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琼花

作者:方岳 朝代:宋代

非琼花原文

旧传琼花无与双,专奇擅美名此邦。
江南清梦入诗夜,安得一念令心降。
去年骑鹤扬州住,斗酒屡眠云雾窗。
月寒雪冷花未吐,正尔俗叶凡株椿。
心期妙处在真实,不假羽节青霓幢。
今春访花吾第一,自折繁枝盛翠缸。
横看倒睨掉头语,前语后赋何其咙。
真珠碎簇玉蝴蝶,直与八仙同一腔。
闻名见面足笑莞,强为花辨几愚蠢。
有如巨贤杂群小,望而可识为奇厖。
忠耶佞耶岂难别,祝鮀不类关龙逢。
试持此论讯后土,谓予不信如长江。

诗词问答

问:非琼花的作者是谁?答:方岳
问:非琼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方岳的名句有哪些?答:方岳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琼花

(1).一种珍贵的花。叶柔而莹泽,花色微黄而有香。 宋 淳熙 以后,多为聚八仙(八仙花)接木移植。 唐 李白 《秦女休行》:“西门 秦氏 女,秀色如琼花。”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扬州 后土庙 有琼花一株,或云自 唐 所植,即 李卫公 所谓玉蕊花也。”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琼花》:“ 扬州 后土祠 琼花,天下无二本,絶类聚八仙,色微黄而有香。 仁宗 庆历 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輒枯,遂復载还祠中,敷荣如故。 淳熙 中, 寿皇 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华,仍送还之。其后,宦者 陈源 ,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 杭 之 褚家塘 琼花园是也。今 后土 之花已薪,而人间所有者,特当时接本,髣髴似之耳。”

(2).古歌曲名。即《玉树后庭花》。 清 洪昇 《长生殿·定情》:“《琼花玉树》,《春江夜月》,声声齐唱。” 清 陈文述 《青溪吊江总宅》诗:“当时《玉树》临风曲,异日《琼花》水调歌。”

(3).比喻雪花。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威仰噤死不敢语,琼花云魄清珊珊。” 宋 杨万里 《观雪》诗:“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蘂玉无香。” 元 吕止庵 《集贤宾·叹世》曲:“到冬来落琼花阵阵飘,剪鹅 * 片飞。” 陈毅 《蝶恋花·访问亚洲三国喀布尔望雪山》词:“一望琼花争怒放,飞越羣山,人喜从天降。”

无与

(1).不给予。《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亷;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法苑珠林》卷六:“无取无与,无我所心;脱欲所须,便可提去。”

(2).犹不跟,不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 王太常 ﹞生子 元丰 ,絶痴,十六岁不能知牝牡,因而乡党无与为婚。”

不参预;不相干。《左传·襄公十四年》:“詰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汉书·张汤传》:“ 汤 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 汤 无与也,不谢。” 颜师古 注:“与读曰豫。无豫,谓不干其事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此言为善则预,为恶则去……凡损於物,皆无与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赵康敏》:“公子孙自不肖,不能守此业;此宅且数易主人,与某无与。”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民声寂寥,羣志幽閟,岂以为匹夫无与于天下,尚如戴朔北之虏也。”

擅美

独享美名;独有其美

擅美当朝

江南

(1) 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就是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江南草长,杂花生树。——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江南好风景。——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能不忆江南。——唐·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泛指长江以南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清梦

犹美梦。 宋 陆游 《枕上述梦》诗:“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宋 文天祥 《览镜见须髯消落为之流涕》诗:“青山是我安魂处,清梦时时赋大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妾少解按摩之术,愿尽技能,以侑清梦。” 刘大白 《五一运动歌》:“五一运动,醒来啊! * 人的清梦!”

得一

(1).得道。《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王弼 注:“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吕氏春秋·论人》:“无以害其天则知精,知精则知神,知神之谓得一。凡彼万形,得一后成。” 高诱 注:“一,道也。天道生万物,万物得一乃(后)成也。”《楚辞·远游》:“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羡 韩众 之得一。” 王逸 注:“喻古先圣获道纯也。”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承前王之清诲,曰天道之无亲;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得一惟清,於万斯寧。”

(2).天的代称。 唐 无名氏 《鸿庆寺碑》:“上奉得一,下及七世父母,法界众生。”

心降

犹心服。 唐 黄滔 《答陈磻隐论诗书》:“自向叨 希畋 珠邱金穴、口讽心降之言,其復家传奥言、身周雄文者乎?” 前蜀 韦庄 《和人岁晏旅舍见寄》:“意合论文后,心降得句初。”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骑鹤扬州

同“ 骑鹤上扬州 ”。 宋 吴礼之 《风入松·江景》词:“恬然云水无贪吝,笑腰缠,骑鹤 扬州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如今骑鹤 扬州 去,莫门腰缠有几星!” 清 李调元 《题陕州牧雷莲客放鹤小照》诗:“待得腰缠十万贯,与君骑鹤 扬州 游。”

斗酒

亦作“鬭酒”。比酒量。 唐 杜牧 《街西长句》:“游骑偶同人鬭酒,名园相倚杏交花。” 清 陈维崧 《菩萨蛮·为竹逸题徐渭文画紫牡丹》词:“年时鬭酒红栏下,一丛姹紫真如画。” 清 陈于王 《燕九竹枝词》之九:“观傍培塿氍毺新,酒市争看鬭酒人。”

眠云

比喻山居。山中多云,故云。 唐 陆龟蒙 《和张广文贲旅泊吴门次韵》:“ 茅峯 曾醮斗, 笠泽 久眠云。”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渭川 凝碧,早抛钓月之流; 商岭 排青,不逐眠云之侣。” 宋 杨万里 《竹床》诗:“谁言诗老眠云榻,不是渔郎钓月竿。”

寒雪

(1).天冷下雪。《晋书·陶侃传》:“ 夔 妻有疾,将迎医於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南齐书·张冲传》:“ 永 征 彭城 ,遇寒雪,军人足脛冻断者十七八。”

(2).寒冷的雪。 宋 许顗 《彦周诗话》:“﹝ 李少云 ﹞病中作《梅花》诗云:‘素艷明寒雪,清香任晓风。’”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一干一枝拥着寒雪,只觉得凄冷。”

心期

(1).心中相许。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实欣心期,方从我游。” 唐 王勃 《山亭兴序》:“百年奇表,开壮志於高明;千里心期,得神交於下走。”

(2).引申为相思。 宋 晏几道 《采桑子》词:“心期昨夜寻思徧,犹负殷勤,齐斗堆金,难买丹诚一寸真。” 明 陆采 《怀香记·赴约惊回》:“悲命,今宵良会未成,还要把心期再整。”

(3).深交。 南朝 梁 任昉 《赠郭桐庐出溪口见候》诗:“客心幸自弭,中道遇心期。”《南史·向柳传》:“我与 士逊 心期久矣,岂可一旦以势利处之。”

(4).期望。《南齐书·豫章王嶷传》:“居今之地,非心期所及。” 唐 袁郊 《甘泽谣·红线》:“忧往喜还,顿忘於行役;感知酬德,聊副於心期。” 明 唐寅 《题画》诗:“心期此日来游赏,载酒携琴过野桥。” 高旭 《癸丑元旦》诗:“新朝甲子旧神州,老子心期算略酬。”

(5).心愿,心意。 唐 罗隐 《谗言·越妇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 宋 陆淞 《瑞鹤仙》词:“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却把心期细问。”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词:“回首碧云西,多少心期;短长亭外短长堤。” 梁遇春 《“失掉了悲哀”的悲哀》:“许多的志愿,无数的心期,全在这几年里销磨尽了。”

(6).胸怀。 唐 钱起 《送沉仲》诗:“心期邈霄汉,词律响琼琚。” 宋 文天祥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心期耿耿浮云上,身事悠悠落日西。” 宋 亦英 《沁园春·悼念 * 同志》词:“世颂殊勛,人夸大度,美德高风孰比拟?公永在,有照人肝胆,日月心期。”

(7).情绪,心境。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诊祟》:“又不是困人天气,中酒心期,魆魆地常如醉。” 余疚侬 《步石予先生送行原韵》:“身世最怜趋俗惯,心期最恨有家牵。”

妙处

(1) 美妙的地方

西山是休养的妙处

(2) 奥秘之处

自有妙处

真实

与事实相符

真实的故事比虚假的小说还要奇妙

不假

(1).不借用。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 仲尼 不假盖於 子夏 ,护其短也。” 隋 王通 《中说·王道》:“子之家六经毕备,朝服祭器不假。” 阮逸 注:“不假借。”

(2).不需要;不凭藉。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十八:“是以王鮪登俎,不假吞波之鱼;兰膏停室,不思衔烛之龙。” 宋 司马光 《伏蒙留守相公赐示陪太师》诗:“相国火城光满路,夜归不假玉蟾圆。”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崖盐》:“其巖穴自生盐,色如红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炼。” 鲁迅 《华盖集·补白一》:“但不以实力为根本的民气,结果也只能以固有而不假外求的天灵盖自豪,也就是以自暴自弃当作得胜。”

(3).确实;真的。

羽节

用羽旄装饰的节。多指神仙仪卫。 唐 王维 《金屑泉》诗:“翠凤翔文螭,羽节朝玉帝。” 唐 韦渠牟 《步虚词》之五:“羽节忽排烟, 苏君 已得仙。”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词:“仙翁鹤驾,羽节縹緲下天端。”

青霓

亦作“ 青蜺 ”。1.虹。 宋 辛弃疾 《千年调·开山径得石璧》词:“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 丰隆 前导,叫开 閶闔 。” 清 谭嗣同 《与孙小沂书》:“於是与足下朝躡赤霞之标,暮度青霓之梁。倏星倏月,掉臂行游,是诚可以破拘挛之俗,驰域外之观矣。”

(2).喻溪水。 唐 孟郊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碧瀨漱白石,翠烟含青蜺。”

(3).道家服装。 唐 李贺 《绿章封事》诗:“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王琦 汇解:“青霓,谓道士所服之衣……言道士着青霓之服,叩头而呼宫神。”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答余叔良》词:“同吟处,看珮摇明月,衣捲青霓。”

第一

(1)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2) 首要的,最重要的

质量第一

繁枝

(1).繁茂的树枝。 晋 傅玄 《秋胡》诗:“素手寻繁枝,落叶不盈筐。” 宋 晏殊 《采桑子》词:“无端一夜狂风雨,暗落繁枝。” 艾青 《太阳》诗:“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2).指繁杂的枝条。 明 陈子龙 《杂诗》之二:“劲翮有遐举,直木无繁枝。”

横看

横着看。 宋 苏轼 《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无一同,不识 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错看。《红楼梦》第五五回:“那 三姑娘 虽是个姑娘,你们都横看了他。 * 奶 在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只单怕他五分儿。”

倒睨

向后斜视。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序》:“﹝鄙夫﹞但能行樵坐钓外,寄心於小律诗,时或鏖兵景物,衡门情味,则倒睨二君而反有得色。”

掉头

回头,泛指转成相反方向

船能在自身长度范围内掉头

何其

多么(多带有不以为然的口气)

何其壮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何其衰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何其糊涂

真珠

(1).即珍珠。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如蚌)壳内所产。为珍贵的装饰品,并可入药。 唐 贾岛 《赠圆上人》诗:“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綵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真珠》:“真珠入厥阴肝经,故能安魂定魄,明目治聋。” 清 孙枝蔚 《代书寄呈大兄伯发》诗:“忆昨庚辰岁,米价如真珠。”《艾青诗选·自序七》:“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例如拙作《珠贝》:‘你是虹彩的化身,观念在心里孕育,璀璨如一片朝霞,结成粒粒真珠。’”

(2).指帘子。 唐 罗隐 《帘》诗之一:“会应得见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 南唐 李璟 《浣溪纱》词:“手捲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鎻重楼。”参见“ 真珠帘 ”。

(3).指酒。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太守 王元邃 以白酒之和者,红酒之劲者,手自剂量,合而为一,杀以白灰一刀圭,风韵顿奇。索余作诗,余为长句云:‘小槽真珠太森严,兵厨玉友专甘醇。两家风味欠商略,偏刚偏柔俱可怜。’”

(4).荔枝的一种。 宋 蔡襄 《荔枝谱》第七:“真珠,剖之纯瓜,圆白如珠,荔枝之小者止於此。”

(5).指美人之泪。 唐 温庭筠 《菩萨蛮》词:“玉纤弹处真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 明 刘基 《霜叶飞·七夕》词:“盼油壁香车,驾了踟蹰,欲上频回顾,但暗滴真珠,教向人间、散成飞雨。”

(6).指露珠,水珠。 五代 成彦雄 《露》诗:“银河昨夜降醍醐,洒遍坤维万象苏,疑是鮫人曾泣处,满池荷叶捧真珠。” 宋 苏轼 《同柳子玉游鹤林招隐醉归呈景纯》诗:“巖头疋练兼天静,泉底真珠溅客忙。”

蝴蝶

。也作“胡蝶”。旧时以为蝶的总称,今动物学以为蝶的一种。构成鳞翅目锤角亚目的某些身体细长在白天活动的昆虫,经常具有鲜明的颜色,有特殊型的双翅

八仙

神话传说中道教八位神仙,即汉钟离、李铁拐、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同一

(1) 相同;同样

同一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2) 一致

闻名

(1) 著名;有名

举世闻名

(2) 听到名声

闻名不如见面

见面

(1) 与…相见

(2) 露面

邀请我和他们见面

愚蠢

愚笨无知

有如

(1).犹如,好像。《诗·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 召公 ,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 唐 韩愈 《寄三学士》诗:“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鉤。”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吾闻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来自田间,心直口快,待 曾 家的子女,有如自己的骨肉。”

(2).如果,假如。《史记·商君列传》:“ 公叔 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今 唐 兵不出数千,将军拥众万餘,不乘其未定而击之,有如 唐 兵惧而自退,将军何面目以见陛下乎!” 清 顾炎武 《义士行》:“有如不幸先朝露,此恨悠悠谁与诉?”

(3).古人誓词中常用语。《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杨伯峻 注:“‘有如’亦誓词中常用语, 文 十二年《传》‘有如 河 ’……‘有如白水’即‘有如河’,意谓 河 神鉴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晏子 仰天叹曰:‘ 婴 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与,有如上帝!’”

巨贤

1.大贤﹐极有才德者。

不类

(1).不善。《诗·大雅·瞻卬》:“不弔不祥,威仪不类。” 毛 传:“类,善。” 孔颖达 疏:“威仪有不善。” 晋 刘琨 《劝进表》:“抗明威以摄不类,杖大顺以肃宇内。”《旧唐书·德宗纪下》:“秉心匪彝,自底不类。兇狡成性,扇构多端。”

(2).作自谦之词,犹不肖。《书·太甲中》:“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底不类。” 蔡沉 集传:“不类犹不肖也。” 明 何景明 《六子诗序》:“六子者皆当世之名士也,予以不类,得承契纳,辅志励益者多矣!”

(3).不同;不象。《逸周书·官人》:“言行不类,终始相悖,外内不合。” 唐 韩愈 《石鼓歌》:“辞严义密读难完,字体不类隶与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水莽草》:“嗅之有异味,不类茶茗。” 郭沫若 《断断集·从典型说起--<豕蹄>的序文》:“这段故事既不类有心的揭发,也不类任意的调皮。”

(4).不及于,不包括。《管子·君臣下》:“其选贤遂材也,举德以就列,不类无德;举能以就官,不类无能。”

龙逢

亦作“ 龙逄 ”。即 关龙逢 。 夏 之贤人,因谏而被 桀 所杀,后用为忠臣之代称。《庄子·胠箧》:“昔者 龙逢 斩、 比干 剖。” 汉 刘向 《九叹·怨思》:“若 龙逄 之沉首兮,王子 比干 之逢醢。”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帝大笑曰:‘天下有如此痴汉,方知 龙逢 、 比干 非是俊物。’” 唐 韩愈 《通解》:“故 龙逄 哀天下之不仁,覩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救,于是进尽其言,退就割烹。”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 龙逢 、 比干 ,因諫而亡,谓之忠臣。” 清 郑燮 《道情》之九:“弔 龙逢 ,哭 比干 ,羡 庄周 ,拜 老聃 , 未央宫 里 王孙 惨。”

后土

(1) 古代称大地

(2) 土地神

河东后土。——《汉书·李广苏建传》

皇天后土

谓予不信

如果以为我的话不真实。

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流入东海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