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四日过高邮三沟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代

五月二十四日过高邮三沟原文

甲申七月七,未明至三沟。
先妻南阳君,奄仳向行舟。
魂去寂无迹,追之固无由。
此苦极天地,心瞀肠如抽。
泣尽泪不续,岸草风飕飕。
柎殭尚疑生,大呼声裂喉。
柁师为我叹,挽卒为我愁。
戊子夏再过,感昔涕交流。
恐伤新人心,强制揩双眸。
未及归旅榇,悲恨何时休。

诗词问答

问:五月二十四日过高邮三沟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问:五月二十四日过高邮三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梅尧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尧臣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七月七

农历七月初七日。是夜为七夕。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七月七日 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宋 王禹偁 《七夕·商州作》诗:“去年七月七,直庐开独坐。”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四折:“你若是到七月七,那其间乞巧的将你做一家儿燕喜,你可便显神通百事依随。”参见“ 七夕 ”。

南阳

郡名,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行舟

驾驶船只

行舟在长江中

无迹

亦作“ 无跡 ”。没有踪影;没有痕迹。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无跡,天工罕代。”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李惠登 ﹞为政清浄无迹,不求人知。”

见“ 无迹 ”。

无由

没有门径或机会

相见无由

极天

(1).至天;达于天。语本《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孔丛子·问答》:“今世人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以深渊为名。”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清 王孙晋 《南闽》诗:“久客欲归去,翻愁行路难。极天围万岭,平地落千滩。”

(2).指天之极远处;远处。 清 姚鼐 《登泰山记》:“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康有为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诗:“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 关 东。”

(3).满天,到处。 明 屠隆 《綵毫记·展武相逢》:“遍地烽狼,极天戎马。”

飕飕

(1) 象声词

(2) 形容风声

啾啾飕飕,吟啸相求。——汉· 赵壹《迅风赋》

(3) 形容雨声

风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唐· 杜甫《秋雨叹》

呼声

(1) 喊声,叫声(如对人讲话或呼唤某人时)

救命的呼声

(2) 公开或正式表达的愿望、选择或意见

保守主义的呼声

柁师

船上掌舵的人。 宋 王安石 《如归亭顺风》诗:“柁师高卧自啸歌,戏彼挽舟行復止。” 清 乔莱 《下滩》诗:“柁师自许识趋避,到此亦觉心魂惊。”

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挽卒

纤夫。 宋 梅尧臣 《五月二十四日过高邮三沟》诗:“柁师为我叹,挽卒为我愁。”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杨靖偿冤》:“有纲舩挽卒醉相殴,破鼻出血。”

交流

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相互沟通

国际文化交流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强制

用某种强迫的力量或行动对付阻力或惯性以压迫、驱动、达到或影响

双眸

两颗眼珠。 南朝 宋 谢惠连 《自箴》:“气之清明,双眸善识。”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 武昌 地如掌,天末入双眸。”《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杜少卿 看那先生,细瘦,通眉长爪,双眸烱烱,知他不是庸流。”

未及

(1) 来不及

老师未及说完,下课铃响了

(2) 并未涉及

他所说的只是事,而未及你本人

旅榇

(1).客死者的灵柩。 唐 刘禹锡 《为鄂州李大夫祭柳员外文》:“闻君旅櫬,既及 岳阳 。寝门一慟,贯裂衷肠。”《旧唐书·列女传·女道士李玄真》:“哀妾三代旅櫬暴露,各在一方,特与发遣,归就大塋合祔。”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雍熙妇人词》:“此寺盖其旅櫬所在也。”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闹殇》:“旅櫬梦魂中,盼家山千万重。”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书周孝子事》:“土著之民,墓田丙舍,皆已为谷为陵,矧旅櫬耶?”

(2).谓暂寄灵柩。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櫬在梵王宫。”

悲恨

悲伤怨恨。《汉书·刑法志》:“夫决狱不当,使有罪兴邪,不辜蒙戮,父子悲恨,朕甚伤之。” 唐 李德裕 《瀑泉亭》诗:“向老多悲恨,悽然念一丘。”《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和尚﹞带着悲恨而去。”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五幕:“他们抬头望着 忠王 的去路,听见枪声响了,又增加无穷的悲恨。”

何时

(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