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充 朝代:宋代

尘原文

汩汩劳生为尔忙,只除不到白云乡。

步回洛浦生罗袜,歌断秦楼蔌杏梁。

閒扑衣襟迷远望,静穿窗隙锁斜阳。

帝城别有风流在,辇路春风十里香。

诗词问答

问:尘的作者是谁?答:杜充
问: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尘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参考注释

汩汩

(1).象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文选·木华<海赋>》:“崩云屑雨,浤浤汩汩。” 李善 注:“浤浤汩汩,波浪之声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那老儿拿起瓢来,揭开蒲墩,舀一瓢冷酒来,汩汩的嚥了。”《老残游记》第三回:“池中流水,汩汩有声。” 丁玲 《阿毛姑娘》:“柔嫩的声音,夹在鸟语中,夹在溪山的汩汩中,响彻了这山坳。”

(2).盛貌。 唐 寒山 《诗》之八八:“不肯信受 寒山 语,转转倍加业汩汩。直待斩首作两段,方知自身奴贱物。” 唐 元结 《咸池》诗:“至德汩汩兮,顺之以先。”《新唐书·刘子玄吴兢等传赞》:“故圣主贤臣,叛人佞子,善恶汩汩,有所未尽,可为永愾者矣。”

(3).沉没;沦落。 晋 王羲之 《用笔赋》:“没没汩汩,若 濛 汜之落银鉤;耀耀晞晞,状扶桑之掛朝日。”《新唐书·萧嵩传》:“始,娶 会稽 贺晦 女,僚婿 陆象先 ,宰相子,时为 洛阳 尉,已有名,士争往交,而 嵩 汩汩未仕,人不之异。” 宋 林逋 《杂兴》诗之二:“一壑等闲甘汩汩,五门平昔避炎炎。”

(1).水急流貌。《文选·枚乘<七发>》:“怳兮忽兮,聊兮慄兮,混汩汩兮。” 吕延济 注:“混汩汩,相合疾流貌。” 唐 韩愈 《流水》诗:“汩汩几时休,从春復到秋。”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九章:“ 晓燕 闭着眼睛没有说话,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汩汩而下。”

(2).比喻文思源源不断或说话滔滔不绝。 唐 韩愈 《答李翊书》:“当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来矣。”《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公子才把 张金凤 的一段始末因由……滔滔汩汩的告诉母亲一遍。”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不,他还有奇谈汩汩而出。”

(3).动荡不安貌。 唐 杜甫 《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诗之一:“汩汩避羣盗,悠悠经十年。” 宋 王安石 《答王逢原书》:“不见已两月,虽尘劳汩汩,企望盛德,何日忘之?” 清 方文 《宝筏禅堂赠大愚越尘二上人》诗之一:“汩汩风尘客,今宵借一枝。”

劳生

《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后以“劳生”指辛苦劳累的生活。 唐 张乔 《江南别友人》诗:“劳生故白头,头白未应休。” 宋 王禹偁 《惠山寺留题》诗:“劳生未了还东去,孤棹寒蓬宿浪花。” 明 刘基 《次韵和孟伯真感兴》之二:“无用文章岂疗飢,劳生筋骨已支离。” 郁达夫 《夜偕陈世鸿氏、松永氏宿鼓山》诗:“供宿 赞公 房,一洗劳生悴。”

为尔

犹言如此。 晋 王羲之 《问慰诸帖上》:“吾至乏劣,为尔日日,力不一一。”《南史·王融传》:“为尔寂寂, 邓禹 笑人。”

只除

犹除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九曲风涛何处显,只除是此地偏。”《水浒传》第一回:“天子要救万民,只除是太尉办一点志诚心。”《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你只除另娶了奶奶,俺两个还不知肯让不肯让哩!”

不到

(1)

不足,少于…

不到四分钟驶行了一公里

(2)

未到;不出席或未出席

教师抱怨那个孩子不到学校上课

(3)

不周到

我们是粗人,照顾不到,请多原谅

白云乡

《庄子·天地》:“乘彼白云,游于帝乡。”后因以“白云乡”为仙乡。旧题 汉 伶玄 《飞燕外传》:“吾老是乡矣,不能效 武皇帝 ( 汉武帝 )求白云乡也。” 唐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诗:“何由首西路,目断白云乡。”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诗:“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 宋 陈师道 《再和寇十一》之二:“名字不归青史笔,形容终老白云乡。”

洛浦

(1). 洛水 之滨。 汉 张衡 《思玄赋》:“载 太华 之玉女兮,召 洛浦 之 宓妃 。” 宋 周邦彦 《燕归梁·咏晓》词:“曾经 洛浦 见惊鸿,关山隔,梦魂通。” 明 杨珽 《龙膏记·邪萌》:“虚飘飘暮雨朝云,笑 宋玉 枉赋 巫山 神女;空渺渺春松秋菊,叹 陈王 浪传 洛浦 仙姝。”

(2).借指 洛神 。 唐 梁鍠 《名姝咏》:“临津双 洛浦 ,对月两 嫦娥 。” 元 张可久 《寨儿令·题晴》曲:“珮环声真 洛浦 ,水月面活 观音 。”参见“ 洛神 ”。

罗袜

亦作“ 罗韈 ”。丝罗制的袜。 汉 张衡 《南都赋》:“脩袖繚绕而满庭,罗袜躡蹀而容与。”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陵波微步,罗韈生尘。” 宋 苏轼 《洞庭春色赋》:“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 鲁迅 《集外集拾遗·所闻》:“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秦楼

(1). 秦穆公 为其女 弄玉 所建之楼。亦名 凤楼 。相传 秦穆公 女 弄玉 ,好乐。 萧史 善 * 作凤鸣。 秦穆公 以 弄玉 妻之,为之作 凤楼 。二人 * ,凤凰来集,后乘凤,飞升而去。事见 汉 刘向 《列仙传》。 南朝 梁 沉约 《修竹弹甘蕉文》:“ 巫岫 敛云, 秦楼 开照。”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自是 秦楼 压 郑 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南唐 李煜 《谢新恩》词:“ 秦楼 不见吹簫女,空餘上苑风光。”《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凤生 以为可动,朗吟一诗道:‘几回空度可怜宵,谁道 秦楼 有玉簫?’” 郑泽 《横塘》诗:“江渚琵琶音已断, 秦楼 簫凤去无端。”

(2).指 * 。 明 朱有燉 《香囊怨》第三折:“ 秦 楼中阑珊了翠袖红裙。 章臺 上空闲了玉斚金樽。”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顾横波小像》:“ 秦 楼应被东南误,未遣 罗敷 嫁使君。”

杏梁

文杏木所制的屋梁,言其屋宇的高贵。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 南朝 齐 谢朓 《杂咏三首·烛》:“杏梁宾未散,桂宫明欲沉。” 宋 晏殊 《采桑子》词:“燕子双双,依旧衔泥入杏梁。” 清 柯耸 《离亭燕·燕》词:“趁得东风飞絮,来认杏梁深处。”

衣襟

衣服当胸前的部分

远望

(1).向远处看。《楚辞·九歌·湘夫人》:“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后汉书·光武帝纪论》:“及始起兵还 舂陵 ,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远望渔舟,不阔尺八。” 陈毅 《游柏林失不雷河》诗:“登塔远望,极目天云。”

(2).弩名。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剑名大伤,角星主之;弩名远望,张星主之;戟名大将军,参星主之也。”

(3).弩神名。《艺文类聚》卷六十引《太公兵法》:“弩之神,名 远望 。”

斜阳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帝城

京都;皇城。《汉书·陈咸传》:“即蒙 子公 力,得入帝城,死不恨。” 唐 王维 《奉和圣制春望之作应制》:“云里帝城双凤闕,雨中春树万人家。” 明 陈束 《都下秋雨夜饮王子长宅》诗:“安知非梦寐,相对帝城阴。”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少妇昨宵家书到,催君迎看帝城花。”

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辇路

天子车驾所经的道路。《文选·班固<西都赋>》:“輦路经营,脩除飞阁。” 李善 注:“輦路,輦道也。” 宋 陆游 《韩太傅生日》诗:“珥貂中使传天语,一片惊尘飞輦路。” 张怀奇 《颐和园词》:“輦路生禾思故宫,山家献麦悲新饼。”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