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包山祠

作者:陆龟蒙 朝代:唐代

原文

静境林麓好,古祠烟霭浓。
自非通灵才,敢陟群仙峰。
百里波浪沓,中坐箫鼓重。
真君具琼舆,仿佛来相从。
清露濯巢鸟,阴云生昼龙。
风飘橘柚香,日动幡盖容。
将命礼且洁,所祈年不凶。
终当以疏闻,特用诸侯封。

诗词问答

问:《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包山祠》的作者是谁?答:陆龟蒙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陆龟蒙的名句有哪些?答:陆龟蒙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618-23

参考注释

静境

(1).静谧的环境、意境。 唐 白居易 《秋池》诗之一:“静境多独得,幽怀竟谁知?”

(2).犹静域。 元 郝经 《游灵岩寺》诗:“静境求初心,滞虑驱万端。”

(3).静态,静止的境界。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二:“绘画只能表现静境,而文章兼能表现动境。”

林麓

犹山林。《周礼·地官·林衡》:“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文选·张衡<西京赋>》:“林麓之饶,于何不有。” 薛综 注:“木丛生曰林。” 李善 注:“《穀梁传》曰:‘林属於山曰麓。’”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或结罝罘於林麓之中,合重围於山泽之表。” 唐 杜甫 《客堂》诗:“舍舟復深山,窅窕一林麓。” 清 周安 《游道场山》诗:“逶迤步崇冈,奔迫下林麓。”

烟霭

云雾;云气

江那面的山峰,抹上蓝色的烟霭,显得十分美丽。——艾芜《野牛寨》

自非

(1).倘若不是。《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外内无忧;自非圣人,外寧必有内忧。”《汉书·董仲舒传》:“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彊勉而已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自非 王子晋 ,谁能常美好?”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2).自觉其非。 唐 韩愈 《复志赋》:“欲奔走以及事兮,顾初心而自非。”

通灵

(1).通于神灵。 汉 班固 《幽通赋》:“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包山祠》:“自非通灵才,敢陟羣仙峯。”《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录籍》:“若是説好,便通灵起感应,香火繁盛起来。” 郁达夫 《为霭民先生题经公致渊画松》诗之二:“六法通灵力有餘,暮年点笔势凌虚。”

(2).善于应变;不拘泥。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 郭上灶 ,第二度 赵仙姑 。 郭 性顽钝,只与追钱延年之法; 赵 性通灵,随吾左右。”

(3).消息来得快;来源广。《娱目醒心编》卷五第一回:“ 福达 身虽有监,京中綫索却自通灵。”

(4).灵验。《天雨花》第二七回:“烧香妇女来问事,説来句句尽通灵。”

(5).灵敏。 茅盾 《子夜》十四:“厂里一有了吃醋争风那样的事,你们的耳朵就会通灵。”

百里

(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百里之命 ”。

(3).亦谓地小。《孟子·公孙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则百里之国足以独立矣。”

(4).古时一县所辖之地。因以为县的代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大率方百里。” 汉 蔡邕 《太尉陈公赞》:“公在百里,有西产之惠,赐命方伯,分 陕 餘庆。”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驰芳於墨綬。”

(5).借指县令。《后汉书·循吏传·仇览》:“ 涣 ( 王涣 )谢遣曰:‘枳棘非鸞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 李贤 注:“时 涣 为县令,故自称百里也。”《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帝( 明帝 )欲试以百里, 慰祖 辞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词》序:“苟择良二千石暨贤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义,庶乎污莱尽闢矣。”

(6).宝剑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寳刀三,寳剑六。寳剑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复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见《孟子·万章上》。

波浪

由风与水之间摩擦引起的水面不平状

中坐

(1).宴会中间。《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中坐,酒酣将出。”《晋书·祖逖传》:“尝置酒大会,耆老中坐流涕曰:‘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

(2).座中;座间。《文选·江淹<拟颜延之侍宴>诗》:“中坐溢朱组,步櫩簉琼弁。” 吕延济 注:“中坐,谓座中也。” 唐 李贺 《申胡子觱篥歌》:“心事如波涛,中坐时时惊。” 清 纳兰性德 《雨中花·送徐艺初归昆山》词:“中坐波涛,眼前冷暖,多少人难语。”

(3).谓放置在当中。 晋 左思 《蜀都赋》:“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宾,金垒中坐,肴槅四陈。”

(4).谓坐在半路上。《文选·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中坐瞰蜿虹,俛伏视流星。” 吕延济 注:“中坐,半山坐也。”

指星犯帝座。《史记·天官书》:“月、五星顺入,轨道,司其出,所守,天子所诛也。其逆入,若不轨道,以所犯命之;中坐,成形,皆羣下从谋也。” 裴骃 集解引 晋灼 曰:“中坐,犯帝坐也。成形,祸福之形见也。”

箫鼓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琴羽张兮簫鼓陈, 燕 赵 歌兮伤美人。”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明珠翠羽,簫鼓夜沉沉。”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楼船簫鼓交龙旆,想赴京时半肩行李,从今一洗当年耻。”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端午龙舟》:“ 乾隆 初,上於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於 福海 中,皆画船簫鼓,飞龙鷁首,络绎於鲸波怒浪之间。”亦指军乐。 唐 李白 《发白马》诗:“将军发白马,旌节渡 黄河 。簫鼓聒山岳,沧溟涌涛波。”

真君

(1).谓主宰。《庄子·齐物论》:“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 宋 苏轼 《告五岳文》:“天为真君,帝为真宰。”

(2).道教对神仙的尊称。亦泛称修行得道的人。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左卿仙侯真君 许君 。” 宋 徐铉 《送德迈道人之豫章》诗:“楼中西岭真君宅,门外南州处士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我向来封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得行;今号为真君,虽尊人以素食祭我,无血食之养,故无威福之灵。”

(3). 北魏 拓跋焘 ( 太武帝 )于公元440-451年所用年号 太平真君 的省称。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 魏 本出於 * ,窃亦自号 真君 。”

仿佛

好像;似乎

犹仿佛其若梦从者。——《汉书·扬雄传》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仿佛陈涉之称 项燕。——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读着这些有趣的故事,我仿佛也被引进了童话世界

相从

(1).跟随,在一起。《史记·日者列传》:“ 宋中 为中大夫, 贾谊 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汉书·食货志上》:“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苏轼 《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诗:“相从结茆舍,曝背谈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狸》:“弟与之相从半年,且赖渠拯恤,义均伉儷,难诬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并。 宋 苏轼 《岐亭》诗序:“凡余在 黄 四年,三往见 季常 ,而 季常 七来见余,盖相从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儿生了,老在家里的理无,我将女儿与你儿子,你儿子留在这里做女婿,两家相从了。”

清露

(1).洁净的露水。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宋 晏殊 《浣溪沙》词:“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 郭沫若 《登临》诗:“庙中的铜马,还带着夜来的清露。”

(2).方言。雨的别称。 明 杨慎 《俗言·俗语反说》:“ 贵竹 名雨曰清露。”

阴云

云层密布,天色阴暗

幡盖

幡幢华盖之类。《南齐书·高帝纪上》:“至是又上表禁民间华伪杂物:不得以金银为箔……不得用红色为幡盖衣服。” 唐 岑参 《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诗:“焚香如云屯,幡盖珊珊垂。”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其西有 桃源洞 ,相去五里,须秉炬深入,中多幡盖缨络之物。”参见“ 旛盖 ”。

将命

(1).奉命。《仪礼·聘礼》:“将命于朝。” 郑玄 注:“将,犹奉也。”《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凡使人以和为贵,勿迭相矜夸,见於辞色,失将命之体也。” 胡三省 注:“奉命而行,谓之将命。”

(2).传命。《论语·宪问》:“童子将命。” 朱熹 集注:“将命,谓传宾主之言。” 宋 司马光 《与王介甫书》:“ 光 居常无事,不敢涉两府之门,以是久不得通名於将命者。”

祈年

向神灵祈求丰年

诸侯

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 苏洵《六国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