。” 宋 赵师秀 《会景轩》诗:“断云分树泊,饥鹤下田行。” 明 边贡 《出郭将访希准郡伯薄暮而返却寄》诗:“断云低白雁,斜日近青山。” 王横 《春感用黄仲则韵》之二:“彩凤倦飞求木集,断云恋岫绕山行。”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销魂

形容伤感或欢乐到极点,若魂魄离散躯壳。也作“消魂”

乐乐愈精愈妙了,令人销魂。——《警世通言》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追怀往事的词作。作者与情人别后,于往昔难以忘怀。感物伤怀,相思无限,此种情境,入得词来,清澈凄婉,令人怅然不已,如亲历此情境。
词的上片 ,倒叙手法,描述了当时相见的情景。
开首“萼绿华身 ,小桃花扇,安石榴裙。”三句,描写昔人情人的美丽姿容。“萼绿华”,仙女名。道书记载,萼绿华年约二十,穿着青色的衣裳,长得非常美丽。在晋穆帝升平三年夜降落在羊权家,从此经常往来,后赠羊权仙药使其成仙。唐宋诗词中的仙女,往往也是舞娘歌妓的代称。萼绿华也是一种名贵的梅花,萼片枝梗皆作纯绿色。“小桃花”,桃花的一种,形状如垂丝海棠 。“安石榴”,石榴的别称 ,初夏时节开花,花色非常红艳。一位,三句写出情人的面貌:她有着天仙般美丽的容貌,手中拿着绘上小桃花的歌扇,穿着一条鲜艳的红裙。三句并列写来,连用了三个花名,女子的神韵气质已显现出来了。接下“子野闻歌,周郎顾曲,曾恼夫君”三句,写出自己对情人的眷恋仰慕之情。“子野”,晋恒伊的字。《世说新语·任诞》载:桓子野每闻清歌 ,辄唤“奈何”。谢公(安)闻之 ,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周郎”,指周瑜。《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瑜精通音乐,即使喝酒之后,曲有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词中以桓伊和周瑜两人,写出对情人的深情 。“曾恼夫君”一句小结。“恼”,有引逗 、撩拨义。“夫君”,“夫”音扶,语出《楚辞·九歌 》,对男子的敬称。词中自代作者。这三句讲的是女子的清歌撩动了自己的无限情怀。
过片二句,笔锋陡转,写别后的状况,悠长的道路与思念 ,旧事如过眼烟云 ,怎不叫人愁恨?“似零落 ”、青天断云”,七字有无穷的凄凉与悲怆。“断云 ”,在词中有两重含义 :一是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如同青天上的孤独的云彩一般无所依归 ;一是暗用“行云”曲故,谓别后两处分居,无从欢会。由此而逼出末三句:“何处销魂?初三夜月,第四桥春。”陆辅之《词旨》列之为“警句 ”,实际上将其放在五代北宋小令名作之中 ,也毫不逊色。词人向自己发问:是什么使自己黯然销魂呢?——是初三夜的一弯新月,是第四桥边的秀美春光 !“ 初三夜月 ”化自白居易《暮江吟 》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和《秋思》诗中“弓势月初三”的句意。“初三夜月,第四桥春”二句,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读来意味悠长,心中唯觉其妙,而口中却难以述评。如果只是诠释。初三夜的黄昏,西边天空中那一弯微月,它唤起了词人几多幽伤与情怀,迷惘、惆怅,何止是忆起她那如月般的蛾眉!“第四桥”,在吴江城外,因泉品居第四而得名 。苏轼姜夔、刘佃伦等均有词提到此桥。“春 ”,也有两重意思:一是泛指春景、春意;一是指酒,唐宋人常以“春 ”来命名酒,如《武林旧事》就载有“留郁春”、“十洲春”、“锦波春”等酒名。词人在一个美好的春夜,喝醉了酒,重过第四桥边,远眺那天边的一弯新月。此种情感,何能为怀!还是让读者去细细品味吧。
道篇景美情深,情与景相协互动,心与物相迫感应,词句精审,意味悠远,堪称妙绝。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