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德源守普慈二首

作者:李流谦 朝代:宋代

送魏德源守普慈二首原文

东梓名州最普州,蟆颐相望气横秋。
青衿胄子迎高朕,竹马儿童识细侯。
只有爱民心尚在,可能忧国泪空流。
摩挲疲瘵无多事,绿野家家剑换牛。

诗词问答

问:送魏德源守普慈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李流谦
问:送魏德源守普慈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流谦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流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望气

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术。观察云气以预测吉凶。《墨子·迎敌祠》:“凡望气,有大将气,有小将气,有往气,有来气,有败气,能得明此者,可知成败吉凶。”《汉书·宣帝纪》:“至 后元 二年, 武帝 疾,往来 长杨 、 五柞宫 ,望气者言 长安 狱中有天子气,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狱繫者,轻重皆杀之。”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友谅 中流矢死,两军莫之知,道人望气,语上曰:‘ 友谅 死矣。’”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六章:“只听到军中传说 闯王 的花马剑‘通灵’,夜间拔出来往往有一道异光上射斗、牛之间,凡是懂得望气的人们都能看见。”

横秋

(1).充塞秋天的空中。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唐 李白 《悲清秋赋》:“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 宋 范仲淹 《和运使舍人观潮》之一:“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

(2).形容人的气势之盛。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更著仙人紫綺裘。” 明 屠隆 《昙花记·严公冤对》:“英雄盖世气横秋,一旦淹淹作 楚 囚。”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六篇:“他( 曾补人 )的年纪其实和我不相上下,然而先生之气之横秋也,实足以上咸五而下尊三,自比 克来曼梭 ,自比吾家 国藩 ,或许还是他的客气吧?”

(3).形容老气。 朱自清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满布着横秋的老气了!”

(4).比喻美女的眼睛。秋,秋水。比喻女子眼神。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叙别》:“脸似芙蓉腰似柳,眼波湛湛横秋。”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目》:“盖闻朱颜既醉,最怜炯炯横秋。”

青衿

(1).青色交领的长衫。古代学子和 明 清 秀才的常服。《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 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息丝布启》:“青衿宜袭,书生无废学之诗;春服既成,童子得 雩 沂 之舞。”《新唐书·礼乐志九》:“其日,鑾驾将至,先置之官就门外位,学生俱青衿服,入就位。”《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蒙前任大宗师考补博士弟子员。这领青衿不为希罕,却喜小侄的文章前三天满城都传遍了。”

(2).借指学子。 明 清 亦指秀才。《魏书·逸士传·李谧》:“方欲训彼青衿,宣扬坟典。”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絳帐语道,青衿质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身列青衿,败检酿命。”自注:“科举时称秀才为青衿。”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 明 以来之文臣不为公侯,必待艰难考试乃得青衿。”

(3).穿青色衣服的人。多指青少年。 宋 苏轼 《坤城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青衿旅进,虽末技而毕陈;黄屋天临,知下情之无壅。”

胄子

(1).古代称帝王或贵族的长子。《书·舜典》:“ 夔 !命汝典乐,教胄子。” 孔 传:“胄,长也,谓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 孔颖达 疏:“继父世者,惟长子耳,故以胄为长也。”按,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上》“教胄子”,以《说文》引作“教育子”,《史记·五帝本经》则作“教穉子”,认为“育子,穉子也”。“育、胄古声相近,作胄者假借字耳”。并谓“教胄”两字当连续,则以“教胄”即教育,与旧注异。 晋 潘岳 《世祖武皇帝诔》:“胄子入学,辟雍宗礼。” 宋 张栻 《宇文阆州志》:“ 栻 尝以谓,自先王教胄子之法坏,大家世族不得尽成其材。”

(2).国子学生员。 晋 潘尼 《释奠颂》:“莘莘胄子,祁祁学生。”《隋书·高祖纪下》:“而国学胄子,垂将千数,州县诸生,咸亦不少。” 唐 杜甫 《折槛行》:“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 知节 , 全义 之子也。七岁父卒, 太祖 軫念曰:‘真羽林孤儿也。’召入内,送国子学,列青衿胄子之间。”

竹马

(1) 儿童玩具,典型的式样是一根杆子,一端有马头模型,有时另一端装轮子,孩子跨立上面,假作骑马

(2) 用竹篾扎成的一种道具,用于民间舞蹈竹马灯

儿童

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细侯

《后汉书·郭汲传》:“ 郭伋 字 细侯 ……始至行部,到 西河 美稷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伋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后以“细侯”称颂受人欢迎的到任官吏。 唐 白居易 《赠楚州郭使君》诗:“当家美事堆身上,何啻 林宗 与 细侯 。” 宋 陈师道 《寄侍读苏尚书》诗:“一时宾客餘 枚叟 ,到处儿童説 细侯 。”

只有

(1) 表示必需的条件,下文常用“才”、“方”呼应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做好普查工作

(2) 唯有;仅有

只有他知道内情

爱民

指热爱人民,特别指官员热爱百姓。

心尚

心志;襟怀。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遥。”

可能

可能性

不相信有发生惨剧的可能

忧国

为国事而忧劳。《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朝廷无至忠忧国之臣,不惜伤损威重。” 清 钱谦益 《董应举授中大夫制》:“为国以得人为急,人臣以忧国为先。”

摩挲

用手抚摩

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后汉书·蓟子训传》

疲瘵

(1).患病;疾病。《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帝輒优文答报”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今部曲皆年耆,卧在牀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视,气息裁属者凡三十七人,疲瘵风靡,疣盲聋聵者二十三人。”《法苑珠林》卷三七:“比丘曰:‘ 世常 应自洗我足。’ 常 曰:‘年老疲瘵,以奴自代。’” 宋 欧阳修 《论按察官吏状》之二:“兵兴累年,天下困弊,飢荒疲瘵。”

(2).凋敝。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宜其别制考课,重议赏罚,激朝端之俊杰,救天下之疲瘵。”《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六年》:“严边备以杜强邻之窥覦,走軺传以察远方之疲瘵。”

(3).困乏疲弱之人。 唐 白居易 《授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信及夷貊,恩加疲瘵。” 唐 薛能 《春日重游平湖》诗:“官职已辜疲瘵望,诗名空被后生传。” 宋 陈师道 《回棣州守》:“伏惟某官清白承家,文明烛物,出入省寺,已宣布於风声;选用循良,足慰安於疲瘵。”

多事

(1) 事故或事变多的

多事之秋

(2) 干涉别人的事

你不必多他的事

(3) 做多余的或不应该做的事

他总爱多事

家家

每户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