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时享太庙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孟夏时享太庙原文

太室脩时享,律惟中吕应。

开基溯天造,绵祀愿云仍。

礼乐祈来假,几筵俨若凭。

觐光诚有志,明义究何曾。

诗词问答

问:孟夏时享太庙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孟夏时享太庙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孟夏时享太庙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八

参考注释

太室

亦作“ 大室 ”。1.太庙中央之室,亦指太庙。《书·洛诰》:“王入太室祼。” 孔 传:“太室,清庙。” 孔颖达 疏:“太室,室之大者,故为清庙。庙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坏。” 杜预 注:“大庙之室。”

(2).山名。即 嵩山 。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北。《左传·昭公四年》:“ 四岳 、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 陆德明 释文:“大室即中岳 嵩高山 也,在 豫州 。”《史记·楚世家》:“ 幽王 为 太室 之盟。” 裴駰 集解引 杜预 曰:“ 太室 , 中岳 也。”

时享

亦作“ 时饗 ”。太庙四时的祭祀。古代帝王臣民都行时享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国语·楚语下》:“百姓夫妇择其令辰,奉其牺牲……帅其子姓,从其时享,虔其祝宗,道其顺辞,以昭祀其先祖。”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每当春秋时饗,孑立捧奠,顾眄无后继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本朝祧庙之制》:“时享之时,既不预九庙之数,復不压 高皇帝 南向之尊。”

中吕

(1).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其于十二月为四月,因亦用以称农历四月。《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律中中吕。”《史记·律书》:“中吕者,言万物尽旅而西行也。其於十二子为巳。”《梁书·张缅传》:“岁次娵訾,月惟中吕,余謁帝於 承 明 。”

(2).指律合中吕的歌曲。《旧唐书·音乐志一》:“奏夷则,歌中吕。”

开基

(1).犹开国。谓开创基业。《汉书·魏相丙吉传赞》:“近观 汉 相, 高祖 开基, 萧 曹 为冠, 孝宣 中兴, 丙 魏 有声。”《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大 宋 自 太祖 开基, 太宗 嗣位,歷传 真 、 仁 、 英 、 神 、 哲 ,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一章:“一边他又替自己暗加一句:‘老子是你们开基祖宗!’”

(2).开创;开始。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讎天地以开基,并列宿而作制。” 南朝 梁 江淹 《知己赋》:“谈天理之开基,辩人道之始终。”

天造

(1).谓天之创始。语出《易·屯》:“天造草昧”。 北周 庾信 《小园赋》:“谅天造兮昧昧,嗟民生兮浑浑。”

(2).引申指开创。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当天造之初,凡所任人处置从便。”参见“ 天造草昧 ”。

(3).谓自然生成,对人为而言。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凝毫採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 宋 张淏 《艮岳记》:“筑冈阜高十餘仞,增以 太湖 灵璧 之石,雄拔峭峙,功夺天造。”参见“ 天造地设 ”。

(4).指皇帝。《魏书·礼志二》:“但饮泽圣时,铭恩天造,是以妄尽区区,冀有尘露。”《新唐书·李峤传》:“今文武六十以上,而天造含容,皆矜恤之。”

云仍

亦作“ 云礽 ”。1.远孙。《尔雅·释亲》:“晜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 郭璞 注:“言轻远如浮云。” 宋 范成大 《次诸葛伯山赡军赠别韵》:“我家 鴟夷子 ,竹帛照 吴 越 。云仍无肖似,頫首媿前哲。” 明 李东阳 《赠阙里孔以昌》诗:“已向云仍占圣泽,还从伯仲识风标。”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五九:“端门受命有云礽,一脉微言我敬承。” 刘逸生 注:“云礽,遥远的孙辈。”

(2).比喻后继者。 清 谭嗣同 《仁学》三一:“ 顾 ( 顾炎武 )出於 程 ( 程顥 、 程颐 )、 朱 ( 朱熹 ), 程 朱 则 荀 ( 荀卿 )学之云礽也。”

(3).沿袭;因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引》:“譌谬云仍,詖淫展转,称名日戾,取义日淆。”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考其命笔,取便直言,文情弗宣,率尔易尽,枝叶於《书》而非云礽于《诗》也。”

礼乐

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来假

来;来到。《诗·商颂·烈祖》:“来假来饗,降福无疆。” 陆德明 释文:“假音格。”《后汉书·章帝纪》:“《书》云‘祖考来假’,明哲之祀。” 李贤 注:“假音格。格,至也。”

几筵

亦作“ 几梴 ”。犹几席。《周礼·春官》有司几筵,专掌五几五席的名称种类,辨其用处与陈设的位置。几席乃祭祀的席位,后亦因以称灵座。《墨子·节葬下》:“诸侯死者……又多为屋幕,鼎鼓几梴壶滥,戈剑羽旄齿革,寝而埋之。”《国语·周语上》:“设桑主,布几筵。” 宋 吴坰 《五总志》:“ 唐 孟铣 家祭仪,士人家四仲祭,当用平面毡条屏风而已。其用桌椅,即是几筵,乃凶祭也。”

俨若

(1).恭敬貌。语出《礼记·曲礼上》:“毋不敬,儼若思。”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故儼若冠於《曲礼》,望貌首於五事,出门有见宾之肃,闲居有敬独之戒。” 宋 范仲淹 《君以民为体赋》:“心和则其体儼若,君惠则其民晏如。”

(2).宛若,好象。《西京杂记》卷三:“復铸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各有所执,皆缀花采,儼若生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小西天》:“ 石经山 峰峦秀拔,儼若 天竺 ,因谓‘小西天’。” 萧红 《夏夜》:“她依着一株花枝,花枝的影子抹上墙去,那样她俨若睡在荷叶上。”

有志

有志向;有志气。《礼记·礼运》:“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汉 王粲 《咏史》:“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唐 韩愈 《送区册序》:“﹝ 区册 ﹞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説,欣然喜,若有志於其间也。” 孙中山 《劝告北军将士宣言书》:“ 民国 新成,时方多事,执干戈以卫社稷,正有志者建功树业之时。”

明义

(1).显示忠义。《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2).圣明的道义。 汉 贾谊 《新书·匈奴》:“宜以厚德怀服四夷,举明义博示远方。”

(3).犹要旨。《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盖闻盘于游田,《书》之所戒, 鲁隐 观鱼,《春秋》讥之,此 周 孔 之格言,二经之明义。”

(4).阐明义理。 明 何镗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序》:“一曰穷经以明义,二曰寓言以徵用。”

何曾

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