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原文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叹,此亦斜川之游也。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诗词问答

问: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问: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苏轼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轼名句大全

译文和注释

译文
在世俗沉沉的醉梦里了悟人生真谛的清醒者,算起来也只有陶渊明,是我的跨越时空的知音。尝尽世态炎凉,宦海浮沉,回归田园依旧躬身耕耘。欣逢昨夜春雨如甘霖,把我的东坡田园滋润,更有喜鹊报喜来,晴暖气象新。
最爱听雪堂西畔一道幽泉的潺潺;最爱看北山倾斜的身姿,还有小溪横流在山前;南望亭台丘壑,错落有致,四望亭的后丘耸立高山巅;这山水田园一一是渊明境界,真真是当年斜川再现。叹一声吾老矣,就此寄余年。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陶渊明:一名陶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其游斜川事在晋安帝隆安五年(401),时陶渊明五十岁。斜川:古地名,在今江西都昌、星子之间的鄱阳湖畔。
班坐:依次列坐。
南阜(fù):南山,指庐山。
曾城:山名,在江西星子县西五里,一名乌石山。
斜川诗:指陶渊明《游斜川》诗。
元丰壬戌(rén xū)之春: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季。
东坡:苏轼躬耕处。位于湖北黄冈东面,原为数十亩久荒的营地,苏轼在其处筑茅屋五间,名日雪堂。
挹(yì):通“抑”,抑制。
长短句:词曲的别称。
了了:明白,清楚。
前生:先出生,此有前辈之意。
却:还。躬耕:亲自耕种。
鸟鹊:喜鹊。
倾:斜,此就山体形成的斜坡而言。
亭丘:即四望亭的后丘。
孤秀耸曾城:孤峙秀美如同耸立的曾城山。曾城,增城山,传说中的地名。亦泛指仙乡。
余龄:余生。

诗文赏析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得罪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次年冬天,黄州大雪盈尺,十二月二日微雪,至二十五日大雪始晴。下雪期间,苏轼在东坡营造了房屋苏轼以为东坡雪堂初春的情景宛如渊明斜川之游,因有此作。

标签:豪放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